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黑土地的梦

 二维码 343
发表时间:2017-03-03 15:55作者:蒋巍来源:中国新闻网网址:http://www.xnwenxue.com/h-nd-616.html#_np=2_932

  

  历史遗留的一个问号

  那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的秋日,我走向绥化大地,曾经一望无际的青纱帐已经化为丰收的金黄,在蓝天下闪耀着翻卷着,海一样雄浑壮阔,城市成了金浪中升起的亮丽岛屿。

  如画的风景年年相似。其实一波新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已在绥化悄然展开,不过不再是急风暴雨的方式和行政命令的强力推进,一切以自然的、温情的方式发生着,一切尊重人民的意愿和选择。正如党的十八大所具有的继往开来的意义,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命题,中国的改革也在深入、持续地前进,并深刻回答着不同发展阶段的提问与要求。

  改革之初,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的一纸生死状震动了中国,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洪潮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开了死气沉沉的“大帮哄”体制。这股风吹到黑龙江已经有些晚了。1983年秋,绥化地区肇东县的五里明村通过抓阄儿大会,把生产队的耕地和所有生产资料分光了,3户一匹马,5户一头牛,连扫帚、锹镐、犁杖、绳子都拆分到户,8个猪槽子不够分的,干脆分别锯成3截让农户抱回家,那种全家老小齐上阵的热闹场面比新中国成立初的土改还激动人心。3天后,生产队寸草不剩,完全解体了。傍晚,26岁的生产队长徐凤玉对村民说,今后用不着敲钟叫大家下地干活了,队部门口挂着的那块铁犁片我就抱回家做个纪念吧。

  那个夜晚,全村许多间漏风漏雨的茅草房响起阵阵欢声笑语,下了岗的生产队队长徐凤玉却蹲在自家土坯房的院里,瞅着那块锈迹斑斑的破犁片抱头痛哭了一场。他心疼的不是队长职务,而是这个刚见起色的生产队。他当队长没几年,拼死拼活领着社员把工分分值干到4元多,这在当地算是个先进典型了,怎么一夜之间就拆光分光、彻底散伙了呢?他很痛苦,想不通。这种思想状况显然有点落伍了,跟不上形势,不过高中毕业的他还想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广播里说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现在把耕地划成“豆腐块”分给农户单干了,将来现代化的大农业怎么搞啊?

  很快,徐凤玉看到,分田到户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粮食连年大增产,中国人终于可以吃饱饭了,再加上发展副业外出打工,庄稼院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可是,眼瞅着城市的现代化像楼群疯长、车流奔涌一样突飞猛进,农村发展显然缓慢许多,专家说那叫“徘徊”。那么,农村现代化的出路在哪里?未来的农业是啥样?他还是想不明白。但他知道一个大道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肯定办不成现代化!

  中国农业向何处去?这是历史遗留的一个巨大问号,13亿中国人要从根本上保障自己的粮食安全,必须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

  答案在哪里?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答案就蕴藏在人民无穷的创造力之中。


  一个老兵的“根据地”

  许彦彬又黑又瘦,一脸风吹日晒奔波四方的痕迹。1995年,当兵7年的他复员回到家乡肇东市向阳乡中心村。那时全村土地已经承包到各家各户,没他的份儿了。一个年轻的爷们儿总不能靠老爹养着啊!许彦彬找到乡里于书记说,我看乡政府前面有个土体育场,每年春天开一次运动会,平时就没用了,能不能租给我种点什么,来年春天我再压平夯实还给政府。于书记说,军人保家卫国有功,解甲归田了就应当有田嘛!

  许彦彬从小好学,脑瓜灵通,在部队“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中学过不少农科知识、栽培技术。他见家乡人清一色种的是大苞米,一亩地赚上一二百元就不错了,心想,肇东前靠哈尔滨,后靠大庆,种瓜果蔬菜肯定能大捞一笔。他于是跑到省农科院买回1000棵号称“圣女”牌的优良小西红柿秧苗——那时小西红柿还是稀罕玩意儿,此外还种了些西瓜、甜瓜。入秋,体育场开出的27亩地让许彦彬足足赚了1.5万元,第二年开完运动会,他又赚了2万多元。

  那时农村还是“万元户”走红的时代,体育场距乡政府不远,来往人多,复员兵许彦彬居然把它变成瓜果飘香的大菜园子,而且一年就成了“万元户”,消息传开,十里八乡的乡亲们眼馋得要命,纷纷跑来向他请教。许彦彬借机在体育场门口摆了个摊床,一边卖瓜果一边传技术,一边赚钱一边当“活雷锋”,遇到三姑二大爷还掏钱请吃一顿东北大炖菜。几年下来,瓜菜风压倒大苞米,邻近几个乡有3000多亩地改种了瓜果蔬菜,许彦彬的家自然成了“技术咨询中心”,从早到晚“热线电话”响个不停。收获季节,来自东三省和南方的商贩潮涌而至抢购抢运,临乡公路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红红绿绿的瓜菜成吨地拉走,花花绿绿的票子成捆地塞进农民的腰包。

