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符号 || 叶子烟

 二维码 7204
发表时间:2022-11-28 17:44作者:符号来源:西南文学网网址:http://www.xnwenxue.com


大概在十五六年前,我就听说水城县杨梅乡白牛村一个名叫摆尼嘎的地方,有几片坡地种出来的叶子烟质量特别好,当时要卖五六十元一斤。那时下乡采访,有几次经过摆尼嘎,因当时自己还没有学会抽叶子烟,压根就没有那份心思去关注它。直到2017年我在杨梅乡待了半个月,才有机会了解叶子烟。

和我一起在杨梅乡参与信访维稳工作的一名史志办工作的朋友对我说,去年他在白牛村驻过村,了解到白牛村摆尼嘎一李姓农户家种的叶子烟很好,卖100元一斤。他说他与这位李姓农民很熟,准备到他家去买几斤带回去给老人抽。他这么一说,我说我也和你一起去买几斤带回水城给我父亲抽。就这样,我们两人一起到摆尼嘎李姓农户家中,他买了两浪(两串),共8斤,800元,我买了一浪,4斤,400元。

当我把叶子烟给父亲时,父亲就扯下一匹裹好,装入烟杆火口,点上火抽了几口对我说,烟劲还不小,味道也不错,但100元一斤还是买贵了,像这种质量的烟,在南开最多卖60元一斤。我说白牛村摆尼嘎的叶子烟在水城县来说是最出名的,贵点也是有道理的。父亲说,烟还是很好的,这一浪有4斤,差不多够我抽半年了,以后不要买这么贵的烟了,五六十元一斤的都是好烟了。我说以后不买这么贵的就是了。

2018年至之后的一年半时间,我先后3次在杨梅乡的光明村和姬官营村参与脱贫攻坚驻村轮战工作。其中第一次在姬官营村半年,第二次在光明村5个月,第三次返回姬官营村7个月。在姬官营驻村后,我所负责的3个组的农户,几乎家家都种叶子烟。多的人家种20来亩,可收获3000多斤干叶子烟;少的也有三四亩,可收七八百斤干叶子烟。经过多次走访,我问他们:种这么多叶子烟,销路如何?价钱怎么样?他们说不愁销路,有外地人开车来收,有多少收多少;至于价钱,最好的烟卖五六十元一斤,中等烟卖三十元左右一斤,下等烟卖十五六元一斤。

2019年的秋天,我到一户种烟大户家,问他家最好的烟卖多少钱一斤。他说他家最好的烟现在就只有两浪了,这烟都是选每株烟叶顶上的头一二匹,是品质最好的。按75元一斤的单价,我买了一浪,8斤半,630多元。我把烟给父亲送去,父亲说看上去烟的颜色和匹梢都不错,接着就随手扯下一匹裹好试了试,说还不错。

父亲说,他30岁的时候,才学会抽烟的。那个年代父亲认识的香烟有28分钱一包的“朝阳桥”,16分钱一包的“蓝雁”,9分钱一包的“向阳花”。父亲还说,当时在社会上还流行这样几句话:“朝阳桥打火机,反帮皮鞋短大衣,脚一挝尼龙袜,手一甩金壳手表几十块,屁股一歪大轮胎。”这说的是有钱人的生活,有钱人才能抽得上“朝阳桥”香烟,用得上打火机。

父亲那时教书,每个月的薪酬就只有10元钱。“朝阳桥”不敢想,“蓝雁”“向阳花”也抽不起,叶子烟可以自己种,就索性学抽叶子烟。在他十多岁的时候,就帮祖父种过叶子烟,掌握了一些种叶子烟的技术和基础知识。

就这样,父亲自己种叶子烟,那时我七八岁,也能帮助父亲种叶子烟了。谚语云:“清明撒早荞,谷雨撒早秧。”清明节的前十天或后十天,故乡凉山的人们就要撒辣子秧、酥麻秧、毛稗秧,当然叶子烟也要撒。叶子烟育秧称为撒大秧。父亲在房子左边的园地里划出长约2米、宽约1米的地块作为育大秧的苗床,称为大秧地。用锄头把苗床的土壤挖松,用薅刀打碎、打细土块,用大粪拌上煤灰均匀地铺在苗床上,约铺20厘米厚的样子,再薄薄地盖上一层约2厘米厚的细泥巴。

在细泥巴上撒好叶子烟的种子,覆盖上一层约2厘米厚的细泥巴后,就在苗床的四角各钉上一根约60厘米高的小树杈,再在小树杈上搭上4根木条,横向的两根,纵向的两根。最后用杉树的枝丫稀稀拉拉地覆盖在木条上,避免太阳晒化烟种,大雨淋紧苗床,也预防冰雹打烂大秧。同时,还要在苗床的周边挖出4条小水沟,以免雨水淹没冲毁苗床。

