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梁爱琴||爱情,轻巧得沉重 ——读严歌苓《母亲和小鱼》有感

 二维码 471
发表时间:2019-11-14 11:28作者:梁爱琴来源:西南文学网网址:http://xnwenxue.com/

人,终究要成全爱情,女人为爱牺牲隐忍的多,男人为爱奋不顾身的多,其中有多幸福还是有多痛苦,只有自己知道;其余的都是在苟且,但苟且也有苟且的幸福,善良掺杂着麻木和痛苦。能苟且说明爱得不够强烈、爱得已然超脱或者爱得糊里糊涂……

严歌苓的小说《母亲和小鱼》讲述了一个波澜不惊的爱情小故事,见怪不怪,很平常,可谓写得轻巧,但是看着让人沉重,或者说爱情是轻巧的,婚姻是沉重的,亦或婚姻是轻巧的,爱情是沉重的;女人是轻巧的,男人是沉重的,亦或男人是轻巧的,女人是沉重的……其实轻巧的从来是世事和时间,而沉重的是情感和记忆,轻巧的是肉体和现实,沉重的是灵魂和精神。

让我们跟着四条线看看这个轻巧得沉重的爱情故事。


母 亲

这条线着重刻画母亲爱情的状态。母亲十八岁风光而骄傲,对爱情渴望而勇敢,那么用力争取,工整地抄书稿,夹小纸签“我要嫁给你”。母亲爱得真切,由青春美丽、花蝴蝶一样的台柱子变成妻子、女人,笨拙地学习拉小提琴,画画,读普希金努力靠近父亲,却博得一个厌烦和压制矛盾中的笑容来温暖以后的日子。当父亲下放劳改,母亲忙家务、看孩子,终于在贫困的生活中身段粗壮和动作寒碜。但她维护着父亲,守卫自己的爱情,像个小女孩,警告孩子不能吃鱼,后煎鱼被孩子垂涎又红着脸,像偷递信物被捉。她为爱人剖小鱼,真是奢侈品,不肯给孩子吃一条,母亲对父亲有着盛大的爱、自私的爱。父亲改造回来只提过一次小鱼,母亲却围绕着父亲,用笨拙老态的身体竭尽活泼。父亲离开,寄回信要离婚,母亲未置可否,但终于可以歇口气。她畏缩着身子,被彻底孤立,一如当年坚决拒绝给孩子吃小鱼。父亲从此不回家,躲着母亲,母亲却坚持去探亲,还瞪了孩子一眼,住满七天探亲假,在欺骗中安慰自己,粉饰太平,似乎夫妻恩爱。她因此惧怕孩子的眼睛,小姑娘般嘟囔……母亲终究在爱情中拒绝成长,死守最初的爱情。父亲再婚,母亲打听但又不敢再听父亲的幸福,她希望父亲幸福,又惧怕听到父亲幸福;直到她架起老花眼镜剖小鱼,还在着爱情的梦,这个做了一辈子的梦母亲注定一辈子爱着父亲了,习惯了,无所谓痛与不痛。


父 亲

这条线描写父亲,总体来说父亲是被动的,但他专注于自我成长和做自己的事。

父亲是歌剧团副团长,拉琴、画画、做翻译,写小说。“他看着这个挺唐突的女子,脸红了,婚后父亲惊得全身一紧,对母亲的靠近厌烦而压制地一笑。”父亲的笑是无奈,却无意间给了母亲力量,人生多少言不由衷和错会其意啊!

父亲是在为自己的错误选择而忍受吗?忍受着婚姻,忍受着母亲寒碜和笨拙行为,同时也有一丝歉疚吗?因为他最终是笑了。父亲劳改时吃着母亲煎的小鱼,回来依旧倜傥,却只说过一次小鱼好吃。成百上千条小鱼啊,他只说了一次!这是多么无视这个可怜的女人,不厌其烦地剖鱼、腌鱼、晾鱼、煎鱼。父亲没有爱,家庭生活的苦也全都缺席,母亲隐忍地坚持和孤寂,父亲全都看不见啊!

父亲依旧风流,父亲发达了,写信要离婚,说他一天也没爱过母亲,他是在熬,要母亲放过他。到底是谁放过谁呢?不是爱,母亲怎么能坚持下来,怎么能从红极一时的台柱子甘愿做个腰身粗壮的家庭妇女?青春无可追,母亲终于可以歇一口气。父亲从此没回家,在躲母亲,父亲生活又风流起来,又有了像母亲一样爱他的女人,父亲住在大饭店,母亲在廉价旅馆探亲。父亲的风流幸福便更加无法理解母亲的执着和爱情,幼稚的、近乎迂腐的爱情。父亲再婚很幸福,但他瞪熟识的竹篓醉倒……突然叫了几声母亲的名字。这是苍老的父亲内心的挣扎吗?我不爱,请放手,干嘛不放手,折磨彼此。

父亲的一生都是逃不开了母亲的小鱼,父亲忍受着折磨,母亲似乎是习惯,这习惯似的爱情好像是绳索,看不见却细细地缠绕,绑缚了父亲的灵魂,总有那么一处不能轻松,并且勒得生疼……

孩 子

伴随着母亲的爱情,孩子的成长,孩子旁观爱情的表现也是变化和起伏。一开始孩子还小,馋着小鱼,吞咽口水,被煎鱼的腥味折磨地睡不着,此时孩子是不理解母亲自私而盛大爱情的,不理解爱情是母亲的生命。父亲回来,母亲围绕父亲,竭尽活泼,让孩子都感觉发窘,孩子长大、懂得一点情爱,却为母亲的卑微脸红。收到父亲的信,孩子很镇定地说父亲要离婚,并且孩子们早就看出父亲一天也没有真正爱过母亲,也看出父亲的牺牲,无权再要求他熬下去。孩子们理智地评判爱情,几乎完全站在了父亲的立场,要成全父亲,说服母亲。