  乡亲们笑了,许彦彬的脸色却凝重起来。他看到瓜菜多了,农民争着卖,商贩压价收,乡亲们增产不增收。2000年春,他找到乡政府,说想把种瓜菜的乡亲们组织起来搞个“协会”,统一购种肥农药,统一销售,统一搞个商标打品牌。乡领导大为高兴,说全力支持!

  于是,富起来的许彦彬自掏经费办起了“向阳乡瓜菜协会”,数年间发展会员近3000名,乡农业技术站聘请他当了第二门市部的义务经理。每到耕作时节和冬闲时候,他请来省城的专家教授给乡亲们讲科学种植,前来听课的农民最多时达五六百人,有文化的拿小本子使劲记,没文化的支着耳朵使劲听,许彦彬看到乡亲们这样好学,大受鼓舞,干脆中午管一顿免费午餐。结果来吃免费午餐的人越来越多,体育场成了没有围墙的“农技大学堂”。乡干部们感慨地说,分田到户以来,从未见过这么多的农民自愿来开会听课。

  信息是致富之源,此后向阳乡瓜菜协会在全国几大城市招聘了市场信息员,2004年,许彦彬发现各地批发西瓜种子量减少近一半,他立即鼓动会员增种西瓜5000多亩,结果“西瓜户”都大赚了一把。2007年,4000多亩番茄突遭疫病,农民忧心如焚,许彦彬立即与杜邦公司上海总部联系请求救援,该公司派专家飞赴绥化,深入田间会诊开方,协会出资雇用8辆大客车,将数百名瓜农拉到现场“面受机宜”,结果药到病除。

  所有这一切协会活动,全是普通农民许彦彬自费操办的!

  加入协会的菜农越来越多,瓜菜成熟之时,邻近向阳乡的公路两侧绵延3公里,全是堆积如山、琳琅满目的瓜果蔬菜摊,人流如潮,车马如流,这段贯通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的公路成了肇东市最大的瓜菜批发市场。2005年,在市、乡政府的支持下,许彦彬联合5个实力雄厚的会员,成立了“向阳乡瓜菜合作社”,大家决定集资140万元,征地建房,在路边搞个正规化的瓜菜批发大市场。许彦彬跑到市工商局登记注册,工商局干部摸摸脑袋为难地说,你这事儿挺新鲜,我们没遇到过,没法儿给你办手续,你就先干着吧。

  在拥有586万人口、辖1区9县的农业大市绥化,第一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就这样“非法”创办起来。经注册的“向阳花”品牌无公害瓜果蔬菜由此声名大振,哈尔滨、沈阳、大连、上海,包括海南等一些大中城市成为主销阵地。目前,“向阳乡瓜菜合作社”批发市场年交易额8000多万元,社员种菜3万余亩,交易量近10万吨,是绥化市最大的绿色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不过,由于批发市场征地和投资花费巨大,开张后仅收取很低的服务费,合作社5个股东都亏了,有的两口子为此吵得不可开交,许彦彬赔进去近30万元。乡亲们说他是“专理事、不挣钱的理事长”,可十几年来和他打交道的农民成千上万,没一个上访告状的。


  “黄麻子”和“白胖子”

  分田到户30多年来,特别是农民免交农业税以来,广袤的乡村大地似乎一片寂静,亿万农民各忙各的小日子,各奔各的致富路,春来秋去,村里大槐树下的空场地落满麻雀,除了三年一度民选村干部,村民开会成了稀罕事儿。

