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红色文化探寻队访谈黎平长征文学代表作家石新民先生

 二维码 9285
发表时间:2022-07-26 22:48作者:肖丹 李亚林来源:西南文学网网址:http://www.xnwenxue.com

微信图片_20220726220548.png微信图片_20220726220548.png

西南文学网讯(作者:肖丹 李亚林 编辑:罗仕明 审核:吉庆菊)近日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红色文化探寻队一行15人走进黎平县文联,文联主席姚吉宏先生对探寻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黎平县红军长征文学的现状及创作情况

这次黔东南的走访,我们红色文化探寻队非常荣幸地采访了黎平长征文学代表作家石新民先生。先生是贵州著名侗族农民作家,家住黎平县洪州镇阳朝村。石新民一九六三年进入黎平县中潮中学读书,毕业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失去了升学读书乃至上大学的机会,无奈作为回乡知青回到家乡参加农业生产。喜好写作和有文学天赋的他回到家乡后,一手拿犁,一手拿笔,在犁与笔的互换中坚持生产和写作,不断在国内一些报刊上发表文章。一九九三年他更萌发了写长篇红色纪实小说的念头。从小就听闻红军英勇事迹的他,不仅对红军怀着深深的敬意,更对红色书籍极度痴迷“我是在红色书籍的浸润下长大的,《红岩》《铁道游击队》《红日》《保卫延安》《苦菜花》《林海雪原》等书,我看了一遍又一遍。这些书里面的红色故事、红色精神,我牢记于心。”


微信图片_20220726221538.jpg


黎平县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是一片红色热土是一座“曙光之城”,红色文化底蕴极其深厚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黎平会议”。黎平会议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历史意义和战略转变的会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会上多数同志接受了毛泽东同志“向黔西北进军”的正确主张,通过了根据他发言写成的《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避免了陷入重围的危险,使红军获得了主动权。但有关黎平会议的文学作品少之又少,于是石新民先生誓要写成像魏巍《地球的红飘带》一样伟大的书,用笔记录红军长征在贵州的足迹。


微信图片_20220726220536.png

黎平会议

埋头创作半年,石新民写出了一些文章,但并未引起太大影响当时恰逢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魏巍携夫人重走长征路黎平考察机缘之下石新民与魏巍见了面。魏巍鼓励石新民继续写作,同时也建议他重走长征路,切身体会红军长征时的艰难险阻。于是石新民在妻子的支持下,卖掉了猪,卖掉了谷子,凑了一千余块钱,开启了徒步长征路之旅石新民在长征路历经艰辛,九死一生,收集了上千万字的红军长征资料,他以红军长征精神为动力,自此笔耕不辍20余年,完成《太阳石》《大风歌》《天地间》(人称《铁流三部曲》)等红军长征历史巨著,对宣传红军长征精神、黎平会议“三敢”精神做出了突出贡献堪称中国第一人。石新民坚持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回想起自己的创作生涯,他感慨地“我热爱家乡黎平,热爱红色文化,我一直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引领,现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笔书写红军长征故事。


微信图片_20220726220543.png

石新民老师部分著作

石新民的著作在黔东南乃至贵州省引起了巨大反响,也激励了一大批文艺爱好者积极投身红色文学的创作中来,黎平一中教师杨南平先生就是典型代表杨南平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关于红军长征的文学作品,例如《中央红军过高场》《追寻一段光芒永恒的红色记忆》《马蹄铁的红色记忆》《红军激战五里桥》等,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红军英勇无畏的形象。


微信图片_20220726221528.jpg


访谈结束后,黎平县文联赠送了《黎平侗族大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专辑》等红军长征书籍。石新民将自己亲笔签名的著作送给红色文化探寻队,为贵大百廿校庆献礼。同时,石新民也鼓励新时代大学生要敢于吃苦,敢于创作,扎实学习专业知识,创作出不愧时代不愧人民的经典作品,传承与弘扬长征精神,让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一起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不懈奋斗


微信图片_20220726221520.jpg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