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陶兴明 || 一飞冲天(筑巢育鹰,建东北老航校)

 二维码 7372
发表时间:2022-05-30 15:40作者:陶兴明来源:西南文学网



筑巢育鹰,建东北老航校


建空军,必建航校。时隔多年,当谈起我军建立的第一所空军学校,那些曾在老航校战斗过的军人,依然激情满怀。回想起每走一步都是那么艰难的、布满荆棘的空军创建史,每想到那些“缺胳膊断腿”却被他们视为珍宝、甚至多架被不惜打上120个之多补丁的飞机,他们老泪纵横。

1945年8月下旬,日本投降后,在东北遗留有较多的航空训练设施。中共中央审时度势,立即组织人员不失时机地在那里收集器材,筹建自己的航空学校,为将来组建设人民空军培养人才。       

当时,延安八路军总部有一个负责修建延安机场、接待来往飞机的航空组,成员是常乾坤、王弼、刘风等一些曾在苏联学过航空的同志。于是,中央组织部以该组成员为基础,从中央党校、自然科学院,以及我党派往国民党空军学过航空的干部等,共抽调干部30余人,分两批派往东北组建东北航校。出发前,8月30日,刘少奇同志接见他们,并指出:东北是日本关东军经营了10多年的基地,那里有较多的航空器材,是我党着手筹办航空事业的有利条件。因此中央决定:把你们派到东北去,先摸清情况,接收航空器材,为创办航校做好准备。任弼时同志说:你们肩负着创办一所属于我们自己的人民空军航校、为我军建设培养一批种子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意义十分重大。白手起家办航校,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问题,要多请示东北局和“东总”。

常乾坤、王弼是大革命时期派到苏联去学领航、机械的老同志,为党创办航空事业是他们孜孜以求的夙愿,他们坚决表示,遵照中央的指示,一定完成好这次光务。1946年9月,王弼率领第一批干部刘风、吴恺、魏坚和汪伪空军驾机起义的人员等20余人。先后从延安乘飞机和步行出发到张家口后,由王弼暂留张家口组建航空站,吴元任负责航空站工作。九月下旬,刘风等人经热河到沈阳。魏坚、吴恺、林征等人于12月到阜新。

1945年8月,一架汪伪空军双发运输机“建国号”从扬州起飞,准备飞往延安,驾机起义的机组人员蔡云翔(原名周致和)、于飞(原名黄哲夫)、张华(原名赵乃强)、顾青(原名管序东)、田杰(原名黄文星)、陈明球(原名沈时槐)6名空地人员,飞张家口着陆时,右起落架折断,不能继续飞行,亦随刘风同志一道步行到了东北。刘风、蔡云翔同志率领的第一批人员到沈阳后,按照东北局的指示,除了接管由林弥一郎带领的日本飞行队外,还派人到营口、大石桥、鞍山、辽阳一带,搜集了日本遗弃的十几架破旧飞机和航空器材,于冬季一并运往吉林省通化市。

1946年3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老航校在通化正式成立。1946年4月,国民党军队逼近四平,学校迁至牡丹江。俗称牡丹江东北老航校。平坝人张有谷,也从云南空军司令,调往东北老航校任副校长。校长刘亚楼,吴元任任第二飞行队队长。

抗战结束时,东北局势不稳定。航校在迁移途中,经常遇到土匪的袭击,伤亡损失很大。航校迁移专列到达了宁安。宁安距牡丹江虽然只有几十公里,但由于连接两地的铁路桥被土匪破坏,运输只能用人力。在达子香开满山岗的时候,东北航校终于在牡丹江市西南郊日军留下的海浪机场安了家。

经过多次搬迁,学校损失很大,飞机破损严重,机械班的学员只得边学习边维修。他们甚至创下了用自行车气筒给飞机打气的世界空军史奇观。

就在这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造就出了这批特殊的空军人才。很快,多数学员都能独立维修飞机了。当时,国民党空军经常派飞机进行轰炸。为了避开敌机的偷袭,航校凌晨二三点就起来准备早飞。

1948年3月,东北航校迁山回牡丹江后,这里一年中,航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由王弼、顾光旭等人组成攻关小组,克服困难,自己动手,在牡丹江成功制造出了第一架“八一”式滑翔机,并且首飞成功。

1949年3月,党中央为壮大航校力量,建立了人民空军。“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由牡丹江迁往长春。不得不说,牡丹江那方水土,为人民空军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常乾坤率领的第二批航空骨干吴元任、李汉、孟力等20余人,于10月15日从延安出发,经热河,于12月到达阜新,同先期到达该地的魏坚等同志会合。随着国民党军队进攻的严重形势,在阜新的这30多名干部亦撤往梅河口,然后到吉林省的通化市。常乾坤、王弼同志到本溪向东北局报到请示,彭真同志指出:要尽快赶到通化,筹建航校,注意争取日、旧航空技术人员,埋头苦干,培养干部。

林弥一郎带领的飞行队向我军投降后,东北局决定由刘风、黄乃一、蔡云翔等把该队收编为“东总”航空队。接着,又派出一批干部组成若干小组,分赴丹东、延吉、牡丹江、哈尔滨,佳木斯、北安、齐齐哈尔等地有机场的地方,继续收集各种缺不全的飞机和零配件、汽油等。这批同志不分昼夜,不顾个人安危,把收集到的航空器材用挑运、牛车、马车和火车等運输工具,运送到了通化。经过大家两三个月不畏艰苦、不惧严寒的紧张工作,在东北民主联军各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几乎走遍了北满地区的所有日伪机场,共计收集了日本各类型飞机100余架(其中近一半比较完整)、发动机200余台,仪表零件100多箱,油料近千桶。着实为组建航校准备了物质基础。