  城里人不知道,近些年,农民自发召开的会议突然多了起来。

  2006年,望奎县东郊乡李亚文的女儿考上大学,可2000元学费怎么也凑不齐。亚文找到张姨求援,说着说着眼泪就下来了。张姨种了多年马铃薯,有点积蓄,当即掏出2000元,然后建议说,你家孩子那样优秀,将来还有用钱的时候,你穷成这样,不如跟我一块种土豆弄点外快吧,我先借你1000元的股。走投无路的李亚文只好同意试试。到了秋后股金不仅还上了,还分了700元的红利。兴奋异常的李亚文思路大开,她通过亲戚在二龙山农场租下200亩地专种土豆,年底和张姨各收入2万多元。她想,自己和张姨闯出一条致富路,但单打独斗规模毕竟小,为什么不带动乡亲们一块干呢?恰逢2007年国家通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实施,李亚文受到启发,动员了18个大户入股集资300万元,集中耕地670亩,成立了东郊乡“顺达马铃薯合作社”。那是2008年春天的一个夜晚,停电,18个股东集中在村委会的破会议室里,摸黑开了成立大会,李亚文当选理事长。“那以后,我们几乎每月开一次会,不是理事会就是监事会,”李亚文说,“分田到户以后,农民都不愿意开会了,可合作社成立后,大家特别愿意开会,因为一切都是民主决策,一切财务账目都公开透明,开了会大家心里就踏实了,每次会开得热热闹闹,会后大家还实行AA制,喝顿‘团结奋斗酒’。”

  按照国家相关法规,顺达合作社制定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以吸引广大农户:所有国家惠农补贴一分不动全归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合作社与农民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保证每亩纯收入900元;实行多收多得,售后二次分红。因土质好、耕作细、管理严,品种也选得好,顺达合作社的品牌“黄麻子”土豆很快红透半边天,产品远销大江南北,全国着名的食品加工企业“上好佳”闻风而来,决定把这里定为原料基地,全面实行订单生产。2011年,顺达合作社种植土豆17000亩,横跨4个乡镇,社员平均获利36万元,18个股东各获利40多万元。不久前,李亚文又主持股东开了个会,她说,现在咱们富了,不能忘记那些特困户、伤残户,明年咱们帮着他们把地种起来,全包代管,让所有乡亲都过上好日子!

  就在“黄麻子”土豆诞生之际,兰西县又冒出个“白胖子”土豆。

  向阳村紧靠兰西县城,村主任徐文武当过9年民办教师,年“薪”970元,因收入低他回村当了农民。此人获得过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的函授文凭,又熟悉农村情况,在村里算是见多识广的“高级知识分子”,2005年顺利当选为村民委员会主任。2007年,镇领导找到他说,国家鼓励村民联合起来创办合作社,搞土地规模经营,你能不能鼓捣鼓捣?徐文武一听就知道这是大好事,他找到党员李树德,两人都是能人,晚上坐炕头一合计,咱村紧靠县城,外有公路,如果搞个蔬菜合作社,比种大苞米来钱快多了。两人联合了11户有实力的村民组成马铃薯合作社,吸收了近百户社员搞统一经营。集体大宗采购,种肥农药的价格立即下来了;土地规模机耕,比单干户每亩成本下降5元,省下的劳力外出打工或在合作社劳动,可以再挣一份工钱。可东北冬季漫长,怎么能掌握作物生长期呢?经市里农科部门指点,他们引进了马铃薯“扣膜育芽”技术,每年3月还是冰雪世界,他们先在室内育芽,5月栽秧,7月收获,然后迅速整地,再种一茬秋白菜,东北传统的一季作物由此变成两季收获,1亩效益顶5亩。社员们欢天喜地,纷纷跟着效仿。徐文武说,一到3月你进村看吧,家家炕头、地上摆满育芽的瓦盆木箱,密得插不进脚,炕上这头睡觉,那头是育芽箱,“好像夫妻搂着土豆芽子睡觉呢”。兰西县是肥得流油的黑土地,土豆长得又大又圆,表面平整,个头均匀,吃起来起沙,带甜味儿。镇党委书记高维国说,这么好的土豆得起个好名字,便于打市场。他领着大伙儿琢磨商议了好几天,最后经投票表决,定名“白胖子”。纯绿色、无公害的“白胖子”迅速打响,销路直达长江两岸,订单生产供不应求。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局也成了他们的“义务宣传员”,说我们机关食堂主打土豆食品就是“白胖子”。

  2011年,这个合作社拥有社员440户,经营土地面积15100亩,社员每亩收入8200元,比种植苞米的单干户增收14倍。农民富了,全村搞起新农村一期建设,依山而上盖起一排排别墅式新房,外墙是咖啡色,楼顶是红铁皮,每套房100多平方米,楼间宽敞疏朗,林木葱郁,结果被村民抢购一空。2011年村里搞选举,徐文武再次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李树德高票当选村支书。我问,你们既是村官又是合作社的头儿,村民会不会怀疑你们搞猫腻?徐文武笑着说,村民入社自愿,退社自由,财务收支全部公示,一切决策民主讨论,你搞不正之风,社员就退社,合作社还办得下去吗?


