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在尘世中瞻望人性温暖 ——读阿来《河上柏影》

 二维码 73
发表时间:2017-05-04 16:05作者: 艾里香来源:云南日报网址:http://www.xnwenxue.com/

  《河上柏影》(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1月第1版)是着名作家阿来的最新小说,也是其“山珍三部”系列最后一部。前两部是《三只虫草》《蘑菇圈》,这些作品,都是阿来在藏地持续行走中所产生的思考。读后,能从尘世中瞻望人性的温暖。

  阿来的“山珍三部”系列,以高原出产的三种珍稀物种为线索,探讨和思考当今社会强烈消费需求对传统生活、自然界带来的巨大影响。《河上柏影》以诗意、澄澈、优美的文笔,再现了故乡山谷河流僻远小村中的小人物,与风物生灵互相依偎的生命故事。既充满对自然、生态的深切关怀,也充满了温暖、动人的人情之美。“我相信,文学更重要之点在人生况味,在人性的晦暗或明亮,在多变的尘世带给我们的强烈命运之感,在生命的坚韧与情感的深厚。”而这也呈现了阿来对故乡山水的深情眷恋、对温暖人性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生态的忧虑。

  主人公王泽周出生在岷江山谷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里只有几十户人家,他们家坐落在江边五棵老柏树下。这五棵岷江柏是王泽周的自然课堂,也是母亲依娜精神信仰的依靠。汉藏混血儿王泽周,从小一直对卑微木讷的父亲和曾因家世沦落而备受男人欺凌的母亲充满着怨恨。后来他离开家乡到城市读大学,在学校里也承受了来自同学贡布丹增的欺侮和歧视。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回乡,因工作关系又与贡布丹增有了交集,在对生态自然、旅游发展的理念上博弈对峙……与此同时,他与父母的感情,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着变化,由怨恨不满到温情依恋,人世纷争和烦恼在对父亲的谅解中、亲情的回归中慢慢融化。

  阿来描绘了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现代化对传统村庄的冲击。通过王泽周的经历,一幅岷江岸边三十余年的画卷徐徐铺展开,有水波荡漾的岷江,也有岸边的柏树,以及柏树下的人家。纵然发展缓慢,但村庄并非停滞不前。虽然前行的过程有曲折,有坎坷,但迎难而上,终究会进步。正如阿来在序言中所说:“我愿意写出生命所经历的磨难、罪过、悲苦,但我更愿意写出经历过这一切后,人性的温暖。即便看起来,这个世界还在向着贪婪与罪过滑行,但我还是愿意对人性保持温暖的向往。”

  阿来的笔下既有文明与愚昧的冲突,也有现代化的陷阱,但阿来的过人之处则在于他无意陷于这样的争论之中。从面上看,《河上柏影》是一种记录一种见证,这也是作家的一种基本责任与使命:他试图记录下那些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人与物,这当然是有意义的,如果没有了这样的记录与见证,伴随着时代车轮的前行,那些人与物就好像从来没有在地球上出现过一样,更不会有诸如对人类社会进化中种种现象与进程的反思与彻悟。

  阿来更是在寻求一种平衡。如果按照王泽周的成长逻辑,他似乎更应该以一种“愤青”的形象而示人,何况他也的确曾经“愤青”过,包括他曾经对自己父母的怨恨,与同学贡布丹增和多吉的冲突,对自己家乡致富方式的不满……然而在作品的结尾,当自己的家和那五棵岷江柏彻底从地球上消失的时候,倒是那一向木讷懦弱的父亲,竟然敢为了儿子冲着贡布丹增大声嚷嚷,而此时的王泽周在心中升腾的不是愤怒与宣泄,而是对父母对孩子一股暖暖的温情与爱意。这就是阿来在寻求的那种平衡: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在人情特别是亲情之间,总是该保留一些美好的东西,而作家更有责任来张扬、来讴歌这样一种美好。

  藏地是阿来的灵感源泉,他用独特的雪域情怀,关注着自然与人性,并用文字将它们一一呈现给世人。从为他带来茅盾文学奖的《尘埃落定》,到引发非虚构讨论和鲁奖评选风波的《瞻对》,再到这本《河上柏影》,无一不是源自那里的人,那里的一草一木。阿来对藏地有感情,却不太喜欢总被人称作藏族作家。在他看来,一味强调民族身份的差异,会让民族间原本有些模糊的弹性空间变小,长此以往自然会引发冲突。

  读完全书,感觉得到的不仅仅是文学的审美享受,更有对历史、对现实、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在这个光怪陆离、飞速发展的世界,何时才能重返故乡?物质上的重返不可能了,那么精神上呢?阿来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与期盼,这也是《河上柏影》独特的价值与魅力之所在。


文章分类: 文学评论
分享到: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新发文章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