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符号 || 木匠

 二维码 6166
发表时间:2022-12-12 16:06作者:符号来源:西南文学网网址:http://www.xnwenxue.com


在故乡凉山,木匠,俗称为木匠师傅,主要从事木瓦或木草结构的房屋建造,铺搭木桥,制作木质农具、木质家具等工作。木匠的祖师爷为鲁班先师。他们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斧头、手锯、小刨、大刨、圆刨、平凿、圆凿、细铲、铁锤、墨斗、角尺、木马、马凳等。木匠的雇工方式一般有三种类型:供饭,即由主家请木匠上门制作,主家负责供吃住,按日数计付工钱;不供吃住,即由主家请木匠上门制作,主家不负责吃住,按日数计付工钱,工钱略高于供吃住的,若主家没时间做饭,工匠为本村人,多采用这种方式;包做,即包工,双方约定每件家具的工时和工资额,然后计付工钱。

在故乡凉山,木匠是比较受人尊重和羡慕的行业,因为他们掌握的这一项技能与家家户户的生产生活都密切相关,大到修房建屋,小到桌椅板凳,只要是用木料建造和制作,都离不开木匠。在没有电锯、电刨等机器的时代,木匠用一双手,仅凭斧头、铁锤、墨斗、角尺、锯子、凿子和刨子等工具,就能把一根根长短不一、粗细不均的圆木及木板制作成一栋栋美观舒适的房子,一扇扇精美的木格窗子,一道道旋转自如、吱呀作响的木门,一张张使用便利的桌子等。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孩提时代在故乡居住过的温馨的木房,使用过的那些木制的洗脚盆、洗脸盆、八仙桌等生活用品。也让我想起父亲曾经对我说过的,我们家族中的几位手艺超群的木匠,以及这几位木匠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我家立房子的那些往事。

俗话说:“树大分丫,儿大分家。”父亲在家中八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父亲上有一个大姐,下有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在20个世纪70年代初期,父亲和三叔均已结婚,并分别都有了孩子。要分家,就是要把父亲和三叔两家分出来,另立门户。但面对当时一家十五六口人居住的一栋木结构茅草房,显然这家是无法分的。父亲想,在分家之前,必须得另外修建一栋房子。父亲又想,要立一栋木房茅草屋吧,光是框架至少也得要上百棵树木,装板壁少说也要五六十棵树木,而自家山林地中就只有二三十棵杉树,修建木房茅草屋不现实;修筑一栋土墙茅草屋呢,成本倒是不高,但土墙茅草屋经不住雨水的侵蚀,容易垮塌,年限不长,顶多管个二三十年,也不是长久之计。经父亲再三权衡后,决定自己修建一栋砖木结构的茅草房。为此,父亲还进行了实地勘察,发现离家不远,约两公里的岩洞门口不但有水、有煤炭,水火俱全,而且还有制作土砖用的胶泥,甚至还有堆放砖瓦坯的一处干岩脚。父亲就把决定修建一栋九柱的砖木结构的茅草房的想法告知祖父,父亲的提议得到了祖父的认可。

就这样,父亲请人制作了一套打砖用的工具,自己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利用星期六、星期天和节假日,去南开穿洞族人那里借了一头水牛踩胶泥,并带着家人挖胶泥的挖胶泥,打土砖的打土砖,砍柴的砍柴。特别是在寒暑假,一天下来,父亲及家人个个累得腰酸背疼,但构想着未来的砖木结构茅草房,再苦再累,他们都满怀信心和希望。砖制作好并烧制出窑后,通过人背马驼运送到已经选好建造楼房的大山脚。父亲带着一家人到自家山林地选择制作楼枕、檩子、柱头、猫梁、大川、二川、大梁、二梁、椽条等所需的木料。一切建筑材料准备就绪,父亲找人看好下基脚和立房子的日子后,就开挖基础,平整地基。地基平整出来,就用石头及泥巴和石灰做灰浆,请石匠下好长15米、宽8米,共有5间房屋的基脚。

