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朱镛||万物,静默

 二维码 2479
发表时间:2020-09-09 10:19作者:朱镛

立夏,意示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一天,我正好读完哈尼族著名作家存文学的长篇小说《望天树》。合上书本,弥漫在脑子里的,没有立夏的万物繁茂,只有万物静默无声。

文学是情感的,无论对于作者还是读者。我的确被带入一种激动和忧伤的情绪里。《望天树》是一部上升到对人类和世界更高思考认识境界的长篇力作,饱含着真情和温暖。作家以厚实的大地美感和人的道德深度,以丰盈的过去,现实,未来,生灵,大地,森林,动物,人与自然万物间的情感纠葛,牵绊,展现了生命中无处不在的生命悖论。在人类生活的大地上,森林退缩到看不见的远方,变成了橡胶林,大地上弥漫的是刺鼻的农药味。小鸟不见了,大象回来的路,也一条条被隔阻截断。一条生物链,正在一点一点紊乱。对人类来说,这将意味着什么?

美和丑,善和恶,守护和破坏。是泾渭分明,还是秘密交集?无论怎样,人为破坏的未来,正从远方发出恐吓。

惶惑无依。尽管,小说在结尾,给人一种安慰。“听到波西的叫声,一群接一群的绿斑鸠从森林里飞了出来,它们欢快地叫着,低低地掠过波西家的屋顶,朝着大榕树的方向,云彩似的飘然而去。”是的,有树,鸟儿就还有家,万物就会充满生机。可我一直在想,如果波西死了,这个小说创造的世界会怎样?

不可否认,小说是一个作家的王国,它只是作家文字描述中创造的世界。但是,森林,土地被毫无节制地残食后,动物与人类之间,会发生什么。大象会不会释放它具有的野性,甚至疯狂?大地是否还能开出鲜花,长出庄稼和芳草?无数的可能性,提供给了人类。作品里就是被欲望驱使已近没心没肺的商人,拥有绝对权力可以残忍到无动于衷的官员,都从毫无所谓到惧怕,到颤抖,到内心的奔溃。谁又能肯定,生活的众生,难道活着不会提心吊胆?

人都是大地永生永世的子孙,以掠夺换取最大利益。灾难来临时,利益,又算得了什么?

牵制,是不同价值观取向的出路,生发了每一个人物的视野和雄心。是的,小说中的人物,价值观,导致其命运和结果,逼仄还是阔大?自有定数。回到文本,文本中并没有告诉我们有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故事是一贯的,一切都是必然。有信仰和无信仰,由开端就走向必然的终极结局,不会有偶然。作家写得日常,却充满神秘。平静,却惊心动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人文情怀。

可能吧!上帝在人类的命运中关上一道门,又会打开另一扇窗。但是,在只有欲望肆意的吞噬自然,破坏土地,在生态的不平衡中,上帝关上一道门,真又打开一扇窗?

忠实于大地,森林,动物。人和一切生灵。芳香与神秘。从文字里,完全感受到一个了不起的人,一直在倾听大地的巨大呼吸。我钦佩于一个作家能把心灵放在制高点上,在广阔的历史和现实中开辟另一个世界。存文学是作家,更是一个思想者。这部具有文化源头书写的小说,不仅是一部长篇小说,而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一次提醒。他对土地充满着敬畏,把一生储藏的记忆和经验,丝毫不留地奉送给无边的土地,善良的人,正义的人,毫无恶意的一切生灵。

《望天树》意义高远。所谓高远,是祖先与自然的和谐生活,是人类与自然的共生,永恒无限。写历史,表达得如此深沉幽远,意味深长。写现实,却有洞穿现实的力量。写希望,可以让人看得见明亮的光。小说里的波西,他守住根,守住最后的底线。在他身上,既有智慧,也有倔强。传统和现代,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间,他基本能维持这种尴尬的平衡。他的身体里,存储着历史和传统中积累下来的能量。只要他还活着,尽管他一颗追求理想生活的火热的心,一次又一次被现代的开发所击碎。但是,他在自然法则中,还是最后的王。一位年近八十的傣族老人,还可以攀爬上望天树,并且,可以一鼓作气爬到五十多米高的用树枝搭成的瞭望塔上。在一望无垠的远方,用耳朵听大象的气息。他站得高看得远,不仅是望天树的高,是有着传统的历史的高,看到大地,生命,处境,未来。事实上,这也是一个作家的情怀和生命意识。

共生与创生。损坏与颠覆。真情与温暖。虽然有因果,有价值观错误后带来的惩罚,但其过程的漫长,每一步都需要付出悲剧性的代价。是收手还是放手,人与自然的法则,怎样以史为镜,善待自然?这个命题留给了人类自己。