  大农机进了小村庄

  贾洪涛,18岁外出打工时是个小瘦猴,裤袋里藏着50元活命钱,35岁回乡时宽额方脸,膀阔腰圆,是拥有数百万资产的物流业老板,在北京、石家庄、海口设有营业点。2005年秋,他开着光亮闪闪的本田轿车回到绥化市北林区的永兴村看望父母,刚下过一场秋雨,道路泥泞不堪,车陷在泥水坑里不能动了,叫来两台四轮子,用了两个小时才把轿车拽出来。回到家,当过几十年村干部的老爸瞅着一身西装革履的儿子和轿车成了泥猴,脸色很沉重,他心疼的不是儿子和车,而是全村的乡亲们。老人说,村里情况你都看到了,家家过着穷日子住着泥草房,好姑娘都嫁到外面,光棍剩下一大把,你在外面发达了,有本事也有本钱了,还是回来帮帮乡亲们吧。

  听了父亲的话,贾洪涛毅然决定留下来,领着父老乡亲闯一条致富路。镇领导很支持,指定他当村“负责人”。第一次开村民大会,掌声很热烈,他脸涨得通红,憋了半天不知讲什么,只说了几句“我一定好好干”之类的话,人和汗就一块下来了。要致富先修路,他没告诉妻子,私下拿出80多万元为村里铺了10条砂石路,接着打了48眼机井,修整了数千米水渠,安装了进村电视和10台电脑,网线把大大的永兴村和小小的“地球村”全面连接起来——世界因此变得扁平了。

  当时永兴村村干部平均年龄55岁以上,开会就咳嗽,出门就喊累,上炕就捶腿,而且论资排辈都是他的“二爷三伯四舅父”之类,根本支使不动,贾洪涛挑了5个年轻的治安员帮他打理事务,两年后经村民“海选”,老爷子全部进入“顾问委员会”,5个治安员都当了村干部,永兴村虎虎生风了。贾洪涛乘势而上,又相继组建了蔬菜合作社、现代农机合作社和烤烟合作社,全村688户全部入社,17200亩耕地全部由合作社规模经营,由农民群众自愿发起、真正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合作化运动”在永兴村产生。2011年,永兴村4个合作社总收入1500万元,拉动村民增收2336万元,当初只有贾洪涛的一辆轿车,如今全村轿车、越野车、客货车达200多辆,一栋栋造型优美的新社区楼房也拔地而起。

  我问,现在有些农村脱离实际过快城镇化,农民“被上楼”,给生产生活造成许多困难,你那里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吗?贾洪涛说,只要把合作经济搞起来,土地实现连片代管、规模经营,现代大农机用上了,农民可以离开土地另谋职业,他们当然愿意上楼!再说我们7个村进驻新社区,可增加复垦耕地2万多亩。以往村里家家都有个大菜园子,其实吃的少扔的多,浪费了大量土地资源。农民上楼以后大片土地腾了出来,这对国家粮食安全是多大的贡献啊!

  他说的太对也太好了!在座许多干部农民热烈鼓掌表示赞同。

  在绥化生机盎然的广阔绿野上,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千百个乡村能人、种地大户、被群众认可的村组干部先后涌出,成为引领广大农民走向现代化大农业的新一代致富带头人,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理事长”。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绥化市“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支持,市场引导,大力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的经验给予高度评价。

  绥化市委书记朱清文身材高大,嗓音洪亮,走路大步流星,虎虎生风。到任以来,他的大嗓门儿喊得最多最亮的就是“发展合作经济,推动规模经营,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两年来,全市农业合作社迅速发展到3000多家,拥有众多大型农机、价值达千万元以上的农机合作社从几十家跃升至219家,作业覆盖面积占全市耕地四分之一,2011年全市粮食产量306亿斤,比上年增产37亿斤。下乡访谈时,我和朱书记一起走在田间路上,他顺手摘了一片草叶含在唇边,吹起欢快的歌哨。看得出,面对这片正向现代化大农业阔步迈进的沃野,他的内心响彻激情而昂扬的旋律……

  数千年里,牛拉犁一直是中国农村的缩影。

  改革开放30余年,小四轮拖拉机一直是中国农业生产力的象征。

  新世纪到来,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民自发组织的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涌现在乡村大地,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这是“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这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体系中,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正在汇聚起前所未有的集体智慧和能量,分散经营的广大农民正在重新集结起来,数字化大型农机具正在隆隆开向连年增产的绿野。毫无疑问,这是打造现代化、产业化绿色农业的希望所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这是一个极其伟大、令人激动的新的历史发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勇敢创新,是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积聚了30多年巨大能量的农村生产力由此将获得极大解放,并为现代化大农业的进军开辟广阔的前进道路。

  历史的问号已经破题。

  梦想不再遥远,她正在绿野上飞翔。


上一篇伏击桃花
文章分类: 纪实文学
分享到: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