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陈鲁民||无意于佳乃佳  散文天地

 二维码 52
发表时间:2019-12-23 12:57作者:陈鲁民来源:西南文学网

前不久,著名作家莫言做客扬州鉴真图书馆,并发表演讲。他说:文学比文学奖更重要,得奖不应成为创作的包袱。功利性、目的性太强的写作态度,写不出好作品,反而是“无意于佳乃佳”。

“无意于佳乃佳”,可进一步解读为,无意于得奖却得奖,无意于好评却得到好评,无意于出名却出名,本是东坡之语,却成了莫言搞创作的经验之谈,也是古今中外出好作品的一般规律。的确,一个作家如果把得奖与好评当成写作目标,心理包袱太重,就会被写作外的许多因素所左右,下笔时会考虑评委的偏好,构思时会追逐时髦的潮流,写出的东西就很难成为精品。太想“佳”而结果“不佳”, 太想得奖却与奖无缘,太想得到好评却评论欠佳,是时下不少作家感到困惑的创作误区。

“无意于佳乃佳”,话虽简单,却既有浓郁的禅意,又有很多例子可资印证。2013年,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第13位女性获奖者,不仅她自己很“意外”,评论界也“没想到”,因为该奖历史上从没颁发给短篇小说家,而门罗则专以短篇为目标,从未考虑过得诺贝尔文学奖。正因为“无意于佳”,她反而全神贯注把短篇小说经营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无意中获得了“最佳”。2009年,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在得到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后,也很惊讶地表示对自己获奖感到“非常意外”。 2004年,奥地利女作家芙蕾德·耶利内克在获悉自己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奖消息后,则很平静地表示说:“我从没想到,我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同时认为“我没有资格获得这一大奖”,并宣布自己不会去领奖。

“无意于佳乃佳”的队伍里,还有不少科学家。2004年,以色列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夫拉姆·赫什科就很平淡地对记者说:“不仅没有想到会得奖,甚至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2009年,有“光纤之父”之称的著名华裔学者高锟获得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表示:我对于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深感荣幸,但我从来没有想过会获奖。他们对这么大的事为何会“没想到”、“很意外”?依我所见,那些获奖得主,当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钟爱的事业时,当他们把为人类奉献当成自己的人生最高目标时,是完全可以做到淡薄名利,“无意于佳”,轻看身外之物的,即使包括万众瞩目至高无上的诺贝尔奖。这也是历史上很多科学家、艺术家的共性,“无意于佳”的平常心,使他们获得了“乃佳”的巨大荣誉。

当然,“无意于佳”,并非一点也不想,那也不是事实。平心而论,人人都要食人间烟火,都有七情六欲,包括科学家和艺术家。那么,对于各种荣誉和奖励,完全不想不现实,想得太多也没有意义,想入非非则自寻烦恼;最好是介于想与不想之间,偶尔想一想,以激励自己,但绝不能想得入迷,甚至走火入魔。那么,成功和荣誉往往就是在你“无意于佳”的时候,悄悄光临,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就像门罗、米勒、高锟那样。

“无意于佳乃佳”的艺术家、科学家们的获奖历程给我们启发:只要埋头苦干,卧薪尝胆,辛勤耕耘,做出突出成就,总有一天,成功与荣誉也会在“无意于佳”的时候,花落咱家。反之,倘若过于“有意于佳”, 功利性、目的性太强,一下笔就想着文学奖,一碰仪器就想着物理奖,一动试管就想着化学奖,就等于负重上路,越走越累,反而会距离“乃佳”越来越远,甚至南辕北辙。



作者简介:陈鲁民,大学教授,中国作协会员,郑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杂文学会会长。是《读者》《意林》《格言》《青年文摘》《思维与智慧》《演讲与口才》等刊物签约作家。作品以思辨性议论美文见长,兼有文学魅力与思想深度,被收入大学、中学辅助教材、中考题、中考模拟题260篇次。


(编辑审核:陈友云)



文章分类: 散文天地
分享到: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新发文章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