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诗歌写作的难度与向度

 二维码 50
发表时间:2017-05-04 16:01作者: 泉溪来源:云南日报网址:http://www.xnwenxue.com



  在当下写诗,充满了种种难度与向度,这是我读刘潇潇《秋风辞》的深切感受。

  先说写诗的难度。如果仅靠中国新诗百年的诗歌教育来写诗,或许是造成一个诗歌写作者无从下笔无从言说的难度之一。这个难度还在于,你每天都能读到成千上万同质化严重的诗歌,在诗中读不出诗人情怀、情趣、情感,以及文本中深度的思考。读诗已经成了一种让人受累的智知考验,无论何种文体写作,写到一定年限的时候,难度就跳出来找你。尤其在今天更是变本加厉,过犹不及。同时也给那些做年选、选本、读本、选刊者带来了更多的难度。

  刘潇潇原先一门心思写小说,若干年前,他转身断断续续写诗,集腋成裘,终有回报。所以我更想在他这个“个体”与诗歌同质化语境下来谈谈他的诗。他的诗有着高密度的“饱和感”,有地域、有行业、有生态,甚至能从民间故事里化出魔幻现实主义的元素,这得益于他的故乡思茅区大芦山,也得益于他扎实的生活根基。“澜沧江死了海的梦想/在侵占两岸青山/想把岸边的巨石孵成鲸群”(《落日下的思茅港》)“神啊,后花园千家寨的溪流上/您就不用再架桥了/风扯倒的古木/就能通向小桥流水人家了”(《哀牢山上的祈祷》)“稼禾生长,生死轮回/都在鼓声里更替/这个幸福的村庄”(《克曼村的十二个鼓声》)我常常被这首短诗所吸引和震撼,克曼村是墨江县的一个哈尼村庄,他把一年的十二个鼓声都写出来了,从正月的祭竜鼓到腊月的迎新鼓,每个月的鼓声都不落下。他如同这个村庄的鼓手、歌者、祭师、诗人,我看中的是来自他这首诗的泥土味和草根性,其次是他具备了良好的向度。

  若从一个诗人的写作向度来讲,这就比任何理论上的说词都关键。刘潇潇的写作是有根的,有来龙去脉,有起承转合,有道法自然。几年来,他的诗歌数量屈指可数,长长短短大大小小就是一部诗集所能呈现的文字。他甚至写一首诗都那么慢,那么拙朴,他就是向后退的写作,往小处写的初衷。看看这些题目就让人会心一笑,如《棠梨林中捕鸟的人》《景迈山上的遗训》《邦崴一景》《以父为牛  耙早稻田》《石头的云南村庄》《高高的拉祜山上》等,在普洱市地域,他写过哀牢山、无量山、拉祜山,也写过他的村庄大芦山。人们常常会说——我是有故乡的人!但在文字的表达层面上,故乡早已面目全非,回天无力。用张爱玲小说中的一句话表述就是“我们都回不去了”。其实,刘潇潇的诗歌已经具备一种坚硬的质地,一种抹不掉的“身份”密码,他用自己的坚韧凸显诗歌的“在场”,他这个“个体”的介入与思索,所以无论是村庄、林场、民工、黑户,甚至一只鸟,一朵花,一棵树,一只老虎和猴子,他都真情满满地去写,他用诗歌触摸了人在生活中的疼痛感,以及一个诗人的悲悯之心。如《山村如是说》《二柱》《一位民工的十个脚趾》《森林里学伐木的孩子》《守火记》《访沙坝田黑户不遇》《拔老虎签子》等。诗人雷平阳对刘潇潇的诗歌评价说:“他并不特别精致的描述,几乎不作隐喻、象征一类的经营,竟然深具诗性而如此感人,盖因为他的写作,与《诗经》的作者们,与杜甫、白居易如出一辙,就是把生命喂在诗里,在诗境中行走的过程。”作家李开义认为:“刘潇潇是普洱森林里的诗意记录员,他以诗歌叙事的方式、以一个个趣味盎然或触目惊心的故事和细节,记录了来自普洱、只有普洱才有的陌生而新奇的诗歌文本,描述了一个鲜活生动的普洱山民生活的现状,人与森林、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融合的世界。”诗人姜念光称:“相对于许多着名诗人的作品,读刘潇潇的诗歌令人有着更多的惊异。那些来自书房的诗看上去老练成熟,却少了鲜活的生活气息和心灵冲动,是第二手的诗歌。而这些诗是第一手的,它们来自山野、丛林和生死现场,真确如斩,痛痒切肤,呈现出淋漓丰沛的生命情态。”

  懂得诗歌写作难度与向度的诗人是有福的。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新发文章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