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杨晗 || 塘冲之行

 二维码 6715
发表时间:2023-10-10 22:15作者:杨晗来源:西南文学网网址:http://www.xnwenxue.com

深秋正午的太阳直射着大地,让人双眼灼痛,水库里的碧绿的水在光线的直射下发出耀眼的亮光。两岸山峦的树林经过秋霜的洗礼,变得金黄。这山,这水,这树林,在深秋里竟相处的十分融洽,共荣共生。

——题记

我在这样的深秋时节里,走进了塘冲这片似曾相识的土地。

山,层峦叠嶂,参差错落地耸着,绵延起伏,由眼前逶迤地伸向远方。极目远眺,层林尽染,漫山的金黄记载着深秋的主色调。我不知道这些树叶是怎样与秋霜抗争,又是怎样经受霜的洗礼,由阴翳的奔放的翠绿蜕变成这漫山遍野的傲霜的金黄。

深秋的山林,空旷而幽远。行走在这样的山林中,幽深的小径上铺满了落叶,它们沉睡在这天然的梦境里,任其时间和岁月的荡涤而褪尽本色。我想,无论昔日拥有怎样的辉煌,怎样的炫彩,总是迎来叶落归根的那一瞬间。其实,人不也一样吗?当生命的灯烛被岁月燃尽,回归终点,与落叶一般,皈依茫茫的大地。

行走在这深秋的山林小径上,遍山的秋味扑鼻而来,遍山的色彩映入眼帘。枫树是那样的铿锵,满身记载着四季的絮语,用自己特有的语言诉说着哪一个季节的来临。樟树是那样的坚守,一身翠绿,四季依依,夹杂在深秋的金黄世界里,点缀着层林,皴揉着山野,守护者那一隅属于自己的精神境地和亘古不变的风姿。

阳光直射,直穿小径。几只不知名的彩色的小鸟在树上嬉戏着啼叫个不停,婉转动听的声音不时在山林中回荡,打破了山林里特有的那一份清幽,增添一丝丝落寞的无奈和空寂的回响。我虽然无法听出它们的语言,那明快婉转的啼叫声让我顿感这自由世界里的一丝丝慰藉。

小径边正在盛开着几簇金黄的野秋菊,尽管没有人工菊花圃里的那一种优雅和雍容大气,它们小巧玲珑,细小的菊瓣规则地排列在蕊盘边,共同完成一次绽放的荣耀。

正午的太阳毫不孙色夏日的热烈,总想把那漫山遍野的秋烘烤得更加绚烂。

走出山林小径,汗水浸湿了衣衫,气喘吁吁地一骨碌倒在枯焉得垂了头的草丛上,大口大口地吸吮着深秋里的山林空气。虽然没有仲春时的芳香,但比在县城来说,是惬意的。和着从山脚吹来的秋风,伴着头顶的太阳,还有那漫山遍野的红叶和一幅幅画家难以涂鸦的秋韵画卷。

高高的大坝,把两座山紧紧地连接在一起,那一条桀骜不羁的六洞河,从此变得温顺而坦然。

这就是塘冲水库。

塘冲水库是贵州省“三位一体”规划2012年度批复修筑的骨干水源工程之一,位于六洞河上游河段上。距离县城17公里,处在滚马乡塘冲村和金堡乡绞巴村的结合部,总库容达5225万立方米,总投资7亿余元的水利综合利用工程。

在这高山谷地里,修筑了这样一座水库,蔚为壮观,有“高原出平湖”的景致。两岸的山峦静谧地依偎着,任其湖水由山脚漫向山腰。原来一个低矮的小山坡一下蝶变成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像是一只刚潜入湖水的金龟,留恋着深秋的山峦,不停地昂首回望。

我行走在宽如两辆小轿车并行的大坝顶上,顺着库区望向看不到尽头的远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远处的山峦变得模糊。群山脚下的人家依山而建,点缀在迷蒙的山峦上。几只野鸭在湖水中游走,把平静的湖面划出一道道波痕,给静谧的湖水增添了几许生机和灵动。

