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朱凤鸣散文《秋天的田野》赏析

 二维码 294
发表时间:2017-05-11 16:56作者:姜琦苏来源:西南文学网



  诗意浓浓情切切

  ——朱凤鸣散文《秋天的田野》赏析

  

  朱凤鸣的散文《秋天的田野》是一篇别开生面的优秀抒情散文。它发表在2012年9月12日的《人民日报》文艺副刊上。

  此散文有以下艺术特色。一是文章采用了第二人称的手法,给人以亲切感。如文章开头:“你喜欢秋天的田野。过去在城里上班时,每到秋末,总想回乡下老家看看,即使没时间回去,也会在晴好天气的周末,到城郊的田野走走。这时,天是那样的蓝,云是那样的白,眼前是成片金黄的稻田,银亮的棉朵。”文章一开始就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亲和力。以往朱凤鸣写的散文,大部分都是用第三人称,我看了后,总觉得少了一些什么东西,是激情,是爱情,还是感恩,我也说不清。总之,没有引起我的强烈共鸣。也许,凤鸣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此文采用了第二人称来抒发感情。

  二是语言清新明快,节奏感强烈。请看:“太阳暖暖地照着江南大地,秋风像孩子的小手轻柔地拂来,浑身舒坦,让你忘掉连日工作的劳顿。”一个“拂”字,信手拈来,我们的眼前一亮,感受到了秋天的魅力。还有:“你停住脚步,仔细看着一块稻田,大片颗粒饱满的谷穗谦虚地低着头,也有几株灰黑的瘪谷和紫红的稗子骄傲地挺着脖子。你情不自禁地用手握住几棵沉甸甸的稻穗,如握着农民粗糙而温暖的手。又拔去那几株瘪谷和稗子,感到分量是那么轻。”我看了后,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田野的喜悦,秋天的田野一派丰收景象跃然纸上,扑面而来,美不胜收,令人心驰神往!同时,通过“饱满的谷穗”与“灰黑的瘪谷”和“紫红的稗子”的强烈对比,暗念寓意,让人浮想联翩。

  三是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充满意境美。请看:“走在乡路上,不时会有熟人主动向你打招呼,孩子们也会友善地朝你笑笑,知道你是从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在外面转了一圈,现在又叶落归根了……那天傍晚,你又来到新村后面的田野。过去的泥泞小路现在已成平坦的水泥大道。夕阳下,大片的稻田泛着金光,收剩的棉田闪着零星的银白,早收的稻地里已栽上了蓝灰色的油菜。”说实话,我已经分不清哪些是叙事,哪些是议论,哪些是抒情了。我已经完全沉浸在凤鸣的美学境界中。乡路、土地、落叶、田野、夕阳、油菜……一系列的意象,在凤鸣的散文中恣意组合,文字显得摇曳生姿,姹紫嫣红。你读了不感到是一幅充满意境美的图画吗?!

  四是此散文没有“散文腔”。所谓“散文腔”我主要是指目前一些散文动不动风花雪月,无病呻吟,动不动模仿什么“余式散文”,一写就是与大历史联系起来,滔滔不绝,感悟多多,说教多多。凤鸣散文大部分以叙事为主,而且,他以身边的人和事,以太仓小地方的小历史着手,叙事有一种亲切感。他以抒情为主的散文不多,此文属于比较抒情的,但也不是一派“散文腔”。如:“过去农民收割稻子是多么艰辛啊。你想起18岁那年回乡务农时,一天割一亩稻子,到晚上累得腰都直不起,还要捆稻,将稻子挑到晒场。脱粒机是脚踩的,你第一次参加脱粒,因为用力过猛,干了不到半小时就感到喘不过气来,差点晕过去,坐在田埂上休息了好一会儿才缓过劲来。现在用联合收割机收割,边收割边脱粒,只要张好口袋就等着金灿灿的稻谷瀑布似的流入,那是多么惬意的事啊。”这样的语言,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没有一定的生活观察力,是永远也写不出来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为什么动不动就写穿越的文字,也许原因就在这里!