末了一句“而这个呕心沥血爱了大半辈子的母亲呢?”终于孩子开始理解和心疼母亲,虽然只是那么一点点,但评判是评判,感情是感情。许多天才给母亲出示那封信,这已经是孩子们最大的仁慈,“我们决定以牺牲她来把父亲留给他爱的女人”煎鱼的腥味又弥漫了房间,不再缺吃的,这气味一下子变得不那么好闻……我们却都忍不下心对她这么说,孩子们开始同情母亲默默的、卑微的爱情和坚持。我陪她上了“探亲”的路,住在廉价旅馆,父亲住在大饭店……我心里作痛…… 我困惑并有些气恼的脸。孩子开始为母亲卑微的爱情感觉愤愤不平和气恼,感情的天平向弱势的母亲倾斜,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孩子客观地诉说父亲再婚后的幸福,让母亲自己面对,欲使母亲在爱情中成长和放弃,母亲却又去煎鱼,我不阻止她,懒懒地倚在阳台上欣赏她工匠般的操作。此时作为成年人的孩子已经习惯了母亲对父亲的爱成为习惯,心疼和宽容、理解地欣赏母亲剖鱼和对爱的独特认知和坚持。我将一篓子烘熟的小鱼捎到父亲那里。父亲醉倒,叫了几声母亲的名字……我自然吞声。孩子是觉得母亲应该得到父亲的重视吧,即使不爱也应该像对亲人一样的重视。美丽的继母,眼里全是理解……孩子眼里的继母是完美的,充满对父亲的爱情,但母亲的执着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分散了父亲的精神,不知是不是爱?不是爱,又是什么呢?谁能说得清楚呢?


小鱼与竹凳

   

文章五次写到小鱼,每一次都伴随着竹凳“吱呀”。第一次剖小鱼,竹凳“吱呀”鱼只是煎给乡下劳改的父亲,母亲躲着孩子,被发现时也无视孩子的口水;第二次讲父亲被千百条小鱼滋养得倜傥依旧,但父亲只提了一回小鱼;第三次父亲写信提出离婚,竹凳“吱呀”,听上去要散架了,被剖净的小鱼无声坠在屋檐下;第四次母亲执意探亲前煎小鱼,孩子觉得气味难闻,谁还吃那玩意?只有母亲的爱依旧,习惯了煎鱼,习惯了爱;第五次父亲再婚,母亲架着老花镜操作,工匠一般,竹凳也上了岁数,透着灵肉般的柔韧光色。竹凳似疼一样“吱呀”着。父亲醉倒,叫着母亲的名字。

从竹凳“吱呀”,到竹凳“吱呀”,听上去要散架,再到竹凳也上了岁数,透着灵肉般的柔韧光色。竹凳似疼一样“吱呀”着。对竹凳的描写准确写出了母亲的心情:年轻着,爱着,幸福着——爱着,忍耐和坚持着——爱着,疼痛和柔韧着,终究成为习惯。母亲的爱从发自内心的爱,变成坚持去爱,形而上的爱,再到老年爱成习惯,母亲的内心经历了追求和争取,顺从和隐忍,挣扎、翻腾、屈服,最终都化作了无声地忍耐和默默付出,没有能力保护、便屈服于爱,让爱成为一辈子的习惯。爱在青春是轻巧,爱在中年是沉重,爱在老年重归轻巧;爱在的时候是轻巧,爱没有时的忍耐是沉重,爱在表面是沉重,爱成习惯是轻巧。母亲的爱啊,就在岁月的打磨中日益坚韧和柔和起来,爱不爱,成为自己一个人的事情,母亲轻巧了,而父亲沉重了,父亲醉倒,喊着母亲的名字……

《母亲和小鱼》这个阴差阳错的爱情和婚姻啊,一个爱得用力,一个唯恐躲之不及。父亲低谷时,母亲照顾家和爱着他,父亲发达了,母亲始终以自己的方式爱着他;善良都善良,善良的母亲只知道爱,善良的父亲熬着要离婚;离婚了,父亲还要躲,母亲还要去探亲;父亲再婚了,母亲不敢听,父亲瞪着熟悉的竹篓醉倒,叫着母亲的名字。美丽的继母,眼里全是理解……到底是爱情,母亲的爱情那么持久和柔弱,似乎又坚强得可怕,不吵不闹,只是在忍受和努力,轻轻的,又是重重的;让父亲无法轻巧地放弃,父亲本来轻巧的爱情可以说放就放的,却是由于婚姻和母亲的默默付出、无声付出、一辈子的付出而变得沉重,放下了、离婚了,也还是无法轻巧。

爱情是一个人的事,跟对方无关、跟岁月无关、跟距离无关……放得下、看得开、习惯了就轻巧了,习惯了、不爱了、放不下就沉重了……


作者简介:梁爱琴,山西晋中人,现居青岛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山东散文学会会员,青岛城阳区作协成员,乡土文学社会员,文章发表于聚力阅读、齐鲁文学、胶东文学、烟台散文、海龙屯文艺、白水文艺、知彼、黄河文艺、情感文学、山东精短文学、井冈文学、乡土文学等平台,有作品入选《西部散文选刊》《梅川》《胶东散文年选》《井冈文学》《富家滩人的故事》,简书平台发表70万余字文章,个人微信公众号:初心活着



(编辑审核:罗 丹)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