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第一批国家非遗:玉屏箫笛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姚茂禄 二维码
6126
发表时间:2021-11-29 22:58作者:唐亚平工作室来源:记忆贵州 姚茂禄,男,侗族,1946年生,贵州玉屏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姚茂禄于1961年进入玉屏县箫笛厂,学习箫笛制作工艺并从事刻字、雕刻、校音等工作;1972年到箫笛制作车间从事研究工作;1982年被派往苏州学习二节箫笛制作技艺,学习结束后回厂专门负责箫笛制作的改革创新;1988年任玉屏箫笛厂副厂长,主管业务和生产工作;1997年担任箫笛厂厂长和党支部书记。姚茂禄生产的各类箫笛乐器深得广大吹奏家的好评,他发明创造了尺八箫、损箫,改良了二节笛、玉屏竹根箫等乐器,其中尺八箫被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及美国旧金山乐器博物馆收藏。他积极引进和培养箫笛制作人员,在箫笛厂的带动下,全县箫笛从业人员约有二百人,年产量可达五十余万支。2006年,他被评为“贵州省十大民间工艺大师”。 传说,古时有道人云游到贵州玉屏,在危难中得到当地一位侗族才子郑氏的全力关照。道人善音律,从山上采来竹子制成箫吹奏,引起知交的共鸣。不久,道人远游,临行前把做箫的技艺传给了郑氏。箫笛制作技艺在玉屏流传至今。 如今,玉屏侗族自治县有箫笛之乡的美称。这里生产的箫笛雕刻精美,音律悦耳,闻名于世。2006年玉屏箫笛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姚茂禄被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姚茂禄今年七十二岁,身体已不如以前一般健朗。如今,他很少再做箫笛,只是有时经不住一些老顾客的请求,才会亲自动手制作。 姚茂禄从小便对箫笛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1961年,年仅十五岁的姚茂禄拜自己叔父为师。一年过后,他进入玉屏箫笛厂,从事箫笛刻字工作。1988年,姚茂禄升任玉屏箫笛厂副厂长,主管箫笛业务与生产。 传统玉屏箫笛的工序共分为四大步骤:取材、制坯、雕刻、成品。这四大步骤中还包含大大小小近30多道子步骤。制作箫笛的工具多达近四十多种。制作一根箫笛需要花费很多时间,需要手工艺人全身心地投入,专注严谨地对待每一个工序。 传统的玉屏箫笛是按照中国五声音阶来制作的,音孔表现为平均开孔,与现在的十二平均律有所不同。1997年,姚茂禄正式任玉屏箫笛厂厂长。他上任后,使萧笛厂增加制作按十二平均律开孔的箫笛。这才让玉屏箫笛的音准得到外界的认可。 玉屏箫笛之所以受世人所喜爱,正是源自它多道严谨有序的传统工艺和惟妙惟肖的精美雕刻。现代化社会的今天,机器化技术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手工制作模式,但姚茂禄坚持认为手工制作拥有着机器永远也比不了的东西,那就是手艺人对自己作品的情感。 五十多年的音与情,姚茂禄的生活早已与箫笛融为一体。回顾往昔,也许只有轻清杨柳曲和乐凤凰音的箫笛之声才能道尽姚茂禄和箫笛的一世音缘。 这一生,做一人,尽一事。当热爱变成执着,坚守就成了一种习惯,当责任变成使命,初心就成了一种信念。姚茂禄用自己一生的坚守,延续了箫笛的传承,也希望下一代能继续坚守和传承。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