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杨晗|| 风雨桥遐思

 二维码 11
发表时间:2023-12-19 19:36作者:杨晗来源:西南文学网




这次,我到木界,便一头扎进风雨桥的怀抱中。没有礼数,没有拘泥,也来不及寒暄,只为那心中一直以来对这座特别的不一样的桥的青遐与遥想罢了。

初冬,昔日耀武般般的阳光不知躲到何处。除了阵阵干冷的寒风和河岸边不时传来几声不知名的冬鸟的啼叫声外,伴随着这座风雨桥的,只有桥下依依流潺、永不停歇的河水和一群永不知疲倦的鸭儿,还有那露出水面的静静地躺在河滩上的被河水洗礼和岁月剥祛的鹅卵石。

风雨桥下河水清澈见底,欢快地向前流去。汇于不远的邛水河,流入洞庭湖,直奔长江,归于东海,扑入那无边无际的东海的怀抱。

由美敏而来的贵干河与木界河在这里交汇,共同成就了风雨桥的演绎和历史厚重与沧桑。





这座风雨桥又称为将军桥,系三穗县城八景之一,距离县城仅5华里,是一座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的木石结构建筑。始建于清代光绪戊戌年间(即1898年),时至今日已有120年的历史,几经修葺。1982年经三穗县人民政府批准,定为三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记载,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进行大修,有了现在的规模。一直以来,这座桥就是木界、美敏、青洞、巴冶、良上、果介等地的村民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自建成之时起,不知从这桥上走去了多少行人,也不知道从这桥上走来多少人。流水潺潺,桥亦静默,在岁月的轮回中承载着无尽的坚守和等待。

这是一座呈东南西北走向的桥。五墩四孔,其中有三个桥墩立在河中,两个桥墩依河岸而建在两边。桥墩全部由巨大的石头砌成,呈菱形状,甚是坚固。桥全长30米,宽2.8米,由水面至桥楼顶高8米。

桥楼由三座各三层四角攒光顶,复盖青瓦,用白板镶边,黑白相互映衬。整座风雨桥不用一钉一榫,全用卯榫嵌合,无不体现出民间匠人技艺的高深和民族艺术的奥妙。

桥面全由木质建成。每孔桥由5根水桶般大小的实木平铺在桥墩上,两边各两根,中间一根,按照所承受的重量而设计。桥面上铺上厚实的木板,两边用有一尺多宽5厘米厚的木板来安装,供行人休息,既美观又安全。有的地方还安装有美人靠,俨然一派民族风情。

在桥的屋檐四周,安装了彩灯。每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时,风雨桥的灯光璀璨夺目,光芒四射。这时,灯光、风雨桥、以及静立不动的桥墩倒映在静静地流淌的河面上,给平静的河水增添一趣风致。倘若此时,当你行走在风雨桥上,或在风雨桥上伫立,不由感慨,人受到了桥的恩惠,桥受到了人的虔敬和由衷的膜拜,这是一种怎样的相互,一种怎样的坦然。

村民们是爱桥的、护桥的,在风雨桥的一端,立有村民们自发约定的护桥公约,抄录于下:

木界风雨桥保护公约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五日,经三穗县人民政府批准,木界风雨桥列为三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把木界风雨桥管理好,保护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公约。

一、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本桥的义务,坚决和破坏文物的行为作斗争。

二、沿木界桥上下河堤一百米以内赴木界村沿街路靠河床一侧为木桥保护范围,在本桥保护范围内严禁炸鱼、开山取石、毁林开荒、滥伐树木。

三、不准任何单位或个人在本桥保护范围内修建筑物,确需建设的重要工程涉及到本桥保护范围内的,需经县人民政府批准。

有下列事迹的单位或个人,由政府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

(一)认真执行文物法和保护本桥成绩显著的。

(二)为保护本桥与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斗争的。

(三)在本桥面临破坏危险的时候抢救本桥有功。

四、故意破坏本桥者将视情况给予罚款,行政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本公约希广大群众遵照执行

