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赵华甫||栗木村印象

 二维码 8
发表时间:2024-03-12 11:57作者:赵华甫来源:西南文学网

           

    栗木村位于麻江县坝芒布依族乡东南部,东接谷硐镇谷硐村,西抵本乡坝河村,南交谷硐镇乐埠村、干塘村,距县城34公里、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全村总面积1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39.39亩,辖4个村民组17个自然寨,有422户1688人,以布依族为主,兼有汉、苗等民族杂居。栗木村地处高山平谷之间,两边高山排列,山上多栗木(青树)林;中部平谷大坝,稻田有小溪流灌;人家依山傍水、傍田而居,错落有致。

    1953年,栗木分为两个小乡:以东部的三层坡、新土、栗木冲、旧院和大寨的一部组成栗木小乡;将西北部的上蒙戎、周家寨、鸡乍、石板寨、补鼓、水碾边、大冲、高庄、安家坝分设潮兴小乡。1955年栗木、潮兴小乡合并为粟兴乡。1958年以栗兴乡改名栗木大队。1984年3 月社改乡时,栗木大队改为栗木村委会。

    村内安家坝、高庄、大冲、水碾边、上院、大寨、旧院、栗木冲、三层坡、新土、弯子、鸡乍山、周家寨、蒙戎、石板寨、补鼓等自然寨,其地名住地自然环境特点命名。例如安家坝,地处栗木大坝冲口,栗木溪流经寨前。为便于交往,原在寨北溪上竖起石墩。每年雨季,山洪暴发,浪渣积于墩前,洪水被堵,变成深坝,漫延成灾,淹没良田,甚而波及人家。安(淹一一方言读为安)家坝之名由此而来。

   栗木村最有意思的地名来历是大寨、蒙戎和补鼓。大寨原名叫龙坟。关于地名的来历,有一个民间传说。很早以前有两个“地理先生”(阴阳先生),从独山清点“龙脉”,一直追到此地,终于在冠子山下,他们找到梦寐以求的一穴“龙”地找到了。当他们高兴之余,夜幕已经降临,不得不使他们寻地投宿。殊不知他们找遍大村小寨,均被拒于门外;这时有一户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的贫寒好客人家,作了粗茶淡饭接待,他们感激不尽。为赶制“龙脉”清点图说,时至子夜他们还不停笔,仍聚精会神地伏案绘图。他们的举动被主人发觉,大为感动,并联想晚饭简慢客人的情景,自觉有愧,于是,便唤醒儿子把家中仅有的一只抱蛋母鸡宰杀来招待了客人。“地理先生”很感激主人的盛情款待,决定把这穴“龙”地奉送主人,作为后事用地,借以酬谢。并告诫主人,切记从安葬之日算起,不能出门半步,满一百天方能来看墓地。“地理先生”走后不久,主人母亲不幸逝世,安葬在这穴“龙”地上。一天夜晚,主人躺在草床上,屈指一算,心中暗想,明天是安葬母亲后的第九十九天,差一天就满一百天了。不如明早去坟前把事情做了,提前一天当皇帝。第二天早上,他匆匆来到母亲坟前,坟上长出三匹二尺多长坚硬无比的茅草。按照风水大师的吩咐,他拔出第一匹茅草,抛向南天,顷刻间变成一支银光闪闪的利箭,消失在云端。接着,他拔出第二匹,第三匹,抛向南天,同样变成银光闪闪的利箭,消失在云端。三匹茅草,一前一后向毋敛国皇宫飞去,惊吓了毋敛国皇上。皇上下旨挨家挨户搜查,几经周折,查到冠子山下“龙”地上,买了铜钉铁钉和一条黄狗,在坟顶上刨了个小坑,钉了钉子,并杀了黄狗,朝坟地上喷洒狗血,只见棺材中一股浓烟喷薄而出,称为龙坟。故得名。亦因村属新建,别称龙坟新寨。随着住户的增多,村寨越来越大,后改称龙坟大寨,简称大寨。

   蒙戎位于栗木村偏西部,地处山地,村前小溪为栗木溪上源。从前此地一片荒野,无人居住。后有蒙戎者最先来此定居,故以人命名。

   补鼓,从前,这一带荒无人烟,蒙姓先来此安家后,“插草为标”抢占了地盘。而后来的王、刘、宋三姓,得地盘少,与之相争,以求均衡。蒙姓愿意出让,但以“置铜鼓于百步之外,举弓箭射中铜鼓者,将获补出的土地”为条件,三姓只得依此从事。补鼓之名由是而来。

   我于2024年3月9日星期六从坝芒乡水城村走访回来,走进栗木村的。在此之前,我曾随县文联赵龙玉主席去过栗木村,这回是第二次,可谓轻车路熟。我从坝芒乡的街东头向右拐进去,右转100米,再向左前方走,翻过街后的一个小山坳,映入眼帘的便是山下层层梯田。此时正值春暖花开,金灿灿的油菜花开满梯田,层层叠叠,十分养眼。很快,车过栗木村的寨门,进了栗木大坝。只见人们在田里忙碌,种菜、收菜。一捆捆蔬菜整齐摆放路边,正准备运往粤港澳大湾区……

   故去栗木村产业是以传统的粮食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近年来,坝芒乡作为全省高山冷凉蔬菜基地之一,以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为机遇,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栗木村利用大坝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栗木村还因地制宜,在山地上实行“玉米+魔芋”的套种模式,让土地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土地流转率,实现农作物双丰收。村民可以就近务工,解决就业问题,增加收入。

   人勤地不懒。我从栗木村出来,对栗木村大坝生机勃勃的蔬菜产业,对栗木村勤劳的人民印象深刻。


    作者:赵和甫,州、县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杨荣昭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