待烟种发芽,就揭开部分杉树枝丫,在便于浇水的同时,也好让烟苗吸收阳光雨露。待大秧长到两三厘米高时,揭掉杉树枝丫,让大秧在充分的阳光雨露沐浴下茁壮生长。谚语云:“夏至栽秧少一腿。”就是说,在苗床里育好的秧苗,夏至来临之前必须移栽完毕,过了夏至再移栽秧苗,收益将会减少一成。夏至即将来临,大秧已长到一二十厘米高,可以移栽了。

父亲扛起犁头赶着耕牛,母亲、大姐和我扛着钉耙,一起到离家不远的坡背后留下栽叶子烟的小黄泥巴地里整理地块。父亲一边架牛犁地,一边对用钉耙捞犁出草根和打泥饼的我说,我们家的地,只有这里是小黄泥巴地,是最适合栽叶子烟的。其他的地都不是小黄泥巴地,而是含沙石较重的地,这类地不适合种叶子烟,种出的叶子烟烟茎瘦弱、烟叶单薄,烟味酸淡不好抽。只有小黄泥巴地种出的叶子烟,烟茎粗壮、烟叶厚实,烟味浓烈口感好。加之坡背后接近大寨,海拔较矮,且向阳,适合叶子烟生长。半天的工夫,我们就整理好了将近半亩的一块酥松干净的烟地。

烟地弄好,就开始挖背栽烟的草粪。父亲说,栽烟一定要用草粪,不能用煤灰。草粪有效期长,保暖好,蓬松不箍根,有利于烟苗快速生长。我们用半天的时间,将草粪挖好背到烟地里放好,等下一场小雨,让泥巴滋润,就可以栽烟苗了。

没过几天,下了一场小雨。一早起来,母亲做饭,父亲带着我们在苗床里采大秧。当我们采好秧苗,母亲也做好了饭。吃过饭,父亲、母亲用小花箩背上大秧,我们扛着薅刀,带上撮箕、小水桶、水瓢等农具,一家人有说有笑到了烟地。父亲和母亲打窝儿,我们姊妹们抬粪的抬粪、放粪的放粪、打掩泥的打掩泥、放大秧的放大秧。窝儿的直径挖三四十厘米,深度挖一二十厘米,窝距和行距均为80厘米的样子。窝儿与窝儿不能对着,要错开,好让烟苗吸收阳光雨露。草粪放到窝儿三分之二高处。所谓打掩泥,就是用细泥巴薄薄地在放好的草粪上盖一层,避免草粪的曝气烧干大秧的根,每个窝儿放一株大秧。

各自的任务都完成了,父母开始栽大秧,我们几个兄弟姊妹就给父母栽好的大秧苗浇水。父母左手轻轻地提着大秧中上部,将大秧的根部点着掩泥,右手捡比较湿润的泥饼轻轻压着大秧的主根,接着扒泥巴在主根周围稳住大秧,然后用薅刀捞适量泥巴围圆,就算栽好一窝。父母栽好一窝,我们就用水瓢给每窝浇上小半瓢水,称之为秧苗的定根水。父母栽完大秧苗,我们也浇好了定根水。最后,还要在地旁边的山林中摘来扇形的冬瓜树叶覆盖住栽好的大秧。每窝大秧覆盖上一匹冬瓜树叶,避免秧苗被太阳暴晒。等到了傍晚时分,揭开冬瓜树叶,让大秧苗采露水。

之后的两三天,若是雨天就不用管了。若都是晴天,每天早上待大秧上的露水干了,就要用冬瓜树叶覆盖上,这样早上覆盖,傍晚揭开,两三天后,大秧就成活了。烟苗长到二三十厘米高时,就要薅头道烟,淋粪水催烟苗长高、长粗。薅头道烟,就是把烟地中的杂草挖起来抖掉杂草上的泥巴后,铺在行距的地面上让太阳晒死。这样既除掉了杂草,又翻松了土壤,让烟苗茁壮生长。薅完后淋粪水,用粪桶和粪瓢将茅厕里人的粪便加水稀释成粪水后,挑到烟地,左手提着烟叶,右手用粪瓢舀半瓢粪水淋在烟苗根部的周围。全家总动员,挑的挑,淋的淋。

淋好粪水,再用薅刀捞泥巴盖住粪水。每人盖一沟,从起点到终点叫盖过去的一环,盖回来的一环是巴沟随沟转,即盖过去的一环谁在最后的一沟,盖回来时谁就在最前面的一沟,也就是第一环的邻沟叫巴沟随沟转。盖了一沟又一沟,盖了一环又一环,直到盖完,才算头道烟薅淋完毕。

