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任朝政 || 魂系草原,万千难叙-阿鲁科尔沁纪事之一

 二维码 3510
发表时间:2020-10-22 09:34作者:任朝政来源:西南文学网网址:http://www.xnwenxue.com

阿鲁科尔沁纪事之一:

魂系草原,万千难叙

  一匹马在河边饮水

  荒草掩盖了它萧索的眼神

  秋天的原野完美起伏

  寥廓,安详,寂静,与世无争

  草地如一张泛黄的信笺

  落满时光清浅的脚印

  我匍匐在大地苍凉的心事里,安静地体察

  一枚草叶的呼吸

  那些被卷进寂寞深处的砂粒

  粗砺地划过我的心

  分分秒秒,渗进我的伤口

  覆盖了所有疼痛的旧时光

       ......

      ——摘自本人诗作《聆听草叶的呼吸》

秋日的黄昏落尽,树叶的暗影摇摇晃晃,慢慢潜入黑夜。晚饭后出去散步,走在橘色的路灯下光下,我的耳边一遍又一遍地回荡起《我的根在草原》那悠长舒缓的旋律,将我的思绪再度拉回到那一段幸福美好的时光。

十一长假,再回阿鲁科尔沁。

阿鲁科尔沁,是你给了飞越千山万水的力量。事到如今才了然,曾经面对你的时候为何总有莫名的伤感是对土地难以割舍眷恋那片草原,已经成为我余生放牧心灵的牧场。

104日,我与从鞍山专程驱车赶来的一位兄长在天山汇合。“远方的朋友,尊贵的客人,献上洁白的哈达,献上一片草原的深情,请你喝一杯下马酒......”故人相见,不醉不休,一场忘情的“下马酒”让我们彻底迷失在久违的草原之夜。105日一大早,阿旗本土的姜树军大哥带着我们一行再度走进塔林花草原。阿鲁科尔沁罕山林场的护林大队大队长龙殿友先生(我们叫他三哥)亲自给我们做向导兼摄影师。踏进草原深处这片圣洁的土地,顿感自己置身在一副雄伟神奇,精彩绝伦的山水画卷之中,内心像秋天丰盈的原野,苍茫辽阔深呼吸,感觉到的依然是一种久违的灵魂震颤。天也苍苍,地也茫茫阿鲁科尔沁,一直是草木繁茂的游牧圣地。

阿鲁科尔沁位于大兴安岭南端东麓,西拉沐伦河北岸。这里是中国古代草原游牧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曾是隋唐时期逐水草而居的契丹民族的游牧地,素有大漠部落,罕乌拉之子之美誉,自古以来被誉为草原上的明珠。科尔沁,为明代蒙古族部落名,意为“带弓箭的近卫军”。阿鲁,意为“北”,因该部曾驻牧杭爱山之北,故名。明代,初为宁王北平行都指挥使司下辖泰宁卫领辖,永乐元年废。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游牧于额尔古纳河、海哈尔河呼伦贝尔湖一带的阿鲁科尔沁部昆都伦岱青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萨尔第十五世孙率部迁居,始名阿鲁科尔沁,意即北方弓箭手。阿鲁科尔沁草原即由此而得名。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难得一见的原汁原味地保留着蒙古族游牧生产生活方式的一块重要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地。这里也是唯一被列入遗产名单的草原游牧系统。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走进阿鲁科尔沁,斑斓锦绣,旖旎璀璨。 雄伟苍翠的罕乌拉山,峰峦叠翠,林海苍莽,草绿花红,珍鸟栖息,尽显大自然原始风貌;海哈尔河、西拉木伦河奔流不息,滋养生灵;宝力格等天然湖碧水似镜,晶莹如玉,鱼翔浅底,草长莺飞;巴彦花水库碧水宽阔浩淼,犹如一块明镜镶嵌在碧野中……

每一处高山、森林、河流、湖泊、湿地都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其原始本真的自然风貌,塔林花最具代表性的蒙古族原始的传统游牧景象犹如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令人如醉如痴。骏马奔腾、牛羊吃草、牧民扬鞭,纯净草原的静谧与祥和扑面而来,仿若走进了心灵的故乡。

