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汤昌奎||高酿——耸立在高原上的儒学圣地

 二维码 40
发表时间:2024-01-16 07:55作者:汤昌奎来源:西南文学网


高酿镇位于天柱县南部。面积250平方公里,人口3.2万人,99%为侗族。其处于天柱县城与锦屏县城之间一块突兀而起的高台地形之上。高酿是汉译,侗语叫“高niang”(第四声),“niang”在侗语中是鼻梁的意思,故以形而得名。巍峨高耸的高酿,当仁不让地成为天锦两县群山簇拥的制高点。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凉爽,高酿自古以来就是湘黔周边的“避暑胜地”。

高酿交通便利,三黎高速和242国道穿境而过,在建的天柱长冲机场,位于高酿5000亩大坝的边缘。高酿的村村通硬化项目已实施完毕,现在正在推进组组通硬化工程。再过两三年,距离县城8公里的高酿镇,将是一个陆、空一体化的交通枢纽。这一优势,将更便于人们深入探访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神秘侗乡。

的确,高酿值得一游!

这里有亘古绵延的悠悠古韵。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高酿先后属于古荆州、古夜郎、黔中郡、武陵郡、牂牁郡、沅陵郡、靖州府等等。除了1960年短暂并入锦屏县一年半之外,从明朝万历25年(1597年)至今,高酿一直隶属天柱县管辖。当然,高酿的名称演变也蛮有意思:秦汉叫鹅他,唐宋叫鹅峒,明代叫归化乡一图,清代叫居仁里,民国叫南平乡,现在叫高酿镇。

这里人文荟萃。皇上山(又名黄哨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天柱县志》(康熙版)是这样介绍皇上山的:“在城南70里,旧立庵于上,与黔属茅坪接壤,对山有五龙岭,相传唐王巡行至此。”故名皇上山。一座一枝独秀的名山,往往就是一座神山。因为参禅悟道的化外之人,尤其钟爱这样的云深之处。山色清净、溪声广长的皇上山,当然不能例外。所以早在宋元时期,皇上山就已经有了天云寺。天云寺上接灵霄,下通幽冥。宦民商贾,慕名而动。据说,明朝湖广晃州知府吴赓虞就曾叩访天云寺。他题写的“曲径云封留客扫,禅门月静待僧敲”一联经后人镌刻于庙门之上,顿时成为人们驻足评论的焦点。渐渐地,皇上山变成清水江下游香火繁盛的佛教文化中心。而今,皇上山依然常年白云缭绕,松涛阵阵,仙鹤翔集,钟声远播。在古树掩映之下,京黎古驿道、盘古峰、姊妹岩、状元桥、花街路,以及“金银十八块,块块十八斤”的黄金洞等文化景观,在其山上山下交相辉映。

“春花夜月”是天柱古八景之一,位于高酿春花村。奇观揽胜,游人如织,现在春花下寨的寨址就曾是人们当年“闲游夜月赏春花”的凉台。明末清初,合肥诗人辜宽游赏至此,即按耐不住乘兴吟哦出这样一首《春花夜月》:“半亩方塘夜色清,瘴方小景亦堪名。到来处处春山好,行看年年秋水盈。花开有时还有落,月光宜晦却宜明。几时窃得霓裳曲,引得蛮家学弄笙。”

这里有大气磅礴的巍巍群山。如果说皇上山是高酿地区的中堂,那么绵延逶迤的山脉就是依次展开的画屏。在峰回路转的地质皱褶之中所裹夹着的景致,绮丽迭出,引人入胜:穿过木杉一线天,你好像可以穿过时光隧道,顾盼今往;跨越地良神仙关门岩,你仿佛可以从一个境界跳到另一个境界,恍然顿悟;坐在甘洞八仙洞里,你似乎可以聆听仙人闲敲棋子,回荡千年;邀十人八人去环抱座寨的古银杏,你宛若在手牵飞燕,翩然起舞……