烟苗一天天长高、长粗,待在烟的秸秆上长出分枝的新芽时,就要及时将新芽掰掉,以免新芽争夺烟叶的水分和养料,这称为抹烟芽。烟茎长到一尺多高的时候,就要掐掉烟根脚的那两匹既小又薄的灰烟叶,这称为打灰脚。一般在每株烟叶长到六七片的时候,就要掐去六片以上的烟叶和烟颠,不再让烟秸秆继续长高,而是要让烟秸秆长粗,烟叶长宽大、长厚实,这称为堵烟颠。当然,要留作来年烟种的那几株,就不用堵烟颠了,让它自由长高开花结果,到收烟种的时候,留作烟种的烟秸秆子有两米多高,又小、又薄、又黄的烟叶密密麻麻的有一二十片,但烟种子却很饱满。

堵烟颠过后不久,便要薅二道烟,蓊二道烟的粪。薅二道烟的方法和程序与薅头道烟相同。蓊二道烟的粪的目的是为了让烟叶生长得更加宽大、更加厚实。用粪桶和粪瓢从茅厕里舀出两个月前在山上割来的臭草、苦蒿、马桑苔,并用铡刀铡细,放在茅厕里浸泡,腐烂而成的粪,并连粪水挑到烟地里,用粪瓢舀倾倒在烟根脚,并用薅刀捞泥巴盖好即可。

待烟叶长到翻顶,就可以收割了。所谓翻顶,就是烟秸秆顶上那两匹烟叶已经定型,即两匹烟叶的宽度、厚度、颜色与以下的烟叶大体相似。如果到了烟叶翻顶的时候,不及时收割,烟叶就会从鼎盛时期急速衰败,过三五天后,原本绿油油、毛茸茸、味道浓烈、翠色欲滴的优质烟叶会发生变化,毛茸不见了,厚度变薄了,味道变淡了,颜色变黄了,且烟叶上还会长出斑点。因此,烟叶长到翻顶就要及时收割。

收割烟叶时,用镰刀从上到下一匹一匹割下,一镰刀割一匹。父亲割满一把,我就从父亲的手中接过来,平摆放在行距的地面上,一把接着一把摆放成“一”字形,边割、边摆、边晒。到了傍晚,父亲小心翼翼地把摆放的烟叶收成一抱一抱的,装在大花箩中背回家放在堂屋里。又小心翼翼地从大花箩中一抱一抱地抱出来平放在堂屋的地上,不让一匹烟叶有破损。若不小心弄破损一匹,烟的质量就会变差,也是很令人心痛的事。

白天割烟叶,晚上辫烟叶。父亲用之前在山林中割来并已经晒干的毛针草作为辫烟草。毛针草与其他的茅草不同,它从发芽出土就各自成匹,既没有主干,又没有茎,且叶子不会分蘖,每窝毛针草分两组,三四匹或五六匹一组对生,约三尺长,韧性好,柔软而结实,是故乡凉山的专用辫烟草。父亲将辫烟草搓成手指般粗、约一米长,就开始辫烟,烟叶大匹的三匹理为一转,小匹的四匹理为一转,理烟叶时候让烟叶背面相靠,称为背靠背。父亲一边辫,我们一边理。我们理好一转就递给父亲辫一转。父亲将理好的一转烟夹在两股辫烟索之间,扭紧一股烟索交叉后,又扭紧另一股烟索勒紧,接着辫第二转。如此重复操作,当烟辫有三四米长时,将两股烟草搓成一米长的索子,就算辫好了一浪烟。辫了一浪,又辫一浪。

烟辫完了,在每串烟辫两端的索子上系上一个木钩,在院子两边各钉上两根碗口般粗细的大木杈。木杈的横向间距,根据烟辫的长短而定;木杈的纵向间距,根据烟辫浪数多少而定。钉好木杈,用两根杯口般粗细的木棒横搭在木杈上,挂烟辫上两端的木钩。太阳好的时候,每隔六七十厘米的距离挂一浪烟,一浪一浪地挂好。早上挂好让太阳晒,傍晚收回挂在屋檐的挑梁上。

就这样早上晒,傍晚收,待烟叶的水分晒干百分之四五十后,收下来对着折叠两次,一浪叠着一浪放在堂屋事先摆好的木板上,叠堆好后,用木板压着。之后也是早上晒,傍晚收。待烟叶的水分挥发了百分之六七十,边晒、边收、边裹,一定要裹得紧,烟叶才会收张。收张就是压缩烟叶空间,烟叶越收张越好。一浪烟裹成陀螺状,叫一坨烟。裹好烟,就要抱回去叠放在堂屋里事先准备好的狼鸡草窝里封闭好,以免烟味扩散,降低浓烈味。

