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王拓 || 耳畔的歌声

 二维码 5777
发表时间:2021-10-28 07:40作者:王拓来源:文学盘州行网址:http://www.xnwenxue.com


山歌如春风,吹绿盘州大地;山歌如雨露阳光,沐浴着村庄田野,滋润着人们干涸的心田。

在我记事后的七八十年代,故乡流行唱山歌、孝歌和小调,那美妙的山歌曾唱响于故乡的山川河流和田间地头,伴我走过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如今,依然回荡于耳畔,久久不能忘怀。

那时,唱山歌成为一种时尚,大人会唱,小孩也会唱;男人喜欢唱,女人也喜欢唱。平时唱,过节也唱;农闲时节在唱,农忙时节也唱。用山歌来表情达意、抒发情感。山歌适宜在山上唱,可一边干活一边唱,农闲时节游山玩水也可以唱;逢年过节可聚在一起唱;割草打柴或者在山上放牛时也可以放声高歌。那歌声与雨声、风声、水声、鸟鸣声、牛马叫声融合一起,成为美妙的天籁之音。

在那个年代,农村不通电,也没有电视看,精神生活贫乏。忙了一天之后,晚上,聚到一起用煤油灯照明,喝火笼酒、摆故事、唱小调、看连环画等是最好的文化娱乐活动。在我出生的故乡,有许多父老乡亲都会唱小调,什么《柳音记》《梁山伯与祝英台记》《四季调》等等。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白雪皑皑的晚上,我端着煤油灯照着父亲唱《梁山伯与祝英台》小调,随着朗朗的小调声,把我带入迷人的故事情节中,一幅幅美好、凄凉的画面浮现在眼前……还有部分乡亲们玩上了收音机和录音机,晚上反复播放自己喜爱的歌曲,尤其是带故事情节的歌曲乡亲们最爱听,如爱情故事方面的磁带——《白莲花》《水仙花》,还有机智歌王《张帝专辑》等,其歌声和故事情节回味无穷。

唱山歌最带劲有趣的是男女对唱,尤其是逢年过节,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对唱山歌,热闹非凡。在盘县滑石乡的嘎木、小寨村庄居住着布依族、水族等同胞,是纯少数民族聚居地,唱山歌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和民间习俗。周边居住的多数是汉族,大多数村民朋友们喜欢唱山歌,与布依族同胞们同唱同乐。在一个地名叫“卖糖垭口”的十字路口,每逢春节期间,周边的布依族、水族、汉族等民族同胞们都要聚在一起对唱山歌。大年初一至初三期间,村民朋友们早早吃过午饭,穿得干干净净、花花绿绿的,不约而同往唱山歌的地方汇集。有的男青年披着长长的头发,脸上挂着黑黑的眼镜,嘴里叼着细长细长的香烟,穿着兜风的喇叭裤,手里提着一台双卡大录音机,边走边唱,后面追着一群小伙伴,如得意忘形的花孔雀,甩着长长的花尾巴,神气十足地游来逛去,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有的布依族同胞身着自己编织的漂亮的少数民族服装,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笑着走着,或聚成一团,或游走成线。有的男女青年各自尾随着自己喜爱的歌手去寻找歌唱对手。

路上、山上,洒满了花花绿绿的人群。山歌逐步拉开序幕,此起彼伏,你呼我应,一唱一合,同时,拌合着伙伴们的口哨声、叫吼声,意味着发起山歌挑战,决于胜负。首先,发起山歌挑战的多数是男同胞,也有女同胞先发起挑战的。随着山歌对唱的一唱一答,双方的情趣都调动起来,歌曲意境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唱得“郎有情来妹有意”,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和欢呼声。在山歌对唱中,精彩之处是一唱一答,不能跑题,要一环扣一环,对答如流。山歌要对答得巧妙、风趣、幽默、含蓄,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老练的歌手现编现唱,巧言答对,对唱几十个回合都不分胜负。

