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文坛泰斗霍松林辞世

 二维码 1092
发表时间:2017-02-13 16:35

                                                      

                                             

 2月1日中午时分,著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当代中国第一部文艺学教科书(《文艺学简论》)作者、陕西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霍松林在西安家中辞世,享年97岁。

  2月2日中午,华商报记者赶到位于陕西师范大学的霍松林家楼下,楼门口已经摆放了两排花圈。陕西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近百所学校敬献了花圈花篮。

  华商报记者来到霍老家,学校和弟子众多人在帮忙料理后事,“老人走得很安详,没有任何的遗憾!”霍松林的大儿子霍有光说起父亲的辞世,悲痛之余很镇静。“这几年,我们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儿媳高一农说:“父亲走得很突然,很安详,没有一点征兆。”女儿霍有辉说起父亲,“去世之前还关心学术方面发展,希望弟子们精进学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党组成员马凯发来唁电,对霍松林的逝世表示沉痛悼念向霍先生的亲属表示诚挚问候。陕西省退休老领导张勃兴等社会各界名流和“霍门”弟子西北大学李浩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著名书法家钟明善等前来吊唁。

  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题写了挽联:“杏坛育桃李,唐音播千秋。”著名书法家钟明善书写挽联:“巨星陨落文坛痛失泰斗,渭水鸣瘖学子悲泣寒风。”大兴善寺、青龙寺住持宽旭题写的挽联:“松梵清音远,林风觉路长。”

  霍松林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017年2月5日9:00在西安殡仪馆咸宁厅举行。 华商报记者 陈团结

  霍松林最后一首诗作

  春种夏耘勤灌园,

  秋将硕果献黎元。

  流光似水休虚度,

  祖国前途看少年。

  (2015年6月1日)

  霍老弥留之际做梦写诗

  文坛泰斗霍松林辞世,文学界一片悲痛。先生毕生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为人低调,他自己也曾说:“我这一辈子很简单,就是围绕文学,做了读书、教书、写书三件事情。”

  于右任称其“西北少见的青年”

  霍松林1921年9月生,甘肃天水人。幼承家学,有“神童”之誉。早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1951年赴陕执教,历任西北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西安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前身)讲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陕西诗词学会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日本明治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及会刊《中国唐代文学研究年鉴》主编等,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

  霍松林与于右任的忘年交也是一段佳话。当年霍松林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考上南京中央大学,老师带着他去拜访于右任,于右任翻看了霍松林写的论文,当场称赞他是“西北少见的青年”,并即刻拿笔在他的论文集上题词“霍松林学术论文选”,还许诺霍松林可以随时来找他。而得知霍松林生活困难,于右任专门写了字条,让财务每个月给霍松林大洋。此后两人交往频繁,于右任经常参加一些诗词学者的聚会,都会带着霍松林;而于右任写对联的时候,霍松林也会从古代文学着作中帮他“集字”,这也成为一段文坛佳话。

  一生治学影响后辈

  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生涯中,霍松林教书育人,着书立说,坚持不懈。其大量唐宋文学和文艺理论研究专着,都被认为是这些领域的“开山之作”。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荣获国家特殊津贴。1995年被中国作协列入“抗战时期老作家”名单,获颁“以笔为枪,投身抗战”奖牌。2008年获“改革开放三十年陕西高等教育突出贡献奖”和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的“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09年被评为陕西首届社科名家。2010年获陕西“十二五”科学发展思想驱动奖。

  霍松林一直任教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为本科生讲授过8门课程,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是中国古典文学博士点的带头人、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的奠基人。霍松林曾说:“我这一辈子很简单,就是围绕文学,做了读书、教书、写书三件事情。”而他终其一生研究学问的品德也成为霍家的家风。大儿子霍有光昨日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父亲对子女要求很严格,就是书香家庭对子女的那种要求。”在父亲好学善教的家风下,霍有光四兄妹也都治学有道,“我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都是教授。跟父亲一样,一天到晚就是治学。”

  临终时做梦写诗

  霍松林着作等身,主要论着有《文艺学概论》、《文艺学简论》、《〈西厢记〉简说》、《〈西厢记〉述评》、《李白诗歌鉴赏》、《宋诗三百首评注》、《历代诗精品评注》、《诗的形象及其他》、《白居易诗译析》、《文艺散论》、《唐宋名篇品鉴》、《历代好诗诠评》、《唐宋诗文鉴赏举隅》、《唐音阁文集》等30多种;主编《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3-1988年)》(6卷)、《中国古典小说六大名着鉴赏辞典》、《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辞赋大辞典》、《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说注》、《中国近代文论名篇详注》、《元曲精华》等50多种。

  2015年,95岁生日宴上,霍松林很开心地向亲朋称表示自己要过100岁大寿。如今在97岁离世,也已经是高寿。“2016年父亲的体检报告还说的是无明显异常。但他突然不能吃东西了,只能喝流食。慢慢流食也吃得越来越少,就是在消耗自己的体能。但父亲走得也很安详,没有什么痛苦。”

  在霍有光看来,父亲的长寿秘诀就是学习,“不是有说法说长期用脑、心情豁达、积极向上的人容易长寿。父亲从不锻炼身体,就是治学,平日就是看书、看报、写东西。”霍有光介绍,“父亲以前说过每年都要有诗,他最后一首诗是2015年的6月1日写的,当时是诗词界的几个泰斗,一人写一首诗给小朋友。对后来者、小朋友寄托了很多希望,发表在《中华诗词》上。”霍有光透露父亲临走的那几天,总是说自己做梦梦到写了几首诗,想抄下来。“那时候他其实已经意识模糊了,但他可能有写诗的错觉。当时他的身体已经没办法坐了,我说我帮你记,但他也说不出来。” 华商报记者 罗媛媛