在晒烟的过程中,千万不能让雨水淋湿。哪怕是一小点毛毛雨淋过都不行,否则,烟就不惹火,也就是烧不燃。烧不燃的烟称为“黑头烟”。黑头烟在抽的时候,就要用火不停地对着烧,火一停烟即熄。待烟叶的水分挥发完,表示烟叶就干了。烟叶质量好,晒得好,裹得好,最后的成品叶子烟是一条一条的,外部为金黄色,打开里面黑油油的,很有肉感,很接火,烧出的烟灰呈灰白色。这时,就不能再晒了,要及时裹紧叠堆放在圈楼上的燕麦草窝储藏,永不变味,抽时慢慢品尝。

抽叶子烟是有口诀的。什么诀窍?什么口诀?一要烟杆通,二要裹得松,三要带皮紧,四要嘴关风。这就是诀窍,这就是口诀。这个口诀还真管用,按照口诀做,我轻而易举地学会了裹烟。但学抽烟就没那么容易了,我裹好烟装入烟杆的火口后,点燃烟开始抽第一口时,整个嘴巴里感觉到有一股又麻又辣的味道,多抽了几口后就慢慢地适应了。在刚抽叶子烟时还要注意两点:一是抽叶子烟的过程中,坚持不要吐口水,且要养成习惯。二是若不注意抽多了就会被焖到且呕吐,要马上猛喝几口冷水,就会慢慢缓解过来。

说到烟杆,小时候常听到关于烟杆的一个谜语,谜面是:“家住铜仁府,路过贵筑(竹)县,来到鸭池河(牙齿合),望到毕(鼻)节(脊)县(线)”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用铜、弯曲的竹根做成竹根烟杆及用烟杆抽烟的整个过程。俗话说:“铜烧肝,铁烧肺,竹根斗吃烟养神气。”说的就是不能只用铜或铁制作烟杆。烟杆的制作虽然离不开铜,白铜比红铜好,但是在“烟杆颗”和“烟杆嘴”之间,也就是烟杆火口至烟杆嘴之间的材料,要用竹根、乌木、蒿枝杆等来制作。竹根和白铜结合制作成弯弯的竹根烟杆抽烟比较好。但现在,我见过抽叶子烟的,大多数是红铜和乌木制作的乌木烟杆,我抽烟也是用的这种烟杆。

除了烟杆,还要说说烟盒。传统的叶子烟烟盒是用牛皮或者猪皮制作而成的,呈圆形,称之为皮烟盒。用皮烟盒装的叶子烟,不会变干燥,也不会变湿润,装上十天半个月,干湿度都不会变。可以说,会抽叶子烟的人最好能拥有一个这样的烟盒。小时候,我还经常拿祖父圆形的皮烟盒当车轮在地上滚来滚去,很好玩。在我学会了抽叶子烟之后,父亲还特地在德坞集市上,花了100元钱为我买了一个黑得发亮、椭圆形的牛皮烟盒。

抽叶子烟的烟杆内还有烟屎,不要小看和讨厌烟屎,它虽然黑黑的,且有一股极为难闻的味道,却能治病呢!记得小时候,我的脖子上、耳朵根部、髋关节处(当地称为羊子窝)等地方,莫名其妙地会长出一些小个小个的肉疙瘩,当地人称为生“羊子”或生“二宝蛋”,母亲便用细铁丝从父亲的乌木烟杆中捅出烟屎,放在纸或苞谷壳上,再用针尖点烟屎锥在所谓的“羊子”或“二宝蛋”上,要不了几个小时就好了。除此之外,烟屎的味道还能驱蚊避虫,老蛇也很害怕。记得小时候,故乡凉山的人们在山间地头做农活时,背上背着的小孩睡着了,就把小孩放下睡在地边,若在睡着的小孩旁边放一根抽叶子烟的烟杆,什么虫虫、蚂蚁、毒蛇都不敢挨边,大人只管放心做活路。


作者简介:符号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男,汉族,贵州水城南开人,民进会员,贵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纪实文学学会会员、六盘水文学院签约作家,六盘水市水城区文联主席。有小说、散文、散文诗、诗歌和评论散见《西部散文选刊》《贵州作家》《香港散文诗》《江西散文诗》《师范生周报》《中专生文苑》《贵州政协报》《贵州教育报》及中国作家网、民进中央网、贵州作家·微刊、文学贵州·微刊等。出版有书信体小说集《那些年的爱情》,中篇小说集《远逝的恋情》,散文集《乡土物语》《岁月笔记》。



(编辑审核:陈友云)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新发文章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