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简评施昱小说《兰花芬芳》

 二维码 1222
发表时间:2018-10-31 22:23作者:王 华来源:西南文学网网址:http://www.xnwenxue.com

值得本土小说创作者深思的一篇作品

——简评施昱小说《兰花芬芳》


 要:施昱小说《兰花芬芳》聚焦脱贫攻坚主题,展现扶贫干部强悍的生命意志,传达出作者关注现实的情怀。同时,西方现代派艺术手法的运用,以及地域文化视野的关注,值得本土小说创作者思考。

关键词:施昱;现代派手法;地域文化;思考

施昱的小说创作一直有意识地注重地域特色,在今年九月的《乌蒙新报·钟山文苑》连载的《兰花芬芳》同样显示了作者独特的地域性眼光,且聚焦当前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宏大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细读后,发觉这篇近两万字的小说跟他以往的作品相比,在叙事手法和艺术技巧上又有一些新的尝试,很多地方值得本土小说创作者思考。

一、倒叙和时空倒错叙述手法的运用

“兰花在自己辛苦经营的兰花谷楼栏上,自然地想起,父亲死活都不让自己去读大学的那个热得令她有些窒息的日子”这样的开头,很容易让人想起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其中一节的开头,即:“雷德里亚神父在很多年之后将会回想起那天晚上的情景。那天晚上硬梆梆的床板使他不能入睡,于是他只好出门走走。米盖尔•巴拉莫正是那天晚上死的。”又会让人想起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经典开场白“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马孔多是个20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但胡安·鲁尔福和马尔克斯是站在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这样的句式,也受到后世许多作家的模仿。譬如,莫言的《红高粱》是这样开头的:“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陈忠实的《白鹿原》是这样开头的:“白嘉轩后来最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中娶过七房女人。”余华的《难逃劫数》开头有一段是这样的:“直到很久以后,沙子依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那天上午东山敲开他房门时的情景。东山当初的形象使躺在被窝里的沙子大吃一惊。那是因为沙子透过东山红彤彤的神采看到了一种灰暗的灾难。他隐约看到东山的形象被摧毁后的凄惨。”本文没有站在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属倒叙手法,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倒叙手法,文中还试图通过兰花的想象和梦呓进行时空倒错叙述的尝试,但层次还较单一,角度不多,因此对作品主题揭示和人物塑造方面起到的作用还不够强烈。

二、粗浅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探索

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是在写实叙述里发生奇异、不可能、匪夷所思的事件的文学手法,像飞翔、漂浮、高空坠落的意象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里层出不穷。[1]《兰花芬芳》这篇小说里面也多次出现飞翔的意象,但准确的说不能算作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其主要是通过梦境和想象来实现的,可以认为是这一文学手法的初探和浅尝。像米兰·昆德拉的《笑忘书》里面一群进步青年跳舞,跳着跳着就飞起来了,普通人只好在地面看他们;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从头到尾神神鬼鬼,文体优美多变;莫言的短篇小说《翱翔》写一个麻子要娶一个非常非常漂亮的姑娘,新婚那天,姑娘跑了,跑着跑着就飞起來,落在一棵树上。这些就是娴熟地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三、意识流手法的运

   “意识流” 一词是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创造出来的,指的是人类心灵里那股流动不息的思潮与感知。后来的文学评论家借它来形容一种特殊的、想要捕捉模仿这个心灵活动过程的现代小说,尤其是詹姆斯·乔伊斯、多萝西·理查森、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为代表的小说。[2]《兰花芬芳》这篇小说通过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现在与过去交错,真实经验与比喻感觉交错,在人物心理刻画上下了大量的功夫,已有粗浅的意识流手法,但还不够丰富、不够生动,可以算作一次有益的尝试。

四、地域特色的视野

茅盾在《文学与人生》一文中说:不是在某种环境之下的,必不能写出那种环境;在那种环境之下的,必不能跳出那种环境,去描写别种来。小说创作的地域特征无疑已成为当代文坛最具民族风味的景观,特定地域的生活与文化,为小说创作提供原始素材,经过提炼、加工、打磨,文学作品得以诞生,形成相应的地域审美意识。美国小说家赫·加兰描述百年前的美国社会景象时提出,地方色彩可以比做一个无穷地、不断地涌现出来的魅力。我们首先对差别发生兴趣,雷同从来不能吸引我们[3]可以说,地域文化是小说创作的根基和命脉。在中外文学史上,那些取得重大成就且独具魅力的小说无疑是各个时期的地域文化小说,它构成了中外文学的重要特征和属性。生活在乌蒙凉都这块热土的施昱,高度重视地域特色对小说创作的影响,在他以往的小说创作中都或多或少的体现出地域特色创作视野,这篇《兰花芬芳》也是如此,里面的人物、风景、民俗描写都来自钟山这个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和浓郁民族特色的地方。这些也是值得我们本土的小说写作者深思的地方,我市小说创作在全省层面处于弱势,除了小说写作者不多之外,地域特色视野创作的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在地域特色方面做了较多的努力,但在地域文化深挖方面还不够。比如除了以当地房屋构造、苗族跳花节、大白岩等这些地域色彩浓郁的风物来反映地域文化外,还可以融入山歌、方言口语等,增强小说地域特征和人物个性。只有深挖地域文化,形成对写作者的滋养,并与个体经验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独特魅力,推动文学创作持久发展

此外,小说语言提炼上还要加强。斯大林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的现实。可以说语言与内容是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读者读一篇小说,首先被感染的就是语言。评论家孙绍振在评价鲁迅先生小说《故乡》时就高度赞叹小说的语言提炼功力,他说“‘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这个意象相当精致,草枯已经是衰败得很,加上是‘断茎’,是枯干了,而且是脆了的结果,还要让它‘当风抖着’,语言提炼的功力令人想起杜甫的‘细草微风岸’。”[4]毫无疑问,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语言不好,小说必然不好,语言体现着写作者的全部文化素养。因此,一个成熟的作家必然要在语言提炼上下狠功夫,像杜甫那样“语不惊人死不休”。

总的来说,《兰花芬芳》这篇小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是作者长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一次写作实践,也是作者深入基层,开展扶贫轮战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虽然也存在着以上诸多问题,但作者在叙述手法、写作技法、地域特色挖掘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尝试,值得我们广大本土小说创作者深思。

〖参考文献〗

[1][英]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P134.

[2][英]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P50.

[3][美]赫姆林·加兰,破碎的偶像[C].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4]孙绍振,经典小说解读,[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P4.

       

  【作者简介】

  王 华,钟山文学沙龙主要发起人之一,系钟山文学沙龙秘书长,曾参加贵州省青年作者小说散文创作培训班,文字散见《贵州日报》《贵州民族报》《贵州作家》等,组织或参与编著文学文化书籍多部。


     (施  昱,钟山文学沙龙主要发起人之一,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二期民族班学员,文字见于《贵州日报》《西部散文》《雪莲》等报刊杂志,已出版个人文集三部,参与编著书籍十余部。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