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陈永革||我家的“三线”人

 二维码 244
发表时间:2020-03-07 10:25作者:陈永革来源:西南文学网

姨父89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躺在病床上,床头上放着水城县关工委送来的一本杂志——《情系乌蒙—记水城县关工委副主任赵振福》。

我到病房去探望他老人家,看到了这本杂志,读过之后,我就非常想写点文字的东西,记录一下对姨父的敬仰之情。也许是作为家人,大家在一起生活多年,对《情系乌蒙》记载的感人事迹,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何特别之处。我曾阅读过姨父所写的《乌蒙情深》,当时只觉得这只不过是自己家人的一部回忆录,直到看到水城县关工委的同志撰写关于姨父的故事和高度评价,才意识到《乌蒙情深》已经不是一部家史,而是一部关于水城、关于凉都的发展史。

我加入中国共产党,最先系统的接触到党的知识,其实更大程度是小时候在姨父的书桌上,曾经常阅读的《共产党员》杂志和那些关于中国革命者的故事。姨父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普通而慈祥的老人,不曾想他额头的皱纹里,写满了他从1950年参加工作以来的历史,一条条皱纹、一丝丝白发,记录了土地革命、清匪反霸以及水城的“三线建设”。1964年他组织支援贵昆铁路建设及其他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曾多次荣获先进模范等表彰。1992年退休后,积极发挥余热,任水城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与水城县开发研究促进会名誉会长,退休不退岗,余热献家乡。

在和姨父的往来中,我知道他是一个非常严谨、非常廉洁的人,他的大儿子,也就是我的大表哥刚参加工作时,是一个身体羸弱的小伙子,但他酷爱英语学习,在当时的六盘水汽车运输公司当学徒工修理押箱,这种体力活,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难太苦了。姨妈当时心疼儿子,担心他身体吃不消,要姨父给找人换个单位,你猜姨父怎么说?——“哪个岗位都是干工作,你都不愿意干,谁又愿意干呢?”

在“三线”建设时期,水城县委响应中央和省委的号召建设滇黔铁路,水城县成立了支援滇黔铁路建设指挥部,成立了以姨父赵振福任指挥长,王东祥任副指挥长的30余人组成的工作队伍,在任指挥长期间,他与工人一起进入深山峡谷,住的是工地上的草棚,吃的是土豆玉米,和工友们共同克服种种困难,不分白天黑夜战斗在第一线,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正是这一坚持,不忘初心,奋力前行。

姨父生在乌蒙、长在乌蒙,对乌蒙山区怀有深厚的感情,并为乌蒙山区的人民翻身解放、幸福安康而勤奋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无论在家务农读书,还是投身于革命,在清匪反霸、征粮土改、农业合作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三线建设、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几个重大历史阶段中,他始终如一,忠诚于党的事业,把群众当亲人,视人民为父母,心系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冷暖,衣食住行时刻挂在心上,因而深受民众爱戴。

因为对公安工作的热爱 ,我在基层派出所一干就是十多年,姨父每次见到我,都会对我问寒问暖,常常叮嘱我出警要小心、巡逻要认真,干工作一定要廉洁自律,安全第一,为民服务一定要诚心,对公安工作形势的严峻和辛酸,他老人家的言语中好像都了如指掌,令我暗自叹服,他怎么这样清楚?--原来,年青时,他当过公安局长,在读了他的自传《乌蒙情深》后,我才恍然大悟。

如今,姨父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可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与病魔的斗争中,仍然不忘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仍然精神矍铄,眼神里对如今飞速发展的凉都有着深深的眷顾。我到病房探望他时,他没有说话,只是紧紧地握着我的手,此时无声胜有声,我眼里噙着泪,知道他想说什么,我也紧紧地握住他的手。



作者简介:陈永革,贵州水城人。系中国法学会会员、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六盘水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六盘水市戏剧家协会会员、钟山文学沙龙成员、多彩贵州网通讯员、六盘水市中级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钟山区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供职于六盘水市公安局钟山派出所。作品散见于西南文学网、贵州民族报、六盘水日报、乌蒙新报、六盘水文学、钟山文艺、凉都雅韵等。


(编辑审核:黄 丹)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