  不足之处。我不太喜欢此文的结尾:“因此,你爱农民的优秀品质,爱秋天的田野,爱土地的生生不息。”我认为太直白了,太直奔主题了。而且文章全文已经贯穿了主题思想,有点杨朔散文结尾的模式。


  附:朱凤鸣散文《秋天的田野》


  秋天的田野

  朱凤鸣


  你喜欢秋天的田野。过去在城里上班时,每到秋末,总想回乡下老家看看,即使没时间回去,也会在晴好天气的周末,到城郊的田野走走。这时,天是那样的蓝,云是那样的白,眼前是成片金黄的稻田,银亮的棉朵。太阳暖暖地照着江南大地,秋风像孩子的小手轻柔地拂来,浑身舒坦,让你忘掉连日工作的劳顿。看农民在田间忙碌,感受他们收获的喜悦,也体会他们劳作的艰辛。虽然你让父母成了末代农民,但你身上永远流着农民的血,眼前的景象,让你不忘父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也会勾起自己年轻时回乡务农的经历。

  仿佛那些往事还在眼前,转眼间你已结束了工作生涯,退休后一半时间陪母亲住在乡下农民新村。一批批老人已不在了,一茬茬孩子都长大了。走在乡路上,不时会有熟人主动向你打招呼,孩子们也会友善地朝你笑笑,知道你是从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在外面转了一圈,现在又叶落归根了。当然你仍爱看秋天的田野。那天傍晚,你又来到新村后面的田野。过去的泥泞小路现在已成平坦的水泥大道。夕阳下,大片的稻田泛着金光,收剩的棉田闪着零星的银白,早收的稻地里已栽上了蓝灰色的油菜。你停住脚步,仔细看着一块稻田,大片颗粒饱满的谷穗谦虚地低着头,也有几株灰黑的瘪谷和紫红的稗子骄傲地挺着脖子。你情不自禁地用手握住几棵沉甸甸的稻穗,如握着农民粗糙而温暖的手。又拔去那几株瘪谷和稗子,感到份量是那么轻。

  前面是一片小树林,路上铺满金黄的落叶,不时又有几片叶子在微风中旋转着落下,使你想起那首法国作曲家塞内维尔和图森的着名钢琴曲《秋日私语》。年初你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钢琴班,不知为什么,在经过一段基础训练后,就特别喜欢上了这首钢琴曲,当你能基本连贯弹奏下来时是多么的激动。那叮叮咚咚的序曲,似秋雨落檐时的鸣唱,又如秋叶落地般的轻舞。那中间三个从弱到强的华彩乐段高潮,是农民喜获丰收的狂欢,还是肩负重担的号子?那渐行渐远的尾声,是农民一天劳作的小憩轻叹,还是过年时的悠闲吟唱?

  前面传来隆隆的机器声,往前一看,是一台红白相间的联合收割机在抓紧收割,机器开过,一片稻子齐刷刷地倒下,空气中弥漫着新割稻秆的清香。车上一人在驾驶,一人在张着口袋收稻谷。过去农民收割稻子是多么艰辛啊。你想起18岁那年回乡务农时,一天割一亩稻子,到晚上累得腰都直不起,还要捆稻,将稻子挑到晒场。脱粒机是脚踩的,你第一次参加脱粒,因为用力过猛,干了不到半小时就感到喘不过气来,差点晕过去,坐在田埂上休息了好一会儿才缓过劲来。现在用联合收割机收割,边收割边脱粒,只要张好口袋就等着金灿灿的稻谷瀑布似的流入,那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当然,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还不能代替所有的农话,现在农民的劳动还比较艰辛,土地上的收益还比较低廉。随着大批年轻人进城、进企业工作,有不少老人仍劳作在农村第一线。他们有的是生活需要必须去劳作,也有一些是子女有经济实力赡养他们,他们依然去劳作。他们离不开土地,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土地是他们的根啊。所以,在秋收的季节,你常会看到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依然在地里劳作。那天东天的月亮已升起来了,你看到三位老农还在种油菜,你听到不远处他们家的羊在圈中咩咩地叫唤,似催促他们早点收工回家。他们说,明天要下雨,今天抓紧种好菜明天下场雨就省得浇水了。在文人眼中,秋雨绵绵是多么富有诗意。但在农民眼中,雨既是福也是祸。如果在收割时下雨就遭了殃,只有谷进仓,播下种,需要雨水时下雨才是福。前几天,你在城里时,81岁的母亲每天骑着三轮车到老宅边收黄豆,载回新村自家场院里晒了黄灿灿的一片。母亲最后一次收完黄豆回到家时,你也从城里回到家,一起将场院里晒的黄豆刚收进屋,天就下起了雨,母亲说老天爷真帮忙。

  你常说,母亲身上的优秀品质是你一辈子也学不完的,这也是无数普通农民身上的优秀品质。农民的朴实,农民的善良,农民的勤劳,农民的节俭,农民的毅力,农民对土地的深爱,是永远学不完的。他们认准一个朴素的真理:只有耕耘,才会有收获,只有善待土地,才会得到土地的回报。

  因此,你爱农民的优秀品质,爱秋天的田野,爱土地的生生不息。

  原载2012年9月12日《人民日报》,获《散文选刊》杂志主办的2012年度全国散文奖新锐奖,入选中国散文学会主编的《中国散文大系·抒情卷》(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并获“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