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尹仲隆 || 古往今来长德冲之梯田

 二维码 4087
发表时间:2021-11-01 16:07作者:尹仲隆来源:西南文学网网址:http://www.xnwenxue.com


长德冲处于衡邵盆地干旱走廊,镶嵌在起伏的山峦中,区域面积2·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86米。耕地880亩,其中水田面积484亩,人均耕地0·789亩。山地面积380亩,森林覆盖率70%。

长德冲是一条约两里路长的山冲,最宽处百多米,484亩水田一半以上是梯田。一排一排梯田分布在两旁的山坡、山槽和山坳里,注定了长德冲人劳累命。

“排”,梯田的量词。如“枞山排”——长庆生产队那一排十多坵约四亩的梯田。

过去,梯田抗旱能力很差!全靠老天降雨、山塘蓄水来灌溉。

上世纪中期有年大旱,长庆生产队为救枞山排的禾苗,举全村之力“搞”“大堂水”。“搞”,方言,即用“水车车水”。“大堂水”,就是多架水车很多人车水。

以前,家乡抗旱工具是水车。水车有两种:手车,用手摇动水车上水,可一人操作;脚踏车,又叫行车、翻车、龙骨车,两人用脚踏动水车龙头上水。

行车在三国时期就有了。

我祖先,厉害了!无生命的硬硬的木头,做成灵活的能转动有生命似的水车,真是智慧得不得了!

车大堂水,多架水车连接起来,把下面的水一级一级传递上去,一直到高岸田或高岸塘。最下面那架水车叫发水车,为了让水快进多进高岸田,发水车安排两个杠杠的劳动力,车上来的水,上面的水车要传递上去,水递不上回流了,这两个车水的是“稀脚”。体力弱一点的拼命扛着,为争一口气。

佛争一柱香,人争一口气。长德冲人好强好胜好争气,争志气,争名气。

我车过两回大堂水,那种劳累还魂附在身上。

长庆生产队那次车大堂水,是从现在的宋家山渡槽下面那个老水坝取水,二十几架水车连接起来,把水一级一级地送到枞山排山塘。

山坡陡峭,工程量大,场面壮观!这是上世纪长德冲以人力与大自然抗争。

抗争胜利了?后来老天爷下雨没有?记不起来了。

听图永堂尹长松说过,他参加了那次车水。当时他还只有十五、六岁,打“替班”,即替补队员,哪架水车上的人扛不住了,长松顶上去,车几分钟。

长德冲到处分布着梯田,耗子岭生产队全部是梯田;长庆生产队的梯田算是较多的,从枞山排到光大岭、从冲底塘到教让塘近百坵田、面积约五十亩。

高义、存义、二泉、大兴、石山坳、社公几个生产队也有许多排梯田,光裕、仓场生产队梯田相对少一些。

长德冲的梯田沿着山坡一坵一坵传递上去,传递到山腰或接近山顶,像腰带一样缠绕山头。田垅中的梯田稍平坦一点,也有陡峭的,随地形而变化。站在山顶上看梯田,各种弧形,不同波状,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美不胜收。

长德冲梯田的容貌随时节而变,一年四季景色各异。

春来,梯田水满,如串串银链绕山间。春插后,波光粼粼,秧苗披绿,正如古诗描述:“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春天的梯田也像爱美的少女穿着浅绿色的百褶裙,随风摆动,千媚百态。

夏至,禾苗长势茂盛,遮盖水面,满坡满垅碧绿,绿浪依山坡迤逦而下,又像碧海涨潮,层层推进。

秋天,景致又变了。那是长德冲人最喜爱的景色:稻穗勾头,金碧辉煌,一层层稻子从田垅铺将上来,黄金甲似的妆扮山腰山坡山坳。那满排满排的稻子,如成熟的少妇,风情万种,盼望劳动了一届的人们去拥抱、亲吻。

