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傅柏林 || 火车载着六盘水驶向未来

 二维码 8329
发表时间:2019-06-18 09:56作者:傅柏林来源:西南文学网


凉都六盘水是一座三线建设时期被“火车拉来的城市”,凉都六盘水的快速崛起,真的和铁路密切相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全国各地数十万人大迁徙,造就了凉都六盘水这座城市。火车,让凉都六盘水这座黑黢黢、灰尘大的产煤城市正在悄然发生改变;火车,让凉都六盘水缩短了与外界的空间距离;火车,将让凉都六盘水带着美好的愿望与梦想驶向未来。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六盘水自然环境恶劣: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荒凉贫瘠的不毛之地,崇山峻岭,山连水复,舟车不通,地狭民穷,小煤窑遍地开花,土法炼焦让这里浓烟滚滚,是一座污染严重的煤城,六盘水由此成为全国酸雨重灾区。当初的六盘水气候也是贵州省温度最低的地区之一,经常阴雨绵绵,雨天道路泥泞,晴天尘土飞扬。冬天的乌蒙山,天黑得早,夜间十分湿冷,冰天雪地的夜风吹动光秃秃的树枝呜呜作响,人们头戴保暖的雷锋帽, 脚穿手工做的“老棉鞋”,身披密不透风的军大衣,抵御山野中透骨寒气的侵袭。急速下降的气温,使灰色瓦片下挂着的冰柱有三尺长,路面湿滑结冰,双脚踩着光滑的冰面行走时,像企鹅一样迈着碎步小心翼翼前进。否则,稍不留心就会摔倒。就是夏日的夜晚,都能给人寒冷的袭击。县城很小,小得一支烟的功夫便可从头走到尾。低矮破旧的民房无序地排列着,猪、牛在凌乱不堪的狭窄街道里自由穿梭,整个街道留给人们的印象就是风尘仆仆、蓬头垢面。

1966年夏天,贵昆铁路开通。火车司机驾驶着煞是威武雄状的钢铁巨龙,在空间狭窄,闷热封闭,噪音震耳欲聋,到处弥漫着柴油烟雾的内燃机车驾驶室里,紧张而忙碌的操纵牵引旅客列车。深绿色的“绿皮车”设施陈旧简陋,车厢里没有空调,更无电视、热水器。冬天由于绿皮车供暖不足,肆无忌惮的寒风,吹透了山川,冰冻了河流,车窗外的玻璃划上银花,刺骨的北风让气温降到冰点,打颤的牙齿,疼痛的耳朵,双腿冻得像灌了铅一样难受。夏天仅靠天花板上一排旋转式风扇驱热解暑,但迎面而来的热风让大汗淋漓的人们更感焦虑。列车员的衣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最后留下一张张汗水绘制的“地图”。火车司机的衣服上永远是油渍斑斑,身上散发出一股呛人的柴油味。列车上的饮水问题也曾一度让人尴尬,每列客车有一个烧煤的老式锅炉供应开水和暖气。一到上煤时间就会烟雾弥漫,火车在开出不久旅客就面临缺水没有水喝的问题。而列车最让人头疼的还是因为没有水无法冲洗厕所,厕所周围萦绕着一股恶臭味。当时贵昆铁路还没有开通复线,旅客列车在单行道上一个站一个站停靠、交汇,从六盘水到贵阳要跑10个小时,到昆明11小时46分。

1986年夏天,贵昆铁路六盘水至贵阳区段电气化正式开通,结束了贵州铁路没有电气化的历史。韶山电力机车的运输牵引能力比东风型内燃机车提高了一倍。从韶山系列向和谐系列的跨越,机车驾驶室里空调、暖气、电炉、冰柜、卫生间一应俱全,饿了用电炉子做饭,不用再操心加油的事了,减轻体力劳动,改善工作环境,更重要的是机车上安装了安全可依靠的监控装置“黑匣子”。特别是和谐号电力机车的使用,满足了运输生产工作量的需求,有效减少了机破、坡停等事故的发生及对运输的干扰,使货物列车从“小蛇”成长为穿山越岭的“长龙”,有效解决了山区铁路运力紧张的难题,提高了运输生产能力。

2001年秋天和冬天,六盘水又先后开通了六盘水至内江的内六铁路及水城至盘县的水柏铁路。随着铁路的提速,六盘水到贵阳只要2小时58分,到昆明4小时28分。旅客列车车体也由几十年不变的绿车皮变成了设计新颖、色泽鲜艳、豪华舒适的车体所取代,而且开通了复线,往来车辆不断增多,列车时速越来越快,乘坐时间越来越短,行驶起来更加平稳了。列车内冬暖夏凉,硬座变成了软座,暖气、风扇变成了空调,干净整洁,如同温馨的家园。站舍也由清一色的黄色小房子,变成了富有地区特色的建筑。铁路的提速和电力机车的运行,虽然让旅客的乘车环境稍有好转,然而,列车的密度总也赶不上客流的密集,一票依然难求。尤其是在春运期间,车厢里人满为患,火车每到一个停站点,直接上演“人肉大战”,导致车上的人下不去,车下的人上不来。

