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巴人||探寻茶马古道

 二维码 11
发表时间:2023-12-24 12:28作者:巴人来源:西南文学网


云南产茶,西双版纳是名满天下的普洱茶故乡。茶马古道,更是一个充满历史与文化气息的名字。

1219日,我们走进西双版纳勐海茶马古道景区,亲身体验了这里沉淀千年的茶香和博大精深的茶马古道文化。

进入大景区门,一方书写着茶马古道的石碑映入眼帘,孤独静默地矗立在清灰的天空下,环顾四周,冷冷清清,除了我们结伴而行的6人小团队之外,几乎看不到有其他游客。

茶马古道,曾是中国古代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它见证了古代贸易的兴衰、民族的变迁、文化的交融,也见证了人类的坚韧不屈与自强不息。

此刻横亘在我们眼前的这条历经千年的茶马古道,却永远凝固在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苍茫中,化作了一座深沉厚重的历史丰碑。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不知为什么,我脑海中突然闪出陈子昂的千古名句,一种莫可名状的情绪涌上心头。

既然是茶马古道,一定是与茶和马密切相关的通道。静静地穿行在茶香氤氲的古道上,我仿佛听见湮没在遥远岁月中的马铃叮当和马蹄声碎,那些躬身行进在古道上的身影,从历史深处的云雾中跋山涉水而来,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一束耀眼的光芒。

此刻,我们眼前的茶马古道如同一条流淌不息的历史长河,穿越悠远的时空,连接着人与神、天与地之间的距离,将历代平民英雄的传说、文化同民族、精神和信仰等元素汇集在一起,凝成了一幅悲壮苍凉的历史画卷。

这是一条可追溯远到汉唐、近至民国时期的古道,是汉藏等民族民间以茶叶、盐、药材等为主要交易物、以马匹为运输工具的茶马古道,分为滇藏道、川藏道和青藏道三大主线。应当说,无论哪条古道,都逶迤数千里,艰险异常,是人与马相依相伴的漫长之道。而滇藏线是年代最久,线路最长,行进最为艰难的一条。

西双版纳正是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古道以云南西双版纳为起点,经大理、丽江、德钦,到西藏昌都、拉萨,再经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终点为印度。

茶马古道从中国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起步,穿越苍茫无垠的原始森林,跨过高山峡谷,从云南经四川过西藏。一直通向世界屋脊的中印,中尼边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地势最险的文化传播古道之一,也是历史上滇藏之间持续时间最长、开辟最早的一条茶叶之路,云南产茶、康藏需茶,自云南的普洱茶也源源不断的由马队牦牛帮驮运到康藏,久而久之,行成一条以普洱茶为大宗流通商品的茶马古道。

从原始丛林到雄关鸟道,从高山峡谷到雪域高原,茶马古道打通了通往国际的商贸通道,架设起了各民族多元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开辟了一条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彩色走廊。

在历史长河中,这条茶马古道,演绎着历代平民英雄的勇毅与坚韧。行走茶马古道的马帮,主要以马匹为运力,赶马的汉子,几乎是人马融为一体,攀悬崖越峭壁,跋山涉水把茶叶、盐巴和粮食运送到远方目的地,再把换取到的牛马和皮革药材等物资运回来。

前些日去打洛口岸的路上,曾听导游讲述,马帮行走江湖有三宝:银筷子、猴子、马锅头。

正所谓探毒银筷一根。在沿途的古道上,总有些土匪或者心怀险恶之人,在水源里下毒。马帮便在每次饮水前先用银质筷子试毒。

猴子随着马帮走的习俗,据说来源于齐天大圣,皆因为他曾在天庭担任过弼马温一职。猴子栖身在马身上,取意避马瘟,可以帮助马群躲避瘟疫。非但如此,在野外断粮的时候,机灵敏捷的猴子还可以随时摘取树上的野果子帮助赶马人充饥,成为了马帮的护身符

马锅头是马帮的核心,在几千里的行路中,要负责保障队伍团结一心、一致对外。团队的凝聚力多来源于公平,而在马帮的行路中,吃多还是吃少的问题就是最大的公平问题。每次开饭,马锅头必是第一个盛饭的,添饭时平平地称添最上面一层,忌讳挖一深洞。添完饭,勺子要平放,切忌翻过来。

