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读文学访谈录《文学千千结》

 二维码 1051
发表时间:2017-05-04 15:58来源:云南日报



  读书笔记

  饱含温暖和疼痛的文学之路

  ——读文学访谈录《文学千千结》

  左中美


  年秋天在鲁迅文学院第二届西南作家班学习的时候,听班上的马晓鸣说他在做一个名家访谈。马晓鸣来自黔东北的石阡县,是一个年轻的诗人、作家。

  我听马晓鸣说起,说他在回到石阡工作以前,也曾在外闯荡过几年。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人的思想和眼界,除了跟他的学识有关,还跟他的行走、跟他的经历有关。在马晓鸣的身上,我便感觉到了这一点。一个在县级媒体工作的新闻工作者以及诗歌写作者,他却想到了要做一个全国范围甚至包括海外华人作家的文学名家访谈,这至少对于我来说,是从未想及过的事。在这里面,包含了他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敏锐视角,以及作为一个青年诗人对文学的由衷崇敬和真诚追随。我由此而知道,这是一个有见识、有勇气的记者以及诗人。那次作家培训班匆匆地结束,匆匆地相互作别,之后,大家继续埋头在各自的生活里。

  时隔四年,我收到马晓鸣从石阡寄来的这本文学访谈录:《文学千千结》。他从2012年夏天开始的名家访谈,一共访问了20多位中国当代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在书中题为《侧耳倾听“作家那些事”》的自序开头,马晓鸣这样写道:“这本书的当事人都是中国作家中的明星级人物,若要找人写序,真难找恰当的人,不如让我这个初生牛犊写几句。”在这里,我又一次见识到他的勇气,对于他的这种勇气,我是这样理解的:因为真诚,所以无畏。

  这本访谈录,一共收入了马晓鸣对叶辛、韩石山、欧阳黔森、谭旭东、叶梅、霍俊明、冯明德、郁葱、王剑冰、吴怀尧、车延高、刘再复、张炯、高平、徐毅、王久辛、海啸、何三坡18位作家的访谈。从最后落下的对每一位作家的访谈标题,到每一篇访谈的提问内容,不难看出,作者在对每一位作家进行访问之前,都做了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工作。应该是出于对文学的真诚,在马晓鸣的提问里,有些问题是让人不容易回答的,同样的,在作家们交出的“答卷”里,有些事关文学现状乃至社会现状的回答是尖锐的。而所有这些,都真诚地、毫不回避地呈现在了这本书里,在这里面,我们看见了访问者以及被访问的作家们对于文学、对于自心的真诚——以及他们对于这个时代、对于我们所身处的这个社会的真诚。

  这本访谈录中的作家们,我在他们各自关于文学的历程以及讲述里,看到了他们的文学信念以及眼光,自省以及认识,悲悯以及安抚,寻找以及慰藉,看到了他们各自虔诚的文学之途,以及其中忠于灵魂、忠于内心的朴素见证。叶辛说:我们的写作是为心灵而写作。欧阳黔森说:无论你的情况是多么的糟糕,仍以善良的心去向往生活;无论你是否受到万般折磨,仍以善良的心去向往生活;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叶梅说: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诗人、批评家霍俊明说:用灵魂去写作,用良知去批判。

  “退回到文学的黎明状态和原初状态。”在马晓鸣对旅居海外的着名学者刘再复关于在当今时代和历史场合中作家应往哪个方向走的提问里,刘再复先生是这样回答的:

  正是看到“欲望燃烧”,充满诱惑,所以我才给自己提出“反向努力”的命题。所谓“反向”,就是不再朝着“正前方”去追求更多财富、更大权力与更显赫的功名,而是朝着“反向”去“复归婴儿”、“复归于朴”。反向努力也不容易,许多人已回不去了。“奥德赛”之路(回归)比“伊里亚特”之路(出征)更艰难,尤其是内心的奥德赛之路,它必须战胜心中贼,必须战胜各种欲望。

  读完刘再复先生的这段话,使我在内心里,感受到了一种宽广的安抚以及慰藉。我是这样理解刘先生这段话的:在这前面,人就像走在一条狭窄的山路上,在努力的行走中,不断地把前方的某一棵树或是某一座桥当作欲要抵达的风景。而今,他走到了一片开阔地,在这里,生命变得豁然开朗,回归到原本的自我,安宁和纯净,成为生命唯一的风景。文学,以及生命,在经历了长足的跋涉之后,在抵达某种远方的意义里,向灵魂深处,回归到了那个最初的自我,回归到一种黎明状态和原初状态。毫无疑问,这种回归是艰难的和珍贵的,因为许多人,已经在出发的路上迷失了方向。

  “为生命需要而写作。”这是文学的路,以及饱含温暖和疼痛的过程。我看见,走在文学这条路上的人们,大多数人的行走以及努力,一直在向着一个干净和原初的世界回归——这段路途,由此而充满了可以不断伸张的意义。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新发文章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