木界风雨桥文物保护小组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九日

简单的护桥公约,折射出村民们对这座风雨桥有着足够的爱护,视桥为生命,与桥相依、相融,这是一种何等的道德遵从。




这是一条清澈见底,流缓不停歇,见证着风雨桥厚重历史的河流。

贵干河由美敏而来,木界河由青洞一带奔流。两条河流到距离风雨桥15米的上方相遇,并流,由桥下经过,桥横跨在河上。从此,它们一起共同演绎了三穗县城八景之一的木界风雨桥。

时值初冬,河水枯退,河岸边裸露出了一大片河滩,形形色色,姿态不一,大小不同的鹅卵石静静地躺在河滩上,静静地依偎着河水,回望着相伴它们一起走过岁月的风雨桥。我曾想,每到丰水期,河水上涨时,它们就悄无声息地没入水下,摸摸地期待着与桥相见的那一瞬间。也许,期待也是一种无以言说的际遇吧。

远处,一群鸭儿沿河觅食而来,渐行渐近,把这平静而清澈的河水增添了一道道涟漪,打破了这河水原有的宁静和安谧。它们给这样的画面带来了几分的灵动和柔美。

白鹤,静立在水中,等待着小鱼的到来。初冬时节,大多鸟类已经南归,在这样平静的河面上,见到白鹤,我没有靠近它,打扰它。只从河堤上远观,不曾想打扰这生灵的自由和静候,就让它与这水、这桥相依相存,谱写一曲生态的和谐赞歌吧。




就是这样一座桥,一座平凡而富有民族气息的风雨桥,从它建成之时起,不知迎来送往了多少的行路人。每天依旧迎着朝曦,送走西山的落日,当最后一抹余晖散去,它又静静地皈依在幽邃的夜色中,拥入大自然的怀抱,这是不争的坚守和漠然。

不知道,这座桥上送走的行路人中,它是否知道,自己曾经送走一位胸怀大志的侗家少年。

11岁是的那一天,日丽和风,阳光灿烂。那位少年从这座桥上走过,在桥上驻足片刻,回望家中屋顶上的袅袅炊烟,头也不回,到县城高级小学(现在的三穗县城关一小)求学。

从此,这位少年再也没有到桥上来走一走,家乡的桥,家乡的景,还有家乡那些亲人成为他永远的回忆。

这位少年就是杨至成将军,贵州省唯一的开国上将。

杨至成将军,190311月出生于木界的一个侗族农民家庭,投身革命后,身经百战,入过川滇黔联军,上过黄埔军校第五期,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担任两延卫戍司令员,到过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主政过中南军区后勤部,有中国军队“后勤之父”之称,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流水潺潺,时光荏苒,几经修葺的风雨桥与将军故居遥相呼应。




风雨桥不仅是一处远近闻名的景致,也是一个非常美丽而动人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对侗族青年男女,分住在河的两岸,经常用木排过渡到对岸约会、对歌。有天坐两人坐在木排上对歌,情意绵绵,突然狂风大起,个巨浪打来,将姑娘卷走。小伙子日夜呼喊,他的举动感动了河里的白龙,自龙决心救出姑娘。白龙知道是黑龙在作怪,于是白龙潜入河底,与黑龙搏斗七天七夜,终于将姑娘救出,但白龙却死去了,这对侗族青年为了感谢白龙的救命之里,在他死去的河上仿照其形状架起了座雕梁画栋的木桥,也就是现在的风雨桥。
    这一座充满历史厚重感的风雨桥,与水中的倒影相融合,构成了一幅对称而美妙的画卷。从它建成之日起,一直给村民和行路人带来莫大的便利,更为木界这个小山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擢升为三穗县城的八景之一。

夜色茫茫,风雨桥上的彩灯亮了,给人一种既朴实而又温馨。

于是,它仍像巨人一样,静静地伫立着,看桥两岸的田园风光,看那些行色匆匆的赶路人和那些似曾相识的人们,看那熟悉的万家灯火。

末了,自提两首诗以赞之:

诗一

一虹横跨卧江中,岁月轮回韵不同。

流水依依思故里,迎来送往客无穷。

诗二

两河汇聚泛漪涟,远望群峰腾紫烟。

我步桥中寻雅韵,廊阁相戏赛鲁班。



  作者简介:杨晗,小学教师,县作协会员。


   

                      (编辑审核:杨荣昭)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新发文章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