这些鬼斧神工的天造地设,似乎总有一样会宛如故人般与你不期而遇,然后莫名其妙地撩动你的心湖,并让心中的涟漪,经久不息。

这里有千姿百态的泱泱飞瀑。在蜿蜒起伏的山川之间,或许你最意外的收获就是飞瀑流泉。高台的地形地貌,注定高酿是飞瀑之乡:五福村的高芒洞瀑布、优勒村的岑洞瀑布、邦寨村的洞口瀑布、丰保村的来溪瀑布、向阳村的坐寨瀑布、上花村的白鹤洞瀑布等等,都是那样让人喜不自禁,欢呼雀跃。而拥有让人叹为观止的66匹瀑布的地良,目前正在申报“世界瀑布最多的村落”。

瀑布真好。一位游客是这样赞叹高酿瀑布的:“为了这次惊鸿般的邂逅\你不惜从寒武纪开始\为我\披上最美的婚纱。”

瀑布真美。另一位游客是这样抒写高酿瀑布的:“远看荡舟瀑布,一道白练从约100多米高的悬崖一波三折地飞泻而下,它如一条玉带,从天而降,直泻潭底。深潭激起一朵朵浪花,晶莹剔透,盛开如莲。在振聋发聩的轰鸣中,雾沫飞扬,烟气升腾……”

这里有修齐治平的浩浩儒学。英雄人物一直是人们对历史事件津津乐道的具象。如果我们必须要对历史人物删繁就简,那么有一个人我们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他就是推动天柱建县的关键人物龙傅良。龙傅良(1550—1623)高酿富荣人,曾是明朝时著名的义军首领,其义薄云天,文武兼备,机敏善辩,胆识过人。他一方面顺应民意揭竿而起反抗压迫,另一方面又胸怀天下着眼大局强推建县。在他纵横捭阖之下,明朝万历25年朝廷下旨同意天柱建县。铁嘴钢牙的“傅良嘴”一举成名,功垂千秋。

从龙傅良身上,我们似乎可以看到高酿崇文重教,尚武卫国的缩影。谨此,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与此有密切关联的高酿两所书院。

一座是清朝中叶建在皇上山麓的陀螺山书院。乾隆四十二年,地引村秀才龙满放弃去麻阳教学的机会,毅然在家乡的陀螺山开创书院。嘉庆11年,该院学子龙朝富金榜题名,朝廷派人在龙朝富居住的四普寨安上石苇子,建长灯台,左右两处还竖立旗杆,且有岗楼守护。八个士兵轮换站岗,负责招呼旗杆旁边的长明灯。灯光日夜不灭,声誉辉煌一时。嘉庆24年,该院又一弟子龙必耀笔走龙蛇,名动京华。有意思的是两代翘楚均热心公益,他们为家乡修筑的石桥,被人们称之为“修贤桥”。村里至今还保存着这样一块大木匾,上书:“桥梓流芳”四个鎏金大字。右侧前竖书:钦命湖南学政翰林院何考授岁进士一员准资部注册郎补儒学正堂龙朝富;左侧末尾亦竖书一行楷字:钦命湖南全省提督学政翰林院汤考取生员龙必耀。陀螺山书院一直持续到咸同年间,最后在兵患之中只留下记载这所书院的一段残碑和满地瓦砾。

另一座是清朝末期建在皇上山顶的白云书院。也许是因为时间远近的原因,光绪28年创建的白云书院,似乎比百年沧桑的陀螺山书院更有名气。当然,另有一个要因是:创立这所“黔东湘边最后一所儒学书院”的山长,是晚清大员曾廉先生。曾廉,字伯隅,号澄滨野人,湖南邵阳人,曾任国子监教习,也曾被擢授陕西候补道台。后因“以言忤时之权贵,隐居于此(贵州)”。硕大的名头及曲折的身世,即是一则巨大的广告。曾廉是一位精通经史的儒学大师,他的崇高声望、盖世才情与高酿崇文重教、尚武卫国的传统一拍即合,很快,几幢木屋在皇上山顶拔地而立。开学那天,群贤毕至。看着灿然一新的学馆和激动万分的学子,曾廉感慨万千,随即挥书一联,聊表心志:

   倚槛凭栏,俯瞰锦江秀水,滚滚为余荡襟;