在这期间,航空队人员亦逐渐扩大。“东总”派来了一批负责干部,其中有顾磊、白平、刘西科、张培根同志。又从当时在通化的抗大山东分校选调来100名学员,其中有林虎、张积慧、徐登昆、吉世堂等,到航空队学习。在南京参与筹划蔡云翔起义飞延安的白起(白景丰)、吉翔、秦传家(原国民党空军第8大队轰炸员)等同志,亦经苏北解放区来到了通化。

“东总”根据航空队的干部学员有了“摊子”、航空器材有了“底子”的情况,于1946年1月1日决定把航空队扩编为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任命通化后方司令部司令员朱瑞兼任航空总队总队长,政委吴溉之兼任航空总队政委,白起、林保毅为副总队长,黄乃一、顾磊为副政委,白平为政治处主任。航空总队下辖教导队、民航队、机务队、修理厂。后来,又任命常乾坤为航空总队总队长,王弼负责机务工作。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建,“东总”于同年3月1日决定在航空总队的基础上成立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任命常乾坤为校长,吴溉之兼政委(5月,“东总”任命王弼为政委),白起为副校长,黄乃一、顾磊为副政委,蔡云翔为教育长,白平为政治部主任。航校设政治部、校务处、训练处、供应处、学员大队等机构,全校630余人,有各种日式飞机40多架,其中30多架略加修理就可使用。

航校成立以后,选调了张宪志、丁志远、高云峰、候书军、乔瑞贞等39名学员组成第一期机械班。从此,开始了地面航空理论训练。

航校初建,校领导与教官一起亲手自编了《航空学教程》、《飞行原理》等教学参考资料。航校的飞行教官中,有国民党空军起义人员,也有日籍飞行员,语言上有很多障碍。学员的文化层次也有很大差异,教学难度很大。大家通过各种办法,克服困难,在试飞初教机失败后,校领导及时征求各方意见,做出停飞初教机,直飞“九九”高练机的决定。为使一部分人能早日驾机起飞,学校立即成立了飞行员训练班、飞行一期甲乙班和飞行一期机械班。其中训练班有刘风、吴恺等21人;甲班有姚峻、吴元任等12人;乙班有林虎、张积慧、刘玉堤等31人;机械班40人。毕业后,王海、邹炎等人又参加了第二期飞行班的学习。

当时,由于敌人的破坏和封锁,飞行用油极为紧缺。航校通过反复研究试验,对发动机喷油嘴进行改造,成功地解决了由高纯度酒精代替油料飞行,并创造了航空史上的奇迹。

就在1946年的7月1日,在教官带飞还不足12小时的情况下,吴元任便独立驾驶着“九九”高练机,在没有初教机飞行经历的情况下,直冲蓝天,成为了航校学员中的单飞第一人。

吴元任到东北老航校继续学习。由于东北老航校没有初级教练机和中级教练机,校领导经过认真研究,决定直接上高级教练机。可由谁来作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

当年新疆航空训练班的教员常乾坤此时已是东北老航校的校长了,他考虑到吴元任在新疆航空训练班时就开始学习飞行理论,航空知识学得扎实,就让吴元任承担放单飞的首飞。吴元任学习航空理论多年,只是没有机会摸到飞机,现在飞机就在眼前,他早已跃跃欲试了。于是,他高兴地接受了任务,仅仅由教员带飞了12个小时,就勇敢地独立飞行了。他是东北老航校所有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的学员,12小时后独立直上九九高教机,此壮举一举打破了国际上航空教育培训的先河。

正当航校准备在通化开始飞行训练之际,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大举进犯东北。几十万用美式武器装备起来的国民党军队,由美帝国主义用军舰、飞机帮助运抵东北以后,相继侵占了沈阳、鞍山、铁岭等地,矛头直指四平、长春,形势骤然恶化。“东总”在抚顺召开会议。为了保存实力,避免损失,决定通化地区的所有军事学校立即向北满转移。航校受命于4月中旬开始,迁到了牡丹江。5月,组织了10名教员开始飞行训练,他们是:刘风、魏坚、吴恺、张成中、许景煌、谢挺扬、于飞、张华、秦传家、顾青。六七月间,接连发生了吉翔、蔡云翔的一等飞行事故,加上东北战局进一步紧张,国民党军队已侵占了长春、吉林等地,其前锋部队已抵德惠以北的松花江畔,故飞行训练亦受到干扰。7月,挑选了一期甲班12名学员,他们是:吴元任、龙定燎、阮济舟、李熙川、姚峻、张风岐、吉世堂、孟进、张建华、刘耀西、翟满绪、于希和,开始进行飞行训练。8月,“东总”批准航校转移到密山县的东安。

航校迁东安后,进入冬季,结束飞行训练。这时,又由新四军选派了100名学员来到航校。随即又选调了57名学员组成第二期机械班。

按照中央建空军必建航校的要求,东北航校在硝烟滚滚的战争环境中,在我党创建东北根据地的初期阶段,收集大量的飞机、器材和油料,这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虽然缺乏经验,思想认识不一致,存在不少问题。但所有参加创建航校的同志们牢记党中央“一定要把第一所航校办好”的指示,下定决心,以不屈不挠的气概,依靠群众,艰苦奋斗,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东北老航校的组建,在中国人民的航空史上,迈出了坚实而可喜的一步。(未完待续)


(编辑:陈友云 审核:吴洛)

‍                     



‍                     

                                                  《《上一节‍      回目录  下一节》》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新发文章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