下好基脚,父亲请来了家族中的木匠符丕成。符丕成与父亲一辈,我们称呼他为四伯。除了四伯,一起来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四伯是大木匠,他的两个儿子给四伯做帮手,算是小木匠吧。四伯从夹箩中把大大小小的墨斗、斧头、推刨、凿子、角尺等工具拿出来,带着两个儿子在建盖新房的地基附近空地上,两头各支架起一个木马,把一根根木头抬放上去架着,就可以开始砍木头、加工木料了。

弹、修、锯、铲、凿、刨是木匠的基本功,木头扣接处不用钉子钉,而是用凿子雕凿凹槽榫眼和凸起榫头。俗话说:“先生倒好学难吹弯弯角,木匠倒好学难打望天凿。”雕凿榫头、榫眼是木匠活最考手艺水平的地方。木头能否承重,会不会变形,屋架会不会倾斜垮塌,主要就是看木头扣接处的榫眼榫头是否严丝合缝,是否坚实粗壮。这些对四伯来说,都是心中有数的,他做起来均是得心应手,心想事成。四伯用墨斗弹墨线,用斧头把鼓凸出来的部分节疤砍劈刨除掉,将弯曲处砍直,把木头做成立房子所需要的中柱、二柱、三柱、四柱、檐柱、大川、二川,地脚用石窝儿代替,而在木头的两头,有的要刨凿成榫头,有的要用刨凿成榫眼,有的要用刨凿成榫眼凹槽。待四伯将整栋房子所需要的中柱、二柱、三柱、四柱共18根柱子,以及檐柱和两匹大川、二川制作好后,就只待黄道吉日立房子了。

立房子的前一天,四伯将刨好的大川、二川穿过刨好、打好榫眼的九根柱头,用木榔头锤打到位,称之为排散。房屋用18根柱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九根柱子为一立,共两立。每立正中的一根为中柱,中柱两侧分别为二柱、三柱和四柱,檐柱待砌砖墙代替。排散好的一立柱头,称之为一立房子。一立房子是九根柱子的为九柱房,九柱房的九根柱子都着地的,称之为硬九柱。中柱两侧的二川上站着半截柱头顶替二柱,三柱旁的大川上站着半截柱头顶替四柱,这称为挂耳,叫软九柱。老屋的大川、二川上都有挂耳。因此,老屋是软九柱房。

待黄道吉日,就立起已做好的排散,称之为立房子,也叫立柱。那时在故乡凉山,对任何人家来说,立房子都是大事,是喜事。因此,在立房子的当天,除了木匠外,还要请寨子上的帮忙弟兄和亲戚朋友一起来庆祝,举行隆重肃穆的立柱和上大梁仪式。屋架搭建成功后,还得要办酒庆贺一番。柱子竖立起来,屋架搭建起来,一幢房子就有模有样了,就建盖成功了一半。立房子时,在四伯的参与指挥下,帮忙弟兄先用三根牮杆将绳子分别固定在中柱与二川交接处、三柱与大川的交接处,支撑着一步一步立起,一直立到柱头栽进地脚的石窝儿里与地面垂直,然后用两根圆木连接两立房子的三柱,称之为扯牵。这样让两立房子遥相呼应,稳固站立。另外,两立待砌砖墙代替。

