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27日,笔者与贵州省写作协会三穗县分会一行十几人到三穗县桐林镇去采风,到寨里村、木良村等。所到侗寨之处,感到处处是美景,山、水与寨子连在一起,水总是环绕着山寨,便显示出侗寨的特色来,令我感慨万千。然而尽管山美、水美、寨子美,但更让我难忘的是,就是木良侗寨的那两棵白果树了。
木良位于黔东南州三穗县的东南部,距县城32公里。一条乡村公路从寨子右侧通往顺洞、稿桥、良上乡所在地。当我们一行十几人到达木良侗寨时,被眼前木良景色惊呆了,木良的确是个山水相连的侗寨——四面环水,形如“大船”中的小岛屯子,坪坝电站就建在该寨子的下游。几百年前,这里仅居有石、黄、吴、潘、罗五姓,且是不足十户人家。如今呢?木良已发展到389户1645人的侗寨。这座寨子我倒是很喜欢的,但我最欣赏的是那棵耸立在寨门入屯的雄性白果树。此树枝繁叶茂,树冠覆盖面积约100余平方米,高9米左右,胸围1.76米,比我到良上乡干月苗寨见到的白果树大多了。因它不结果子,故而当地侗族人将这棵树取名为雄白果树王。
我欣赏这棵树不仅仅是它的高大和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更赏识的是它那段神奇迷人的传说。据那天一位年过七旬姓潘的老人说,相传在明太祖朱元璋大明初期,在南京皇城街道上,人织如云,车水马龙,商人叫卖声和卖艺耍杂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叫声不断。然而就在这繁华闹市区的街道上,出现一对身着白衣的青年男女在熙熙嚷嚷的人群中,男的似如天神二郎在世,女的则像天宫七姐下凡一般。如此银白景玉,便引来了众多的围观之人,他们的目光直投在这一男一女身上,大家都感到非常惊奇。于是有巡府官人上宫廷禀报,朱元璋皇帝得此消息后,便急派巡差前来查问。巡差上前问了二人道:“银装二人,何方人氏?”男士答道:“我俩姓白,贵州木良人也。”巡差问得详情后,便迅速返回皇宫回报。当皇帝朱元璋急令差人到街道叫二人入宫面君时,银装二人已不知去向,不翼而去,顿时心急如焚的差人们找遍了整座南京城中的大街小巷,没见踪影。皇上不安,于是下旨寻找二人。
皇上旨令一下,京宫急派兵遣将一行十几人星夜驰骋贵州,直奔木良。这十几名兵将到达木良一看,却见“四边环水船中,势雄木荫百花浓,”真是集山水之灵气,汇树木之精华的桃花园地。差人急速返回皇宫禀报,原是贵州木良侗寨一雌一雄白果树的灵气所起……这位老人讲到此,他风趣地对我们说:“吾生于此,以木为娘,何不乐哉。本寨五姓人家原已商定,唤此地为木娘。”但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推移,因“娘”与“良”谐音,故改称“木良”。传说毕竟归传说,灵气归灵气,神迷归神迷,木良终因寨中的这两棵白果树才命名为“木娘”,亦因此而得名。
白果王不仅有这个神奇的传说,可它那与木良世代同呼吸、同命运、同生存、同发展不值得一赞吗!瞧吧!木良侗寨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的青年男女们在白果树下歌声嘹嘹、谈情说爱。当地不就有句俗话叫做“进了桃场(木良),不想爹娘”吗?意思说,这里有吃的,有玩的,玩得开心,不想回家啦,可见青年男女对歌不比一般呀!他(她)们通过在树脚下对歌,成双成对,组成美满幸福的家庭,繁衍子孙,为建设美好家园付出辛劳而感到乐滋滋的,同祖国各地兄弟民族一样,为华夏繁荣昌盛、国强民富而默默地作出贡献,木良与白果王的高尚就在于此。我之所以才欣赏这棵白果王,我之所以才喜爱这白果王,我之所以才赞美这白果王。
作者简介:万昌盛,机关单位公务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原任县政协秘书长,现退休。
(编辑:杨荣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