隆冬,大雪纷飞,白雪皑皑,梯田像环环玉带缠山间,是长德冲难得的景观。瑞雪兆丰年,也给人们对来年的生产、生活一种心理慰藉。

长德冲的梯田经冬越春,历夏入秋,一年四季都壮美如画!在山顶上俯视梯田,不禁让人想起闻一多的诗句:“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粉红赐我以希望……从此以后,我便溺爱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长德冲人热爱生活,溺爱生命,惜爱梯田,更珍爱它一年四季的斑斓色彩。

长德冲的梯田,长德冲的色彩,因长德冲人祖祖辈辈遵循历法,谨守章程精耕细作精心装扮,与大自然共处历经千年光彩不衰……

上世纪流光岭水库建成后,主渠道也修建成功。渠道从周家垻倒虹吸出口后,腰斩二泉堂的扬名观山,再过石山坳的倒虹吸,再腰斩大兴堂屋后的鸭婆塘山、高义堂及长庆堂屋后的樟树山,劈开社公堂东面的石山,跨过宋家山渡槽……弯弯曲曲向下延伸。

主渠道在水桐坳分支出一条小渠道,经二泉堂后山,过务本堂、光裕堂后山,到斋阁岭,流光岭水库一放水,这条小渠道也流水潺潺。长德冲被流水包围,如同“水绕四门”。

这“水绕四门”是我村老干部亮云四爷(邹亮云)极力争取下实现的。

原来勘察的主渠道就是走这条小渠道路线,从斋阁岭架渡槽至华哲山,再向下延伸。如果按原勘察路线,主渠道不会走扬名观山、鸭婆塘山、樟树山……长德冲也就没有了“水绕四门”。

从此,长德冲渠道以下的梯田实现了灌溉自流化,减轻了长德冲人为水而付出的繁重劳动。邹亮云为长德冲做了一件大好事,子孙受益的大好事!

邹亮云,土改干部,曾任乡长、公社书记,扶助弱小体恤民情,用现在的话说“接地气”。他退休后居怀化,本村一盲人流浪怀化“看八字”,亮云四爷常把他牵到家里吃饭。一次,有台湾客人来访,亮云四爷也牵来盲人作陪……此乃后话,待写“二泉堂”时再细说。

人民公社解体、实行生产承包制,尤其是农村人口大量外出打工经商后,农村空壳化,农民老龄化,很少整修塘坝了,塘底淤塞塘坝垮塌,人们开始靠水库吃饭,渠道以上的梯田改为旱土或弃耕抛芜。

优越的惠农政策和良好的水利条件没有激发人们的农耕热情。水稻也由原来的高杆改为矮杆,由矮杆又变为现在的高杆;耕作制也由原来的一季改为两季,又由两季改为现在的一季,水田不像水田的样子了……

一转身,光阴变幻影;一回眸,岁月成故事。

现在,长德冲多数梯田被放荒,有些田垅中“万年万收”的良田也杂草丛生。长德冲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梯田备受冷落遭遗弃。

老人看到荒凉破败的田土,不禁仰天长叹:“世道变了,良田肥土无人耕作了。”

何时才能见到“土地承包制”初期长德冲人那种对土地真挚之爱、并倾注满腔热情以及尽全家之人力、财力对土地的投入?

恐怕比较难了。

树高千尺有其根。乡土,是长德冲人的根。祖辈开辟的梯田,挖掘的池塘,是生命的根,也把子孙留在这方土地上了。他乡游子,时不时念想家乡那些承包地;经年在外的,有时也会想起胞衣地那方水土。

我想,这条根是永恒的,不会断。

今年(2021年),长青村村委发动村民对荒废的稻田复耕,终因村里劳动力少,老人留守儿童多,复耕效果不很理想。

时下,一斤大米换一瓶矿泉水;卖十来担稻谷买一部中档手机……工业品和农产品剪刀差很大啊!虽原始农耕和现代科技不能相比,但差别还是很明显的。

谷贱伤农。在丘陵地区,仅凭作田作土,农民难以发家致富;在长德冲,单靠不多的老人和儿童,耕种不了那八百多亩土地。

长青村年轻的村委正在探索并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总方针和总要求。


作者简介:尹仲隆,退休教师,团山乡亲,垂垂老者,网络新兵。


(编辑审核:陈友云)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新发文章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