房子立好后接着上大梁,上大梁是立房子最隆重的仪式,四伯将当天从山林中选好砍来的杉树砍成长方体,并刨光,割好榫头,用一个银圆(俗称大板)放在大梁的中央,再用一块40厘米见方的青布对角覆盖着银圆。之后,用一条红布捆着一双交叉的筷子压在青布上,再用竹钉钉在大梁上,称之为包梁布。包梁布两边贴上“紫微高照”四个大字朝向屋内,同时在两根中柱贴上“立柱喜逢黄道日,上梁正遇紫微星”的对联。将一只大红公鸡蹲着放在包梁布的上方。随后,四伯指挥帮忙弟兄用绳子拴着大梁的两头。四伯爬上大川,帮忙弟兄把绳子递到四伯手中后,也爬上大川,把大梁提升至大川处。四伯爬上二川,边爬边说“四句”,即上梁时用的吉语:“爬了大川爬二川,儿子儿孙做高官。爬了二川到梁头,代代儿孙中诸侯。”帮忙弟兄们也跟着爬上二川,把大梁一步一步地提升到位,投入中柱的叉口里,接着在堂屋中燃放一串鞭炮,就算大梁已经上好。

大梁上好后,接下来便是抛梁粑。父亲蹲在堂屋正前方,背向大梁,反手牵着拴在身上围腰的两只角,木匠站在二川上,将用糯米做的两个大圆粑粑抛到围腰里。木匠边抛边说:“一个粑粑圆又圆,抛在主家堂屋前,自从今日抛过后,儿子儿孙中状元。”接着帮忙上大梁的人,也站在二川上,抛下方块形的小粑粑,边抛边说:“粑粑一抛东,儿子儿孙坐朝中;粑粑一抛南,儿子儿孙中状元;粑粑一抛西,儿子儿孙穿朝衣;粑粑一抛北,金银财宝滚进来。”其时,亲戚朋友,大人小孩,个个均集中精力注视着粑粑抛下的方向。粑粑一抛下来,人人都争先恐后地笑着跳着,有在空中接到粑粑的,有在地上捡到粑粑的,现场气氛活跃而热烈。大木匠在上大梁和抛梁粑时说的“四句”吉语,是对主人家的美好祝愿和祈福。粑粑抛好数分钟,知礼听话的站梁鸡鸣叫三声后,就从大梁上飞到房子正前方的地上。上大梁完毕,待砖墙砌好,就开始上二梁、三梁和构檩子,这是搭建屋架的最后一步工序。把二梁、三梁和檩子吊上去,榫头、榫眼一卡上,就意味着屋架搭建成功了。大梁对一栋木房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有句民间谚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三梁不正倒下来。”可见,主梁的重要性。

四伯一家三代人都是木匠,手艺极好,在当地四乡八里有很大的名气。四伯不论是建房造物,还是做挑水桶、洗脸盆、洗脚桶、木甑子、木缸、碗柜、桌子、板凳等木制家具用品,木头扣接处都不用钉子钉,而是用传统的榫卯工艺,扣接处严丝合缝,经久耐用。四伯曾经给我家打过一张书桌和一张八仙桌,至今有50多年了还完好如初。四伯还有一样绝活——木雕,根据主人家的需求和喜好,在房屋和家具、日用木器具上雕刻人物、山水、走兽、花鸟、虫鱼、瓜果等,构图布局严谨,雕刻层次分明。同时,根据建筑物和家具器物的特点和主人家审美需求,采用不同的雕刻方法,如圆雕、浮雕、斗圆雕、镂空雕等。四伯给我家雕刻过“井”字格、“万”字格和“瓜”字格花窗。一般宅院建筑物上楣、斗拱、插尾梁锁部位,运用深雕刻出图案;门窗的堂板、锁腰、天头等处以浅雕刻出花纹;窗格、栏杆、廊檐则多用镂空雕表现。四伯不但木工手艺了得,而且人品极好,很大气,按现在的说法,应该叫德艺双馨吧!因此很受人们的尊重。

那时也有一小部分木匠,他们没有四伯那么大气,人品也没有四伯那么好。特别是有极少数的木匠在给主人家做木工活时,因小气,人品又不怎么好,不经意间就被主人家得罪了。俗话说:“神听私人口,木听匠人言。”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绝大多数木匠都是看过鲁班书的,传说他们具有“特异功能”。他们就会利用所谓的“特异功能”,动不动就在做木工活的过程中做一些小手脚,给主人家弄一些小玩意、小名堂,搞得主人家不知如何是好。父亲还曾经给我讲过与此相关的几个小故事。

