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第1批国家非遗:皮纸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世阳

 二维码 9658
发表时间:2017-09-02 23:13作者:石昊鑫来源:央广网

刘世阳,男,汉族,1952年生,贵州贞丰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世阳是小屯乡刘氏造纸的第九代传人,他于1965年开始学习造纸,三年后承袭父业。他制作的皮纸纸质绵韧,纸面平整,厚薄一致,手感润柔,柔中带刚。其产品主要有黄金纸、壁纸,有些产品还出口到欧美地区。2006年起,刘世阳开始技艺传承活动,先后将古法造纸的技艺传给其弟刘仕友、刘仕虎和其子刘梦,希望他们将这项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虽然如今的造纸术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那种古法造纸术依然在民间流传着。


刘世阳是贞丰古法造纸的第九代传人,也是古法造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我造纸造了一辈子咯,我们家祖辈都是做这个的。”他自豪地说。



刘世阳所居住的小屯乡的龙井、半坡、仁朝一带,仍然保持着一套完整而古老的以树皮、仙人掌为原料的白棉纸造纸工艺,多达72道的造纸工艺古朴而自然,被誉为古法造纸术的“活化石”。



年轻的时候,刘世阳并不清楚自己的这门手艺有这么大的价值,“我爷爷传给我父亲,我父亲又传给我,祖祖辈辈都是这么传下来的,就是养家的本事。”



他介绍,家族的古法造纸手法,每生产一张纸,都要经过浸泡、蒸煮、打浆、抄纸、烤干等七十二道工序。



在72道古法造纸工艺的基础上,刘世阳又加入了沉香这种原料,由原来的七十二道工序变为了如今的七十七道工序。

沉香的加入使纸的保存年限更长,其价值又大大的提高。


《本草纲目》中记载:沉香木具有强烈的抗菌效能、香气入脾、清神理气、补五脏、止咳化痰、暖胃温脾、通气定痛、能入药,是上等药材极品。




据刘世阳介绍,小屯村民造纸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清朝乾隆年间。


当时重庆南川县一位龙姓纸匠为避难,携家带口逃到千里外的小屯乡并定居下来,主要靠造纸的手艺过日子。



一传十、十传百,这手艺以师带徒的方式,一代一代逐渐传遍了小屯乡,龙井、半坡、羊寨、老漆凼等村寨逐渐成了著名的“抄纸村”。



传统白棉纸的加工,工艺看似非常简单,但操作起来却极为复杂。有剥、泡、揉、打、拌等72道工序,其工序古朴而自然,每一道工序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



制作主要是依靠帘子、架子、棕刷等工具,全部进行手工操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贞丰古法造纸慢慢被外界发现。


“很多外国人来我家里买纸,他们觉得我们的手法造出来的纸是宝贝。”刘世阳说。


现在,他在双乳峰景区开了一个作坊,一边销售他的纸张,一边向游人呈现这门古老的技艺。



“生意还不错,我儿子以前在外面打工,现在都回来学造纸。”刘世阳说,让他更高兴的是,通过这个作坊,更多的人了解了这门手艺,不用担心手艺失传的问题。



刘世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纸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之后,深感面对现代化纸业的强力冲击,这些复杂难学的古法造纸技艺传承,抢救、保护古法造纸技艺的重任在肩。



每张纸都需要精心制作,确保不在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



他上承父业,下将技艺传其子刘梦,目前他的儿子已出师。



他要求儿子将古法造纸制作技艺一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让古法造纸“活化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永远传承。



在刘世阳看来,非遗传承的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其传承的不仅仅是技艺,更是文化理念。




来源:央广网

记者:石昊鑫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新发文章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