在这片土地上,蒙古族人世代沿袭着万物有灵的古训,护佑着这方神圣的净土。在长期“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中,阿鲁科尔沁牧民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游牧文化。牧民们在这个“世外桃园”中依旧过着融合了现代元素的传统游牧的生活方式。由此也较为完整地保留了蒙古族传统文化。如勒勒车制作技艺、蒙古包搭建技艺、奶食品制作技艺、蒙古族婚嫁传统习俗、祭祀敖包的传统、隆重的那达慕大会,以及搏克、射箭、赛马等各种传统节庆活动,让远方的来客充分领略了蒙古民族勤劳、勇敢、热情、豪放的民族风情。

敬畏天地、崇拜山河,是阿鲁科尔沁草原牧民历久不变的观念。在草原上,经常能见到敖包,一般设在丘陵之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遭,求神降福。

《元史》中有关于祭天习俗的记载:元兴朔漠,代有拜天之礼。衣冠尚质,祭器尚纯,帝后亲之,宗戚助祭,其意幽深古远,报本反始,出于自然,而非强为之也。古代蒙古人认为,天和地是浑然一体的,天赋予人生命,地赋予人形体。蒙古人把一切万物都看作神灵来崇拜。所以祭敖包不是单一的祭天或祭地,而是祭祀各种神灵。

中午的酒桌上, 烤羊和手把手端上桌,热情豪爽的三哥给远方的来客斟满酒杯,率先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两位来自著名的蓝哈达乐队的青年歌手斯琴格日乐和达赉,端起酒杯,手捧哈达,虔诚地用民族语言和方式敬天敬地敬人,当唱起那首让我无数次沉醉的《我的根在草原》时,坐在我旁边的来自黑龙江一位林业公安战线的老兵已经是热泪盈眶:

走遍了山山水水,

美不过辽阔的草原,

听遍了四海歌声,

还是牧歌最动人......

我是母亲放飞的雄鹰,

永远俯瞰着草原,

无论在哪里,

我的根在草原......

席间,三哥对我们讲述了阿鲁科尔沁牧民夏季转场仪式,并约定来年一起去看转场。每年六月一日起,阿鲁科尔沁旗北部巴彦温都尔地区,成群的牛羊和牧民一起上演原生态环境与人的纯朴纯净完美融合的壮观场面和独特人文景观。

三千多牧民赶着几十万头只牛马羊,沿哈布其拉、古日班达巴、敦达乌苏分三路进行大迁徙,浩浩荡荡绵延十里,踏过日升月落,迁徙到心中向往的祥瑞之地迁徙到草肥水美的天堂缕缕炊烟伴着乳香一路撒下无数吉祥。所有的喧嚣在迁徙的潮流中瞬间沉寂,所有的疲惫在一壶烈酒中化作俯瞰苍生的目光,所有的使命在草原的图腾下变奏成一曲曲吉祥安康的乐章

延续几千年游牧民族传统的史诗般迁徙讲诉着曾经骁勇善战的马背民族在华夏大地上敬畏自然的动人故事,记录着民族繁衍生息的清晰足迹,让人们在廖廓的草原上,仿佛又听到了传承民族血脉的马蹄声声。

我想,其实,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漫长的迁徙时间里,我们了生命的本真,被生活追赶着不断地向前迈着双腿,从一个地方位移到另一个地方,从一座不属于自己的城涌向另一座陌生的城。直至尘满面,鬓如霜,在城市某个角落里在某个宁静的夜晚,在心底深处,总会自主地升腾起那个永生难忘的地方——阿鲁科尔沁

有人说过,每个人都是有根的,长在脚底下,轻轻的触动那里就会有细小的疼痛。那里就像人的迷走神经一样,无论你走多远,在那里总有一种东西牵引着你,那个地方将成为你一生的向往。   

对于我来说,阿鲁科尔沁永远就是我生命的原乡,是我至真至美的诗和远方。


(编辑审核:赵开云)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新发文章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