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王明华 || 老屋祭

 二维码 6470
发表时间:2021-10-25 11:34作者:王明华来源:西南文学网网址:http://www.xnwenxue.com


山竹在我老家留下的唯一痕迹,就是我的老屋被夷为平地。

老屋倒了,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老屋倒了,对老屋的想念却无法倒下。

老屋原是大跃进时期的生产队的食堂。四合院,全部土砖,中间天井,外面堂屋。我的老屋柔和地立于实辉水库左侧的山坡上。

70年代,院子里共住了六户人家,40多人居住在这个四合院里,很热闹。

炎热的夏日,老人和小孩们都背着一捆烂席子,摇着蒲扇,占领着老屋右侧的晒谷坪,乘着融融月色,沐着习习凉风,幽远的花鼓唱调,古老的神话传说,在这不大的土坪里流荡着。

80年代,小四合院陆续有人把房子往外建,院子里不再那么热闹。陆续有人踏上南下打工的列车,寻求新的发展机遇。那是,我们家因为人口众多,没钱砌新屋,依然居住在只有三间厢房的小四合院。

由于人口众多,房间有限,我一直跟爷爷睡一个床。70岁的爷爷对我们兄妹要求很严,然而那无私的爱却体现在点滴之间:冬日里,他总是在被子里放一个火箱,把被子考得暖和和的,在他古老的故事中,我酣然进入梦中。初中时,每天放学以后,我总是端着一个饭碗,悄悄走进爷爷的房间,把饭锅打开,一定有一份他精心准备的菜在等着我,依然带着爷爷的体温。老屋的温度涵养了儿时的欢乐。

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全落,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爷爷额头遍布的皱纹。

老屋老了,爷爷也老了,走了。初春的料峭微寒带着一丝冰的温度。我依然把书包往饭桌上一放,端着一个饭碗到爷爷的房间里去蹭菜吃。把爷爷轻掩房门打开,爷爷微闭的眼睛,口里流出的口水告诉我,爷爷不行了。我瞬间感觉,爷爷和老屋都在我眼前摇晃,我并没有撕心裂肺的哭喊,把在外面做农事的爸妈喊回家,静静地送爷爷走了最后一程。

由于房子处在四合院的最后面,光线不是很好,父亲决定用石灰把老墙粉刷一下,一来准备给大哥二哥成家做新房,二来怕老房子年久失修存在危险;老房子旧貌换新颜。

熏黑的墙壁刷上了石灰,再贴上几张风景画,漂亮多了。

老父亲接过了爷爷这份薄薄的家产。改革的春风终于吹进了大山环抱的老屋。大哥招工到了娄底,二哥考取了村里的民办教师,我也考上了大学。古老的老屋重新焕发出了青春。

过年了,老大从娄底带回了让弟妹们最开心的糖果和书籍,老二从村里小学带回了为家人津津乐道的教育故事,我也从大学带回了一家人的希望和期盼。老屋时刻回荡着兄妹们的欢歌笑语,父亲也好似有永远使不完的干劲,把农事做得比任何人都好,谷满仓鱼满塘。母亲永远是这家的主人,把每一餐都经营得非常精致,生怕儿女们在外面没有吃好,回家就要尽情地补偿。

老屋没有改变,依然是烧柴,依然是黑黑的房檐和黑黑的烟囱。不过,从烟囱里不时地飘出一家人的欢乐与甜蜜,夹杂着老母亲用柴火和土钵整出来的鸡肉的香味。

大哥到娄底定居以后,老爸老妈从老屋搬出来了,住进了大哥新屋。老屋成了他们堆放柴火和储存粮食的地方,也成了家里的聚宝盆。

父亲的农事做得真是没话说。漫山遍野的黄花菜,每年要卖1000多斤,稻谷每年要产4000斤,萝卜白菜每年要产10000斤。我们兄妹只管分享改革的红利。每次一拉就是一车,尽管价值还抵不上开车的油钱,但我们都高兴着。从老家拉来的菜就是百吃不厌;带着家乡泥土芬芳的米就是可人;飘着老屋气息的烟火总是这么温暖。

老屋就是一种念想;这里有儿时的满满回忆,这里有双亲的牵挂,这里有滋根的养料。

母亲走了,整整四年了。对老屋的怀念也就是对母亲的怀念。

中秋节回了趟老家。我行在已经完全倒塌的老屋前,我楞着。曾经的过往在脑海里一幕幕回放着:那袅袅炊烟、那黑黑房梁、那欢歌笑语、母亲那粗糙的双手和微笑的模样。于是,我决定写下这篇《老屋祭》,逝去的都是美好的,包括这残垣断壁的老屋。

于是,我决定把老屋重新砌好。逝去的不再回来,但我可以让这份美好的回忆永留心底。


作者简介:王明华:邵东县团山镇实辉村人,邵东四中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在《湖南教育》、《中国教师》、《邵阳日报》、《邵阳晚报》等多种刊物、杂志上发表文章和学术论文。


(编辑审核:陈友云)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新发文章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