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吴道科 || 邛水河欢歌

 二维码 5349
发表时间:2023-10-31 21:34作者:吴道科来源:西南文学网网址:http://www.xnwenxue.com





武陵山从湘西一直伸延,从湖南到贵州绵连两省,过黔东,跨黔东南,到古之有邛水、灵山之称而今因秋收丰稔、一禾三穗祥兆改名为三穗的地方嗄然而止步。作为云贵高原向湖南丘陵的过渡区斜坡带,三穗这里形成了一个东南西三面群山环抱、北部跌宕入湘的台地形特色山区,由此三穗海拔相对高于邻县,而武陵余脉又使境内山岭重叠,峰峦起伏,景色优美,资源繁多。

你看这里的山,在这个广阔的大地上,有着各种方位上的山系,而各山系又形成大大小小的无数山峰,其中海拔超千米的就有50多座,老山坡,1470米成其为主峰。

而水呢?在这大小山交汇处是纵横交错的大小溪沟,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构成了几大水系:台烈河、贵秧河、坦洞河均属长江流域洞庭湖水沅江上游的一部分,河流分两支入沅江,其一流入舞水的有16条小溪河,为少部分,而大部分流入沅江的主流为邛水河(台烈河、坦洞河、贵秧河皆为其大支流),流域面积950.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1.56%,主干河邛水河分南、北两大支,那南支流称为台烈河,从本县良上的巴冶从脚发源流经台烈、颇洞、屏树、青洞、木界,在县城附近的郭水汇入邛水河主流,主河道长近40公里,交汇处右岸山头上的武笔紧紧盯着河水的一举一动;那自西而来的河源于文化名城镇远京堡,流经本县上德明、下德明、白崇,似一条玉带蜿蜒80余公里穿县城而过,因县曾有邛水县之称,此河贯之以邛水河名,在郭水处与主要支流台烈河合二为一,河左岸朝京山文笔与右岸山上武笔遥相呼应,两笔屹立于左右两岸山头,似锁钥,紧锁邛水河口;似书法大家以蓝天作纸,双笔书空,以为县城八景之一。两河在此交汇横贯6个乡镇,串联数十个翡翠般坝子,穿木良大峡谷经剑河南明至锦屏汇入清水江奔腾向东而去。


不是有海纳百川之说吗?其实不仅是海,河也如此,这邛水大地上有170多条溪河,除16条小溪流经舞水(舞阳河外),其余100多条皆被邛水河吸纳,为此说邛水河也纳百川,自古以来,这卭水河两岸经岁月打磨,地势开阔,土地肥沃,阡陌纵横,流水淙淙,田园农舍,生气盎然,山青水秀,鸟鸣鱼欢。山是那几座山,但山上青翠欲滴,水是那些水,但在山脚、在池塘、在峡窝、在湖边清澈见底,河中小鱼小虾忘情畅游。这山这水活生生映衬在邛水大地上,滋润着这方水土的每一个精灵,同时以丰厚的沉积养育着两岸不辞辛劳的人们生息、繁衍至今。

奔流不息的邛水河,以无私奉献哺育了这方人民,这方水土,她永远是三穗人民的母亲河。

有山有水也有人,这人呢?这三穗人或历史意义上的邛水人、灵山人从何而来的?历史是百科书,据载,中华始祖中原巨鹿一战,九黎民族大举南迁,随着各个历史时期民族大迁徙,或逃避战乱、天灾人祸,宋朝以前这里就有了自己的居民,他们有的倚山而居,有的傍水而住,于是使荒蛮的邛水大地有了人烟,这为最早的居民,亦为土住人;明朝末年,一部分人从湖南会同远口(今属贵州天柱)、天柱黄桥、刘寨迁入,构成了邛水河第二批居民;与第二批居民迁入同时代,明朝廷为镇压也雾山苗民民变后明军就地复员转为屯民,关于这一点,明眼人从如今的一些地名如老屯屯上等屯兵之地称谓便知端倪;第四部分组成居民为清朝清剿张秀眉义军复员的湘军组成;第五部分为解放战争时南下西进军政人员为工作之需定居下来;第六部分是少数人逃荒流落到此生息繁衍构成;第七部分为逃兵役到此安家落户;以及经商、逃难(杀人越祸或逃避追杀)所至,这些占的比例极少;再就是历朝历代封官、贬官定居而成,大中专毕业生服从国家分配或考入机关事业单位定居下来……如今,这里的人已不问来路,在这块千来平方公里土地上,形成了以苗、侗民族为主体包含汉在内的13个民族共同生存的热土,在邛水两岸的土地上各民族关系融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以各自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披荆斩棘,开田辟土,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创造了悠久的三穗历史和灿烂文化,共筑了邛水河两岸的文明。


       作者简介:吴道科,县文联主席。





                                     (编辑审核:杨荣昭)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