在漫长的茶马古道上形成了独特的马帮文化,不论是为了求平安的各种辟邪风俗,还是为了让队伍稳定的严密规则,无一不是为了生存。

这些有着民族、地区特色的马帮文化,正是勤劳智慧的茶马精神。而古道沿线的各种文化和民族,也在不断的交流与碰撞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据说从西双版纳到西藏,往返一趟至少需要半年以上。千万别以为马帮生活是一件逍遥、洒脱的事情,且不说雨打日晒、风餐露宿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运气不好还会遇上驮马生病、土匪猖獗,货物丢失等天灾人祸。查阅史料,方知这条茶马古道的万分凶险:山高林密,腐叶成堆,致命的瘴气瘟雾时而弥漫;曲径难行,坎坷阻道,行之贫脊干涸的峰峦,无水可汲,危及人畜生命安全;一边是绝壁,一边是深渊,前有悍匪挡道,后有虎豹跟行。行船走马三分命,野外生存的艰险让无数跑帮的人倒在了茶马古道上。经年累月,赶马人奔波在艰险无比的茶马古道上,用生命的代价谋取个人和家庭的生存资料。这中间,尽管免不了有人客死他乡,魂断天涯。行茶之地五千余里,尽管一路风霜刀剑,但是,为了家族的荣兴,他们惟有咬紧牙关,无畏前行,一代又一代马帮人的脚印,镌刻在茶马古道上,凝成了血泪杂陈的传奇。

一条古道,穿越千载时空,用山歌与馬嘶编织出寂寞旅程的生机故事,然后,在血与泪的凝聚中,将多个民族的根脉打通,延伸域外。

笔者试着从多个维度复原茶马古道的历史场景:山寨路口,参天榕树下,父母妻儿挥泪送别马帮的一瞬。送别的不仅仅是亲人,还有盼归的牵挂与担忧。艰难行途,人困马乏,病痛袭身,咬牙坚持不倒下,只为亲人的盼望不破灭。夕阳古道,西风残照,山涧铃响马帮回,返家的欣喜将困顿的征尘抖落,团聚的幸福把行艰的伤病抹去。而镜头另一面,我依稀望见,那些久盼不归的酸楚,以及从他人口中带回的永无归途的逝去,让人摧肝断肠。

这尘土飞扬的茶马古道,一次次将期待与痛苦渗揉的壮行,成为今人永远无法复原的生存取舍与历史密码。

这富有冒险和开拓精神的茶马古道,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繁盛不衰的象征。

到了近代的抗日战争中,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尤其在1942年),当缅甸陷入日本侵略军的魔爪,中国当时唯一的国际交通道路滇缅公路被截断时,茶马古道摇身一变为抗日战争中后期,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这期间,中国远征军通过滇缅公路和茶马古道,深入到缅甸与日军展开激战,打通了中印通道,解除了日军对中国战场西侧的封锁。史料记载,在抗战期间,这条运输线从未中断过。在怒江反攻作战中,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就有3000匹骡马,松山战役,远征军作战部队达11万人,驮马就有1万多匹,马帮驮队从境外运进大批的国际援助物资,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中缅二战交通史馆中记述着茶马古道上发生的历史,这段中国生死攸关的历史,举世闻名的驼峰航线、滇缅公路和古老的茶马古道民路军用,在当年都发挥了奇迹般的作用。

临近正午,太阳穿透云层,从茶园两边树丛中倾泻下来,顺着古道,走进云南省茶科院的茶坊,热情好客的主人为我们沏上一壶上好的紫娟茶(普洱茶的一种),茶香隽永而芬芳,水色紫红而明艳,在冬日沉静的阳光下,缓缓洇开她80多年(据介绍最初发现并培育此品种始于1938年)沉淀的明艳汤色。几杯上等的紫娟茶入口,顿觉舌下生津,周身通泰。

那是一个界限消失的时刻,是将自己与世界合而为一的时刻,刚进景区时内心的感受一点点被消解融化,像阳光下小溪般剔透又柔软地流动着。

午后,走在被思古幽情还原的风景线上,蓝天下深青色的茶园,无声地积攒着暖冬的能量,蕴育着又一个春天的生机。

告别,回首,风轻,云白。视线尽头,时光深处,那条承载着中华民族血脉的茶马古道,渐渐消失在郁郁葱葱的茶园深处……


作者简介:巴人,自由撰稿人。


(编辑审核:任朝政)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新发文章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