而到了2016年冬天,沪昆高铁西段贵阳至昆明开通,凉都六盘水结束了无高速铁路的历史。过去,盘州到贵阳要9小时,到昆明10小时13分。如今,盘州到贵阳1小时19分,到昆明1小时01分。从此,凉都六盘水开始进入高铁时代,高铁也改变凉都六盘水人的生活。沪昆高铁的建成通车,方便了凉都六盘水人民的出行,实现了六盘水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快速连接,大大缩短六盘水与一线城市的时空距离。高铁动车的速度就像是一条条血脉,把原来一个个相邻的城市连接成整体。

自1966年贵昆铁路建成通车,六盘水铁路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高铁动车的变化,成为科技进步在铁路发展史上的一个缩影,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凉都六盘水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的凉都六盘水,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5℃,夏季平均气温19.7℃,冬季平均气温3℃,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8.5%,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高达1.3万个/立方厘米,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是全国唯一以气候特征命名的旅游避暑城市。凉都六盘水是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风景区和最佳养生度假旅游城市。这里山水秀丽、空气清新,可以养颜、洗肺、静心、健身,是健康养生的福地。湿地公园澄澈的湖水和西侧的自然山体相连,彩虹桥犹如一条飞舞的彩带飘于湖面之上,花草树木丛生,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卷。如绚丽的宝石般点缀的瑶池、龙池、凤池和明湖、德湖、天湖的“三池三湖”,淘气顽皮的鸟儿在池边枝头时而低吟,时而跳跃,美丽轻盈的身影,在枝桠间起伏回转,成为凉都六盘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五彩缤纷的凉都花海间漫步,放眼望去,时值盛花期的大河堡内,唯美无比,花香扑鼻。徜徉蜿蜒典雅的小道上,尽情体验多彩花海的浪漫,如痴如醉。巍峨雄壮的贵州屋脊韭菜坪,气象万千,变幻多端,凭眼眺望,云海茫茫,千山若隐若现,远山如浪。群峰尽翠,烟云变幻、梅香萦绕,奇山佳木遍布,山上晨曦送凉的乌蒙磅礴梅花山国际度假公园,冰雪童话梅花山国际滑雪场,令人流连忘返。青砖灰瓦的仿古建筑,独具韵味,古朴、纯真的东方威尼斯水城古镇,留住了老城人记忆中的乡愁。走进“三线”建设博物馆,“三线”时期的生产生活场景再现眼前,让人回味、感知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和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漫游醉美乡愁地农耕博览园,时光隧道仿佛把我们带回数百年前,那些不远万里怀着赤诚求学的莘莘学子,探讨了解国学文化之精髓,汉字的演变,琴棋书画的精妙。在雾气朦胧、烟云缭绕的清晨,眺望秀丽险峻,雄奇壮美的北盘江大峡谷,犹如仙境一般。邀约三、五个志同道合的好友驾驶一艘快艇在神秘悠远的夜郎故地牂牁江上破江飞驰,掀起片片浪花,仔细看来,犹如绿色的高山峡谷倒映在江水里,有微波如绸缎般地在江上轻轻涌动。流水潺潺,古树绵绵,小桥映虹,奇峰傍寺,春夏青翠,秋冬金黄的千株千年“世界古银杏之乡”——妥乐,宛如一幅泼墨山水,“村在林中,林在家中,人在画中”,让人流连忘返。

“世界这么热,我想去凉都”。迷人的凉都夏季国际马拉松赛,如约而至的消夏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呈现出一道道精彩纷呈的文化、体育大餐。纯朴善良的凉都人,让远道而来的朋友们行走凉都、品味凉都,感受凉都六盘水“19度的夏天,360度的激情”。

2016年,六盘水市政府依托鸟语花香的康养胜地月照养生谷空气质量优良,负氧离子高,缠绵风情、千古奇观的神雕谷、石生树等独特的自然景观,投资约18亿元,占地572亩,可容纳5000余人,以“中医药养生”为主题, 打造集康体养老、养生居住、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中国凉都六盘水月照智能智慧养生养老基地”。

凉都六盘水是一座因“三线”建设时期被“火车拉来的城市”,也是我国大西南最具代表性的“三线”建设城市之一。经过51年的开发建设,凉都六盘水已从当年“不毛之地”发展成为一座被誉为“中国凉都”的旅游工业城市。

走进凉都六盘水,体会湿地自然的浸润,喀斯特地貌景观独特,享受健康养生之福,感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历史的宁静与祥和,品位相依相存的人文之美。走进凉都六盘水,望得见山,触摸到水,记得住乡愁。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片天生丽质的美景,开启的是一段非同寻常的旅行,收获一种独具魅力的体验。

今日凉都六盘水,就像一首美丽动人的歌。随着掩藏"江南煤都"光芒下的这块璞玉——“中国凉都”的天然大空调、无夏大氧吧被人们发掘,以往傻大黑粗的“煤都”形象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一座繁华的城市正呼之欲出。



作者简介:傅柏林,四川成都市人,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南文学网散文编辑,六盘水钟山区文学沙龙会员,《星草》杂志社成员。作品散见于《天津日报》《人民铁道报》《华夏散文》《散文选刊》《中国铁路文艺》等报刊杂志。现供职于成都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机务段。


(编辑:陈友云 审核:吴洛)


文章分类: 散文天地
分享到: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新发文章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