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高积俊 || 酒桌上的礼仪

 二维码 4741
发表时间:2021-09-02 07:53作者:高积俊来源:文学盘州行网址:http://www.xnwenxue.com


这里说的酒席是指诸如婚丧嫁娶之类的酬宾酒席。

改革开放前,物用匮乏,酒席桌上的菜肴不是很丰盛,但是,一旦操办红白喜事,主人家不管怎样困难,无论如何,脸面是要撑起的,至少都要凑足八道菜。农村人去赴酒席,叫做去吃酒,也有人很形象幽默地说是“吃八大碗”。八大碗中有三道主菜,是家家办酒都必不可少的,就是墩子肉、酥肉和油炸豆腐。

酒席桌上的礼仪,从一入座就开始了。一张八仙桌,四根条凳,八个人,两人坐一方,即便一桌人来自三川四码头,互不相识,入座的时候都要你推我让地谦让着将年长者让到上座,以示尊老。尊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是有典故的,今天的人大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孟子·公孙丑下》云:“天下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天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旧时蒙童即熟读四书,也是知其所以然的。吃酒压席的场合,以往不像现在,那是以“齿”为尊的,有“爵”者都是不敢僭越的。所以,乡间酒席上,就是有爵的,也是要把上座让给年长者的。哪个位置为上座?《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设“鸿门宴”,其座次是“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东向”最尊。东向就是背西向东。其实,熙熙攘攘,满屋满院坝的酒桌,所谓的上座,不讲究什么“东向”、“南向”的,不过就是一个相对说来背后少有人过往,少受干扰的位置。每桌要坐满了八个人才上菜。一桌同时坐满八个人的时候很少,多有一桌未能同时坐足八个人的情况,于是就要等人坐足,人不坐足是不会上菜的,除非是到末后,没有多余的人客,坐不满了。因为厨房里每桌菜都是按八个人来上的,少一个人主人家就白费了一份菜。倘或后入座者身份较尊或是年龄较长,首先你谦我让排下的座次就要打乱,得再谦让一番,重新排定。谦让的结果自然是最好的座位归年最长者。

虽然说是“吃酒”,但不是一定都有酒的。“无酒不成席”,道理大家都懂的。但是,在改革开放前酒是稀缺物资,奢侈品,一是有钱无市,二是对有的人家来说,即便有市,却无钱。所以,很多时候,说是去“吃酒”,却并没有吃酒。

菜上满桌了,酒斟好了,没有酒的情况,每人面前的饭也添好了——饭是有管桌的人来添的,不用自己动手——按说,就可以开吃了,但是,望着满桌子的菜肴,虽然有人心头已经急不可待地想动箸了,却还需忍,作出很气定神闲的样子,互相闲话着,不动手的。不是不想动,是不能动、不敢动。那须是要等座中最尊长者双手拿起筷子拱朝四座发话说:“请请请,各位请了。”一桌人才端碗举筷的。

举著的时候,一桌的菜肴,其他菜可以随便动筷子,而墩子肉、酥肉和油炸豆腐这三道大菜是不能随便就伸筷子去拈的,须是座中最尊长者把筷子伸到菜碗中,发出号召,说:“来来来,大家莫客气,拈菜吃”了,其他人才敢下箸拈一坨的。这三道菜,是定量供应的,一碗十六坨,一人两坨,不多不少。每号召一次,拈一坨,三道菜一道两次,共计号召六次。赴席的人都是懂规矩的,不用谁来监督,不会多吃多占,很自律的。实际上也没有谁来监督,来的都是客,谁都没有监督谁的资格。十六坨中,做得不可能一样的均匀,有大有小,大家不仅不会多吃多占,而且先伸筷子的,总是如孔融让梨那样地往小的拈,大的往往留在最后。人,都是要脸面的,怎么会为一煮菜丢话把。尽管一台酒席,是去吃八大碗了,除了吃酒压席和过年,平常素往享受不到那样的口福,但是,也没有哪个会跌志去占那点小便宜的。

办酒席,有请双客和请单客之分,双客就是赴席的是两人,单客就是只一人赴席。请双客的,只有结婚酒,而且只是男方家。结婚酒也不是都请双客,也有请单客的。尽管主人家没有哪家会设置人来清查每家来客的人数,除了隔不开的小孩,绝不会多去一个人的,就是那带到饭桌上小孩,也不会占一个座位的,或是抱在怀里,或是站在一旁吃点“豁皮”,那三道菜却是没有份的,只有自家大人的那一份分一点给他或她,也有善淑长者有慈爱心,会把属于自己的一份分一些给那和自己不相干的吃豁皮的小孩的。一年的荒年,十年的话把,谁都不会为了混一顿嘴、多拈一坨主菜丢话把。

一桌当中,有先吃完的人,按理数,是不会放下碗就走了的,而是要双手捧着碗筷,在空中绕一个圈,朝一桌的人说一几句“各位慢请”之类的客套语,然后把碗放到桌上,筷子置于碗上候着,要等一桌人都吃完了才一起离席。除非有长者开腔说让你先走,并将你的筷子从碗上拿下来放在桌上,否则是不得就起身走人的,不然就是不懂礼数。

吃完饭,是要抹抹嘴才行的,那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礼数。现在的酒桌上放有所谓的“餐巾纸”,要抹嘴,抽一张就是,过去是没有的,要自带,就是手巾。手巾是析言,是雅的说法,我们乡下人统言帕子。吃酒压席,其他什么的可以不带,但是,帕子是一定要带的。家乡人呵斥责备人做事没有带必须的工具家什,就说“吃酒么也要带块帕子嘛!”可见赴酒席带帕子是多要紧的事。

在往昔,酒席桌上的礼仪规矩是很繁缛的,尽管去吃台酒是难得的口福,许多人因为讨厌那些繁琐礼节的拘束,总是会把这个吃酒的任务推给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而在今天,已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很随便了。现在,大家都富裕了,物产也丰富了,酒席场中满桌的菜肴,随吃不定量,特别是农村办酒席,不管什么菜,吃完了再添就是。酒桌上,不必有谁号召,想拈哪碗就拈哪碗,想拈多少就拈多少,不会有人会说谁没有家教、不讲规矩的,最多也就是腹诽罢了。如果是放在过去,则不然。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身边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事情,一个年轻小伙,准老丈人家竖房子,他去帮忙兼吃酒,酒席桌上,那碗墩子肉,他一著下去,一支筷子一坨戳了两坨起来,像㕞冰糖葫芦似的娴熟地㕞进嘴里,就这么一个动作,被人传到准老丈人家的耳朵里了,发了“二八字”了的媳妇,就这样“杵脱”了。旧时的小年轻人倘或要去吃酒压席,去之前老人家总是要左扎服右扎服的,生怕孩子失了酒桌上的礼数,坏了家风名声,被人戳脊梁骨骂没有家教。家风,大家都是很重视的,家声,大家都是很珍惜的。

现在,尤其是农村,讲“老古礼”的人也还有。虽然这些讲老古礼的人嘴上说着“现在不讲哪些了”,但是他们自己却是讲的。前些天回老家吃结婚酒,和几位长者坐一桌,我吃完后把筷子置于碗上等着还在吃的人,最后吃完的那位放下碗后,欠起身来,双手把我置于碗上的筷子拿起,朝我拱了供后,放到了桌子上。这个动作,在外面已是多年不曾见着过的了。我禁不住暗自赞叹:好周全的礼数!



作者简介:高积俊,贵州省盘州市红果双龙潭人,系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电视连续剧本《高磊山的故事》、散文集《灯下闲笔》。



(编辑审核:罗   丹)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新发文章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