有一家人请了一个木匠为他家立房子。一天,主人家小孩生病,主人家便到邻居家借了一碗米煮米稀饭给生病的孩子吃。木匠看到后心想,我在你家做了这么长一段时间的活路了,居然有米不拿来做饭给我吃。于是,不知道这位木匠做了什么手脚,待房子立好后,一到天气有变化,房子里有根中柱就会流出淡血水。主人家看到后觉得很奇怪,很害怕,于是就把他家的这个情况告知了别人,别人就对他说,你好好想一下,是不是木匠在给你家立房子的时候,你得罪过他,他从中做了什么手脚,这个你要亲自去找木匠才弄得清楚。但主人家就是想不起来得罪木匠的事。随后,主人家就去找到木匠把情况说了,木匠也没说什么,便带着一把斧子和主人家一起出门,到了主人家后,只见木匠提着斧子走到堂屋中,用斧背朝中柱脚狠狠地猛敲了几下,边敲中柱边说:“我没有得吃我都不哭,你哭啥子?从今天起,你就嫑哭了!”听了木匠的话,主人家才回想起借大米煮米稀饭给生病的孩子吃的那件事。说来也怪,自从木匠敲过中柱以后,不论是天晴下雨,中柱就再也没有流出淡血水了。

有一家人,也是立房子的事。主人家请了一个木匠立房子,木匠在做木工活的时候,主人家无意间给木匠开了个玩笑,对木匠说:“听人们说,会做木匠的没有板凳坐,你家有板凳坐没有?”听了主人家的玩笑话,木匠也没说什么,继续做活路。待房子立好的第二三天,只要一刮风,主人家立好的房子就会跟房子旁边的一片竹林一起随风起伏,风刮过去,房子就会随竹林偏过去,待风停止,竹子回归原位,房子也随着回归原位。弄得主人家不知如何是好,就只有亲自上门找木匠问个究竟。主人到了木匠家把情况一说,木匠就对主人说:“你之前不是问过我,会做木匠的有没有板凳坐,我就是想让你到我家来,看我家有没有板凳坐。”这时,主人才想起原来是自己曾经开的一个玩笑得罪了木匠啊!木匠接着又说:“你家的房子也没多大事,你回去后,把一头拴在房子左边中柱顶端榫眼上的墨线和另一头拴在挨到房子旁最高的那棵竹子颠上的墨线解开,就没事了。”听了木匠的话,主人回家后按照木匠所说的解开了那条墨线后,不论是刮多大的风,竹林怎么起伏,房子均安然无恙。

还有一家人,一次请了一家父子两个木匠来给他家装板壁,待板壁装好后,每到夜间就会发出一种怪异的声音。这家人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别人,别人对他家说,你们好好想一下,是不是木匠在给你家装板壁的时候得罪过他们,他们做了什么手脚才会这样。但这家人就是想不起来得罪木匠的事。之后,这家人也去找木匠父子俩,正好遇到木匠儿子。这家人把情况说了以后,木匠儿子说他没有做过什么手脚,但他父亲做没做他就不知道了。幸好这个木匠儿子给这家人出了个主意说:“看哪天你请我们父子俩到你家,你好生做顿饭招待,等饭快熟的时候,我就走开,你家也不要留我,但要好好留我父亲在你家把这顿饭吃了。”没过几天,这家人便将这父子俩请到家中,准备做饭招待他们。待饭快要煮熟的时候,木匠儿子就起身走了,这家人也没有留他。木匠儿子走出这家人的门后,就在半路等着父亲。待木匠父亲在这家人吃好饭返回家的途中遇到了儿子时,木匠儿子就对他的父亲说:“我走的时候他家的饭都快煮熟了,却不留我吃饭,就只留你吃饭。这家人简直太欺负人了,我们当初给他家装板壁的时候,应该做点手脚整治他家一下……”还没等木匠儿子的话说完,他父亲就摆着手显得有点神秘,并用手指靠着嘴唇小心翼翼地轻声说:“嘘,不要说了,不要说了,在给他家装板壁的时候,我已经做过手脚了。”木匠儿子装出一副很解恨的神情看着父亲说:“你究竟做了什么手脚?”他父亲说:“在我装他家房圈靠堂屋的那堵横木的板壁时,在第四块木板的槽缝里放了一丝墨签。”随后,木匠儿子把他父亲做的手脚告知这家人,并将那丝墨签取了出来。之后,这家人的板壁就再也没有发出怪异的声音了。