    登楼附阙,环观天柱名山,纷纷向此低头。

   无心插柳,却枝繁叶茂。白云书院竟然成为影响黔东湘边文化发展的重要推手。护国运动黔东南片区司令龙昭灵、“神医”和诗人龙秀腰、公车上书的吴见举、文化名士吴用行、地良歌创始人龙文藻等曾列其门墙。更重要的是,龙秀三等弟子参与创建了天柱中学。他们借自己的双手,将曾廉儒学的种子,播撒在黔东这片热土之上——他们为天柱、锦屏、剑河、三穗等县,培育了大量别开生面的新式人才。于是,曾廉的一批又一批徒子徒孙,从这里粉墨登场,叱咤风云。

龙大道(龙华二十四烈士,曾任中共浙江省代理书记)、王天培(上将,北伐革命第十军军长)、吴绍周(中将,抗日名将、曾任国民党第四兵团司令)、龙世章(少将,解放军某部副军职)、龙贤昭(贵州省人大原副主任),以及高酿籍天柱四才子:生成的潘万灵、练成的罗国珍、调皮的龙政中,睡成的龙政布等。

建国以后,高酿更是人才辈出。清华北大缤纷涌现,风云人物星光灿烂。

这里有十里飘香的啧啧美食。高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14.9℃,降雨量1394毫米。物华天宝的高酿,水稻、小麦、玉米、红薯、洋芋、大豆、果蔬,及黑毛猪、野山羊、稻田鱼等食材颇具盛名。高酿的“天子米”富含锌、硒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其外形洁白光泽,口感舒适,香气浓郁,2005年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后稷奖”。高酿有稻田泡水过冬的耕作传统,田里放养的鲤鱼较多,用稻田鲤鱼做成的高酿侗家腌鱼,远销港澳。高酿山高水高,溪流山塘等水域适合生长鲢鱼、七星鱼、甲鱼、泥鳅、细虾等冷水水产。纯天然的生长环境,导致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高酿田鳅,俗称“高酿水底羊”(长吻鲍别称),有滋肝补肾的功效,它才是远方游客梦寐以求的珍馐玉食。

这里有多姿多彩的翩翩风情。高酿是一个典型的民族文化之乡。五福村正月的龙灯节,优勒村三月的甜粑节,地引村五月的稻花节,甘洞村六月的土王节,地良村七月的滚山坡节、木杉村八月的泥鳅节,邦寨村九月的米酒节、克烈村冬月的竹笋节等民族节日,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和欢乐的气息。

有节必有歌。青山调的代表地良歌,经龙文藻、龙潜锋两位大师的推陈出新:在原来高酿古歌的基础上,以本地飞歌为底调,融入了绝句、律诗等形式,创立出了“歌中有诗,诗中有歌”独具风格的“地良歌”。地良歌因其韵脚之讲究,比兴之丰富、曲调之高亢,旋律之优美而广泛流传于天柱、锦屏、三穗、剑河,以及湖南靖州等县的四乡八镇,成为百里侗乡的流行歌调。

拥有70多个队员的高酿地良木叶组合,在湘黔四十八寨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木叶组合成立以来,曾多次参加全国一系列大型活动,2017年8月8日参加中国国际民歌合唱节,魅力木叶合唱团荣获“最佳民族风格合唱团”。

如今,凸洞小学、高酿小学、高酿中学等均设有侗歌班,专门培养民族文化后继人才。2016年5月,高酿中学侗歌班学生参加第33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月牙铛》曲目荣获一等奖。

当年,因为搭乘合肥诗人辜宽一缕轻舞霓裳的东风,一时间,“春花夜月”名满江南。百年之后,这一方胜景惊动一位风流倜傥的天子逆水而上,慕名远来。

“绿水潆洄,绝似银河飘玉带;苍山缥缈,依稀珮月锁金牛。”为地良寨门题写这副对联的乾隆皇帝,虽然只用了聊聊片语,但他似乎是用最动情的语言,向三百年后的知音发出的一次浪漫邀约。

他期待着,现在已经冠名“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一系列国家级旅游品牌的这片神奇山水,能激起你彩霞般的绚丽诗情。




      作者简介:汤昌奎,省作协会员,县作协主席

   

                               (编辑审核:杨荣昭)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