最令人激动的是,在20131027日,就在此刻我站立的大坝顶的底下,也就是当时的水库施工现场,随着挖掘机和各种卡车将泥土、石块朝水流汹涌的龙口集中倾泻的那一刹那,期待已久的大坝成功实现截流。我不知道也很难想象到那是一个怎样欢悦的场景,曾经日日夜夜为之不眠的工人们心中有多少的欣慰和感慨。

就是这样一座水库,将让千万人得到恩惠。

它的建成和使用,将向三穗县城每年供水1073万立方米的生活用水,不言而喻,六洞河将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塘冲水库,将是三穗城区居民生活的不竭源泉,它年年月月无私地奉献给三穗人民。同时还解决了当地无以计数的农田灌溉,使田园不在荒芜;渔业得到发展,就业得到保障;产业得到调整,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和应用;这都应该源于塘冲水库的不吝与恩赐吧。

深秋的风乍起,平静的湖面泛起细小的涟漪,宛如鱼鳞般,在湖面上荡漾。

此时,水库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深秋的阳光与粼粼的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淳朴与性灵。水库里,那碧绿的水,那微微的波,还有那即将变成三穗的母亲河——六洞河,那暖暖的阳光,洒在铺满乡愁的山谷里。

这是水库下边的一个村庄,白色的粉墙、黛绿的琉璃瓦,树木掩映,翠竹环拥,河水静默,俨然是一派现代农家田园气息。房中有院,院中有房,炊烟袅袅,笼罩在小村庄的上空。村庄里鸡鸣犬吠,仿佛陶渊明笔下的的桃花源一般。有妙龄的村姑,在河边捣衣,歌声飘荡。老妇人们坐在小院里阳光下取暖说笑。

在这里,村庄的每个人都可以让灵魂舞蹈和演绎,让思绪随风飞扬,把幸福变成一种生生不息的常态。

在这样的境地里,让我又重温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来: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不难想起,在修筑这一座水库前,一些村民为大家舍小家,远离祖祖辈辈赖以生存和耕种的故土,举家搬迁到陌生的县城一隅,应该是何等的坦然和无私。不知道他们当时是否在想,将会有一天,这座水库里的水,源源不断地送到县城,成为县城居民永不脱离的依赖时,他们将是功不可没,演绎着一曲大爱的欢歌。

水库边,随着水位的不断升高,原来的村民已经把自己的房屋重建在半山腰上,依山而立,背山面水。从此,依山为伴,以水为邻,世代耕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时,我真的羡慕,他们或许都是陶渊明笔下的真是村民。今天,我与他们际会,我是否来过桃花源呢?这些淳朴的村民是否能够接纳我这样一个行色匆匆的游者呢?

正午过后,迎来了黄昏,西边的太阳像一块烧红了的铁饼,徐徐地浸入目光远及的湖水之中。夕阳把最后的一抹余晖,恋恋不舍地涂上了库区和库区沿岸的村庄,还有那些在深秋里垂暮的树梢。

此刻,夜幕下的塘冲,家家户户的灯光,宛如重阳节前后的一株株秋菊,缓缓地绽放在夜晚的山村里,也绽放在我的稿笺上。万籁俱寂,秋风吹着金黄的树叶,沙沙作响,显得格外清幽。

行走在深秋的塘冲里,我想,每每到了秋日,才能够实实在在地触摸到了岁月。

塘冲这片土地,我来过两次,但都是浮光掠影,匆匆而过。我没能于清晨踌躇于塘冲的原野,也没有深夜驻足于塘冲的村头。那些行色匆匆的村民和漫山遍野的层林,还有那一汪碧绿的湖水,于是乎,都在我的眼前成了不可泯灭的风景,难以忘却的风景,也成了我午夜笔尖下那一行行满载乡愁的字迹。

我喜欢塘冲,喜欢这片土地,喜欢这里的即将滋养人们的湖水,喜欢这里的夕阳下的黄昏和静谧的夜晚。

塘冲之行,我收获了满满的秋。



   作者简介:黔东南州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审核:杨荣昭)






文章分类: 散文天地
分享到: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