在故乡凉山,还有关于木匠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但这个故事不是说木匠在做木工活的时候做了什么手脚,而是主人家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当,且宠爱孩子过分,最终导致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结果。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这里我就不用说出相关人员的真实姓名了。当地有一个木匠为一户家境殷实的人家做木工活,这家有个10岁的男孩,特别调皮捣蛋。在木匠做活的时候,时常在木匠装工具的夹箩中,把推刨、凿子、墨斗、角尺等工具翻出来玩,有时还学木匠的样子,这里推一下,那里凿一下,大人也不管。木匠看不下去,就吼了一下男孩。这时主人家听到孩子被木匠吼,就站出来对木匠说:“师傅,嫑乱吼哟!把娃儿的魂吓落了,怕你找不到马蛋来叫魂哟!”木匠听了主人家说的话后,也没说什么,还是继续做自己的木工活。直到有一天,这家的大人都出门做活路去了,只留下男孩在家。男孩又到木匠的夹箩里翻出一把小推刨,用小推刨在地上的一截圆木上学木匠的样子推了起来。这时木匠就对男孩招手并很和蔼地说:“小娃过来,我给你说,这木头太小了不好推,你去推你家屋里的那张大黑桌子。”听了木匠的话后,男孩就真的提着小推刨进了屋里,并用小推刨胡乱地在大黑方桌上推了起来,推累了以后,才把小推刨放回了夹箩里,然后自己玩去了。等主人家的大人做活路回家后,看到那张大黑漆方桌的桌面被推得横一路直一路的,整个桌面面目全非。这时主人家走出屋去问木匠说:“师傅,那张桌子是怎么回事?”木匠懒洋洋地对主人家说:“那是你的娃儿做的好事啊!”主人家带着埋怨的口气说:“师傅,你怎么不喊到点啊?”木匠就慢腾腾地以牙还牙地对主人家说:“哪个敢喊到点哟,怕把你家娃儿的魂吓落了!”听了木匠话后,主人家哑口无言。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现在做家具已经基本上不用实木,演变成了模板的组合,市面上也早就有了集锯、刨、雕、凿等功能于一体的木工机床,传统的锯子、刨子等木工工具,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如今,故乡凉山家家户户都没有再修建木结构的房子,修建的都是砖混结构的平房,门都是定做的铁制防盗门,窗子都是定做的铝合金玻璃窗,家具基本上都是在家具公司定做或直接去商场购买的。昔日那些活跃在乡村的木匠的身影,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作者简介:符号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男,汉族,贵州水城南开人,民进会员,贵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纪实文学学会会员、六盘水文学院签约作家,六盘水市水城区文联主席。有小说、散文、散文诗、诗歌和评论散见《西部散文选刊》《贵州作家》《香港散文诗》《江西散文诗》《师范生周报》《中专生文苑》《贵州政协报》《贵州教育报》及中国作家网、民进中央网、贵州作家·微刊、文学贵州·微刊等。出版有书信体小说集《那些年的爱情》,中篇小说集《远逝的恋情》,散文集《乡土物语》《岁月笔记》。



(编辑审核:陈友云)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新发文章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