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周镭 ||“疏”是曲的本色之一

 二维码 7066
发表时间:2022-11-30 06:22作者:周镭来源:中华诗词论坛



周镭||“疏”是曲的本色之一

曲不仅以“散”为本色,还以“疏”为本色。如果从意象疏密的角度看,所谓的“疏”就与“密”相对应。 “密丽”之作,喻之为“浓盐赤酱!”,在曲中是不足尚的。赋不厌奇,曲亦不厌奇,赋多排比铺陈,曲较赋铺排更多,而且它们大都是重复的。这在赋和诗文中称为“犯复”,都是禁忌的,而在曲中并不禁忌。曲中常用排比、对偶,再施以藻彩,似乎是“密丽”了,但这些对偶性的排比,由于往往是一个意思,至多是一件事物的几个方面,不过反复强调罢了,这就构成了曲的“疏”,这和诗、词的“密丽”有根本的区别。因为曲主要是唱给人们听的,有些地方要求重复,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所以曲的本色特点之一就是疏。如周德清的[双调·折桂令]《别友》这样写道:

倚蓬窗无语嗟呀,七件儿全无,做甚么人家?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酱瓮儿恰才梦撒,盐瓶儿又告消乏。茶也无多,醋也无多。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柳攀花?
这里折柳攀花:指眠花宿柳,旧日文人恶习。但卢前《元曲别裁集》作“折桂攀花”,则句意为追求科举功名,因古人谓中科举为“攀桂”,中状元要戴宫花,饮御酒。如此立意更佳。
此曲全用夸张,将居家度日不可或缺的“开门七件事”逐件儿娓娓道来,如诉家常,感人至深。成语有“米珠薪桂”,曲中更把它扩展开来,选用三种人们熟知的稀有之物作比喻,构成一副天然熨贴的鼎足对,接下去又连用两组错落有致的重复句式,把“七件儿全无”的穷困潦倒之状一层层凸现出来。结语一顿一转,叹一声“怎生教我折柳攀花”。最起码的生活还过不下去,又怎么能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呢:真正要把“读书人都累倒,了。其中“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酱瓮儿恰才梦撒,盐瓶儿又告消乏。茶也无多,醋也无多。”翻来覆去都是说的一件事,也就是说“七件儿全无”,都是说的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体现了说透、说细、说散,更疏的特点。明曲继承了元曲的这个特色如王磐[北正宫·醉太平]《秋雨晚霁》:
泼空来雨声,滚地也雷鸣。须臾云散晚天晴,看秋光倒影。断虹斜插珊瑚柄,斜阳倒挂轩辕镜,残霞乱摆锦帏屏。助西楼画景。分析略


(编辑张信旨 审核王文福)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