对唱的山歌能反映现实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映男女情侣之间的爱慕之情。以山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也有的山歌是骂人的,你骂我我骂你,骂得双方都尴尬和无地自容。唱得正规的、好的山歌娓娓动听,扣人心弦。唱得男女青年情投意合、情意绵绵、难舍难分。在滑石乡嘎木村寨有一名叫吴小慧的布依族女歌手唱山歌比较出名,属于女高音歌手,是当地布依族女歌手之王。她的歌声高亢激昂、绵远悠长、荡气回肠、富有磁性,久久回荡于山谷间。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首歌:郎有心来妹有心,不怕山高水又深;山高还有人修路,水深还有渡船人。歌迷朋友们称她为“高音喇叭、山歌之王”。当地村民朋友们喜欢听她唱山歌,每年春节期间常常陪她从早唱到晚,不舍离去。一年春节,吴小慧找到了对手,一男一女相约就坐于草地上,打开嗓门开始对歌。一唱一和,不分胜负,从中午一直唱到傍晚才散伙。一首首动听的山歌就是一首首情真意切的情歌,珠联璧合,唱得感人肺腑,耐人回味。我还记得他们当时对唱的几首,推送给读者欣赏——男:十七十八花正开,二十四五花起苔;再过几年花谢了,青春一去不再来。女:十七十八花正开,女过二十花起苔;早来几天得戏看,若再不来拆戏台。男:石榴开花叶子青,妹要跟哥趁年轻;别学蚂蚱四处跳,水上浮萍不定根。女:石榴开花叶子青,搭山太阳渐渐阴;一家有女百家求,哥去请媒来提亲。男:出门打伞看伞头,伞把捏在手心头;只想早点娶回去,与妹同眠共枕头。女:出门打伞看伞头,要会打来要会收;哥变紫竹做伞把,妹变油纸盖伞头。山歌唱到了大年初三最后一天,吴小慧以一首“男女老少盼过年,过年唱歌得休闲;年过初三散伙去,想听山歌等来年”来结束,给大家留下念想和期盼。

有的歌迷朋友们用录音机把对唱的山歌一首首录制到磁带里珍藏。后来,当地会唱山歌的布依族女同胞出嫁后,唱山歌者逐渐少了。往事只能回味,往日歌声常常萦绕梦中,回荡于耳畔。

如今,冷落多年的山歌又唱热起来了,从农村唱到城市,从昔日的田边地角唱到了大小广场,从山旮旯里唱进了酒店里,从山上唱搬到了舞台上唱。山歌还进入书本,进入网络,深深扎根于人们的脑海里,以多种形式流传。

“山歌出在淤泥河,人去背来马去驮;前头去了三匹马,后头还有九囤箩。”从这首脍炙人口的山歌里可听出,盘州的彝族山歌主要出自歌舞之乡的淤泥河,盘州的彝族山歌从乡村唱进了省城,唱进了多彩贵州大舞台,还唱出了省外,唱进了北京。

细细品味盘州山歌,有滋有味,其内容丰富多彩,无论是日月星辰、风云雨露、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还是波翻浪涌的时代风云、历史典故、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英雄传奇;无论是大自然的山川风物、古迹名胜,还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五谷杂粮;无论是虚无缥缈的山精水怪、树妖花神,还是家长里短的人生感悟、世态炎凉,都可以信手拈来,借景生情地以物拟人,随形写意地表达许多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思想感情。

每晚到村庄或城镇的广场里,可听到优美的山歌;到酒店里,可邀请彝族女同胞唱几首山歌或敬酒歌,让你在饭桌上感受“歌不断酒不断”的乐趣和彝族女同胞热情好客的性格。有一次,我招待几位来自远方的朋友到彝族女同胞开设的烙锅摊子上吃烙锅和水拌酒,酒鼾之时,邀请彝族女同胞唱山歌和敬酒歌来听,那彝族女同胞即景生情,随口就唱,逗得客人捧腹大笑,豪爽喝酒,大块吃肉,不亦乐乎。

盘州山歌富有诗意,具有画面感,好的山歌如诗一般,朗朗上口,富有诗情画意。盘州彝族山歌作为盘州地域文化艺术,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山歌久唱不衰,百唱不厌,一直传承下去,备受人们喜爱和青睐,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日常精神消费品,其乐无穷。

本文获贵州散文学会第二届“贵元杯”征文大赛二等奖



作者简介:王拓 ,男,系贵州省散文学会会员。供职于盘州市水务局。



(编辑审核:罗   丹)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新发文章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