自然的节奏,是有规律的。与自然共存,死亡是放慢的。小说的主人公波西,他的爷爷活了一百零三岁,他的父亲活到了一百零四岁。他想,自己最少要活到一百零五岁。但是,未来谁也无法预知。作为波西,不仅是他的年龄,随着大地上植物一岁一枯荣的转变,正在一丝不苟地逐渐老去。时代的生存环境,正毒药一般向大地蔓延。他是否可以活过一百零五岁?未知。

众生平等。波西,阿萨娅,锥。这些自然之子,自然之女,他们与自然同步,永远保持着自身的清醒。我们看到的,是将身心一起交付给大象,森林和大地的波西。是生命不息,脚步就永远不会停下,与草木,与蛇鸟可以对话的犹太人阿萨娅。儿子当了大官,却依然保持着素色主义者般节制,并有着对世态洞悉的锥。他们都是像树木一样有机地生长,是自然的一部分。正如傣族谚语所说:“人是大地一颗树,象是大地一棵苗。” 他们认定,生活与生命的密码,就隐藏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的一切,都弥足珍贵。心灵的安抚,温暖,宁静,不仅是生活,更是生命和生存。

爱情。权力。欲望。金钱。道德。在林云海和飘红身上,成为他们护于肉身的铠甲。一个经商,一个从政。他们为自己织下了一张网,在时代,权力,在体制的空隙下,在规定的背景中起舞。他们弥漫着污秽和血腥的价值观,奔走趋候在无限膨胀的欲望里,必须面临的结局可想而知。只是,为什么,要让林云海自闭在谎言里,不让他来仅仅一次直面玉光的真相?这可谓是石破天惊的一次直击和煎熬!因为真相不在远方,就在身边和周围的环境里。

玉光是一个天使般的人物。在经商和从政人的手里,历经了一次对生死抉择的艰难。失身给她带来无尽的痛苦,像头顶突然而至的狂风暴雨,击碎了她刚斩头露角的新枝。如果以艾妮相比,一个是天使,一个是尤物,一个甜美,一个疯狂。一个视飘红如魔鬼,充满排斥和恐惧,一个是视如至宝,投怀送抱也逢场作戏。一个是生理的女人,一个是社会角色的女人。她们的价值观最终决定她们所走的路,也决定会发生的事。作家描写的女性,在社会角色中,已上升到一个社会学的意义。我猜想他之所以没写林云海直面玉光的真相,是他的仁慈,或者是上帝的旨意。因为只有爱,能让人变得坦诚宽容。主人公波西的传递呼唤和安慰,维护最后的尊严,正是人类一种自然生存的方式。

大象是人性的,也是神性的。大象对人的友好和仇恨,来自于它异常敏感的听觉。它能捕捉到百里之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高科技。现代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疏远时,人类贪婪的眼睛和胃,曾经食用过大象肉的人,他们的肉身就会缓慢地挥发顽强的腥气,大象怎能不知?

《望天树》是作家存文学继《碧罗雪山》之后,创作的又一部力作。作为存文学个人的成就来说,著作丰厚,获得过各种大奖,小说被改编成电影,被译成多种外文。当然,这不重要,可贵的是,他把一生储藏的富矿,挖了出来。以个人的记忆,显出了文学和语言的力量。小说的语境达到了自然和艺术的合璧。它有一种透视的景象,在冲击着我们,吸引着我们跟着它走。它要干什么,它要去哪里?如果换一种语感叙述,我相信,即便不会破坏画面感,但是所有的气息就难以从文字中弥漫出来。

美国作家莫梅迪的作品《返回雨山之路》有过一段话:“我认为,在人的一生中,他应当同尚在记忆之中的大地有一次倾心的交流。他应当把自己交付于一处熟悉的风景,从多种角度去观察它,探索它,细细地品味它。他应当想想自己亲手去触摸它四季的变化,倾听在那里响起的天籁。他应当想象那里的每一种生物和微风吹过时移动的风景。他应当重新记起那光芒四射的正午,以及色彩斑斓的拂晓和黄昏。”作家存文学就是这样,他完成了一次彻底的与大地倾心的交流,联结了人与古老,原始,大地,自然的纽带。同时释放出了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象。他的语言来自于大地,厚实,有力量,具有一种雄辩的声音,又有一种隐藏的收敛。

我以为,整部小说如同小说里的两个人物,波西和阿萨娅。这两个被灌铸温度适宜的灵魂,在老去后,依然具有着灵与肉结合的爱的完美的意义。也如同波西手里的铜象戟,这把从祖上传下来的训象工具,具有着神秘的宗教般的情怀。我想作家的目的其实很纯粹,只是想唤醒人与大地的联系,唤醒人对土地的记忆。因为大地破坏,森林破坏,灾难降临,万物悲伤?

不会的。万物静默无声。生活和人性中最深刻的秘密,困境和希望,最终还得交还于人类自己。

救赎来自自身。

2017.5.5立夏写

2017.5.20改


编辑审核:赵开云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新发文章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