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忆端午

 二维码 74
发表时间:2017-05-27 17:31作者:徐顺堂来源:嘉兴日报

  记得小辰光的这一天早上,我被浓浓的粽香熏醒,睁开惺忪的眼睛嚷道:“妈,啥东西嘎香?”“阿明快走起来,刚烧好的粽子百热沸烫,好吃得来!”妈妈答道。未等我洗刷好,妈妈早已把剥好的粽子端到枱子上,让我品尝。有米香、酱油香、箬叶香、肉香……独特的香味,沁人心腑,这是我最爱吃的肉骨头粽子。

  那剥好的粽子几乎看不出饭粒的模样,黏紧糯实,棱角分明,淡淡的黄,油油的亮,可爱极了,真舍不得把它夹碎往肚里咽。我轻咬一口,满口噙香,粽子在舌尖上、在牙齿间,是那么软,那么黏,那么糯,韧性十足,香味悠长。裹在中间带一点点精肉的板子骨,经长时间的闷煮,已快酥软如泥,牙齿一嚼,嘴巴一吸,骨头里面的油尽在嘴里,油而不腻。

  爸爸坐在旁边,一边看我吃粽子,一边给我讲述端午节的出处和粽子的由来。

  端午节,起源于春秋时期的越吴之地,每年五月初五,都要举行龙舟竞渡、祭祀图腾等活动,将童男童女以及四畜投入江湖,祭祀龙神,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人们逐渐以粽子作为替代品,扔到江湖里供神龙享用。

  每年的五月初五为五月的“开端”,又是“重五”,故称为“端五节”,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节”。端午节处于立夏与夏至之间,正值酷暑即将来临之时,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于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人、伤人等,在先秦时代,人们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端午节有许多习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打蚊烟等,看似迷信,其实都是有益身体健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端午节也被注入新的内容,如把屈原、伍子胥、曹娥等历史人物与端午节联系在一起,巧妙地把爱国、孝道等传统道德融入其中,使端午节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这天,从早上开始全家人都忙碌起来了,爸爸把从街上买来的菖蒲、蒜头、艾叶等用麻绳捆扎挂于门口和床头。他一边捆一边对我说:“古代,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认为可以起到驱毒辟邪却鬼,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的作用。”爸爸又把苍术、白芷、鳖甲、芸香、艾叶等物放入火盆中烩烧,俗称“打蚊烟”,分别在各个室内烟熏,以驱除蚊、蝇之类的害虫。

  当然最开心、最风光的要数我的弟弟小平了,小家伙浑身上下都是妈妈的杰作。他头戴虎头帽,脚穿虎头鞋,身着连裤老虎衣,胸前挂着虎头香包,还在额头上用雄黄画一个“王”字,虎头虎脑,蹦蹦跳跳,活像一只小老虎。妈妈也在我额头上用雄黄画上一个“王”字,在耳朵、鼻孔边抹上一些雄黄,还在胸前别上一串用五色丝线绕成的小粽子,下面穿一个红縤头,阳光一照五彩缤纷,好漂亮。妈妈说,穿戴老虎服饰,用雄黄涂抹额、耳、鼻、手、脚等,可借雄黄以驱毒,借猛虎镇邪;而香包不仅可以作服饰佩戴或赠人,还可以避灾除病保平安。

  将近上午十点光景,从灶头间传来奶奶的喊声:“阿明、小平快来吃结蛛(即蜘蛛)蛋,香得来!”奶奶拿出两个结蛛蛋:“一人一个,吃了结蛛蛋,不生痱子不生疮,一年四季无烦恼。”结蛛蛋用青壳鸭蛋做成,在蛋的一头敲一个小孔,塞进一只蜘蛛或壁虎的一条尾巴,把蛋孔封住,放入瓦盆中间煨烧。蛋煨熟后,取出之前塞进去的那只蜘蛛或壁虎的尾巴,把蛋给小孩吃。据一位老中医说,这是一个清热解毒的民间偏方。

  中饭是一桌很有特色的端午饭,有白腐肉、咖喱田鸡、白切肚片,还有黄瓜、枇杷、杏梅等水果,但核心菜水当属“五黄”,即黄鱼、黄鳝、蛋黄、黄豆干和雄黄酒。其中最好吃的是妈妈的拿手菜——清汤黄鳝,汤清见底,黄鳝肉脱骨酥软,肉美汤鲜。妈妈还特别关照:“雄黄酒有微毒,咪一咪就可以了。”妈妈把端午节拨弄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