  杏坛育桃李 唐音播千秋

  霍松林先生桃李满天下,有“霍门”之说,书法家钟明善、北师大教授康正、著名作家贾平凹都是“霍门”弟子。恩师辞世,弟子无不悲痛。

  贾平凹:现场写挽联悼念

  昨日中午,著名作家贾平凹赶赴霍家吊唁霍松林,贾平凹提议由“霍门”弟子拟联,他书写挽联纪念霍老。最终,由著名学者康震和吴言生拟联“杏坛育桃李 唐音播千秋”,贾平凹写下挽联。“这副对联是霍松林先生一生功绩的体现,主要表示对霍先生在教坛悉心培育学子,桃李满天下;着作、书法作品传播万世的敬佩。”贾平凹说。

  2010年10月5日,在霍松林90岁寿诞的时候,贾平凹曾抱病赶来庆贺,并自述与霍松林的缘分,笑称:“爷过事,孙子咋能不来?”

  在贾平凹看来,他父亲看霍老的书,他也看霍老的书,两辈人都是霍老的读者,霍老对他而言,就是爷爷级的老前辈。当时,贾平凹说,他首次知道霍松林还是在乡下的时候,当时他12岁。一次放学后,他没事干就去翻父亲的书架,一翻就翻出了霍松林的作品,“对那时的我而言,霍老的书太高深了,似是而非,看不懂,也忘了书名是什么,但我记住了 霍松林 这个名字。到了西北大学读书的时候,老听人讲 西大有个傅庚生,师大有个霍松林 ,那时才知道霍老那么牛。”对于贾平凹轻松俏皮的叙述,当时坐在一旁的霍松林也笑得合不拢嘴。而等贾平凹讲话一完,霍松林抢在记者前头,抢过了贾平凹的讲话稿:“平凹的文字值钱得很,这我得留着。”霍松林小孩似的行为,让在场的学者、嘉宾大笑不已。

  康震:霍老是老师,更是亲人

  “我们这些弟子心有悲伤,但还有更多的激励和感动。”昨日,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霍门”代表学生之一、著名学者康震表示,霍老虽然走了,但 霍门 弟子依旧会遵照霍老的嘱咐,继续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康震告诉华商报记者,春节他本来没有计划回西安,但得知霍老逝世消息后,初五当晚他就赶回西安,送恩师一程。在他的记忆中,霍老不仅是严厉的老师,更是贴心的亲人,给他带来的影响将是一辈子。

  “我在百家讲坛讲李清照后,有一次回西安,霍老连说, 你现在不得了,都上电视了 ,然后拿来几本他的新书,递给我,还说 请你指教 。当时把我吓坏了。”康震表示,看到他诚惶诚恐的样子,霍老笑了,说:“你们有出息,是我的骄傲”。2007年,康震在获得“全国模范教师”之后向霍老汇报,霍老费力从书架上找出了他于1998年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的证书说,“咱俩都是劳模”,并摆出一副“我不输你”的架势,“他当时就像个小孩。他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我们这些弟子的激励。”

  “霍老不仅是陕师大的骄傲,更是中国古典文学界的骄傲,中国文坛的骄傲。他的逝去,是文坛的巨大损失。”康震表示。

  钟明善:霍松林是真正的大师

  “巨星陨落文坛痛失泰斗 渭水呜瘖学子悲泣寒风”。在获知恩师去世之后,著名书法家钟明善第一时间写下了挽联。昨日,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钟明善表示,霍老是西部,也是当下中国最担得起 国学大师 这个称号的文化学者,他足以和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众多大师并列。

  1956年,钟明善考进西安师范学院(陕师大前身)中文系时,霍松林正是他的老师,当时霍松林教的是《古典文学》和《文艺学概论》。“霍老用这两门课影响了我一辈子,他让我知道了不管研究什么都要从基础开始。”钟明善说。

  钟明善说,霍松林的课特别强调基础,总是说古文字学是古汉语的基础。第一学期,霍老在提及明清文学时,总会以《红楼梦》《西游记》等名着为例进行解读,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所有同学在研究考题的时候,几乎都认为,霍老肯定会出例如“《三国演义》的艺术”等等这样颇具深度的理论题,“结果考试的时候傻眼了,因为太简单,太基础了。”原来,霍松林出的题仅仅是“翻译蒲松龄的《促织》”。

  霍松林有很多弟子,甚至有“霍门”一说。但在书法上,他总是说“我有两位学生在搞书法,成就很大,一个是钟明善,一个是茹桂”。比起诗词歌赋,很多人对霍松林的书法不了解,而在钟明善眼里,霍松林同样是书法大家,“他的书法作品文人气息很浓郁”。

  钟明善认为,霍松林的书法“典雅而妙趣天成”,朴实充满静气,笔势开张,舒展而大度。他总是写自己的诗和文,而这正是当下众多书家所欠缺的。很多人都品读过霍松林的书法,但哪怕再外行,也不存在读不懂的情况。对此,钟明善表示,霍老写字,首先是为了应用。他一直在着书立说,以前没有电脑的时候,当然不希望排字的工人不认识他的字。

  “对于写字,霍老和我说过,他一直记得于右任教的一句话:有志者应以造福人类为己任,诗文书法皆余事耳。然余事亦须卓然自立,学古人不为古人所限。所以他的字一直都卓然自立,很文人,具有诗人气质。“钟明善表示。 (来源: 华商报 记者 吴成贵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新发文章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