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两首古诗在抗疫中“复活”

 二维码 11013
发表时间:2020-02-23 11:22作者:李成生来源:云南日报网址:http://www.xnwenxue.com

  


  连日来,古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成为“热词”,讲述抗疫斗争以来诸多感人故事。新闻报道各个省市驰援抗疫前线防护物资上常写“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伊朗外长拉扎夫在推特里引用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句,表示“无论何时何地,伊朗始终与中国站在一起”;最近一批从日本捐赠过来的医疗物资上以红色汉字标注:“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表达了人类携手战胜疫病的决心。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出自《诗经·国风·秦风·无衣》,全诗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句浅白铿锵,读之让人精神振奋。

  历代文学评论对此诗有两种解读:讽刺君主好攻战;赞美将士舍生忘死。前一种解读的代表主要有三家:汉代毛亨的《毛诗故训传》、郑玄的《毛诗笺》、唐代孔颖达所作的《五经正义》。

  孔颖达研读《春秋》,发现秦、晋两国数次征战,秦康公好攻战,百姓作诗“刺”其穷兵黩武。《毛传》认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上与百姓同欲,则百姓乐致其死。”郑《笺》说:“此责康公之言也。君岂尝曰;‘女无衣,我与女同袍’乎?言不与民同欲。”“及于王法于是兴师之时,则曰:修治我之戈矛,与子百姓同往伐此怨耦之仇敌。不与百姓同欲,而唯同怨,故刺之。”这些解读都将“岂曰”理解为反问句,即百姓责问康公。

  宋人朱熹在《诗集传》中分析秦人风俗认为:“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然本其初而论之,岐丰之地,文王用之以兴二南之化,如彼其忠且厚也。秦人用之未几,而一变其俗至于如此,则已悍然有招八州而朝同列之气矣。何哉?雍州土厚水深,其民厚重质直,无郑、卫骄惰淫靡之习。以善导之,则易以兴起而笃于仁义;以猛驱之,则其强毅果敢之资,亦足以强兵力农而成富强之业山东诸国所及也。后世欲为定都立国之计者,诚不可不监乎此。”也就是说,秦人一向尚武,励精图治,“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是乐于战斗的秦人“平居而相谓”,相互鼓励,并作歌鼓舞士气。而且该诗回环往复,极具鼓动性。近代学者程俊英、余冠英等都从此说。

  大约在1300年前,崇敬佛法的日本长屋王缝制了千件袈裟,布施给唐朝众僧。袈裟上绣着四句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鉴真和尚听闻此偈,很受触动,决定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唐大和上东征传》载:“日本国长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来施此国大德众僧,其袈裟缘上绣着四句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思量,诚是佛法兴隆,有缘之国也。今我同法众中,谁有应此远请,向日本国传法者乎?” 当日僧荣叡、普照请鉴真大师东渡日本传戒时,许多弟子俱有“难色”,大师便以长屋王的袈裟诗来劝服他们。

  异域,不同的疆域;风月,清风明月,指自然景物;佛子,受戒的和尚,又为菩萨之通称;来缘,佛家用语,指来世的缘分。本诗收录《全唐诗》卷732—11,其下注云:“长屋,日本相国也。”是作者汉诗中较好的一首。

  长屋王的这首诗表达了佛家广结善缘愿望,也证实了中日两国人民睦邻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将诗句写在援助物资上,比“加油”口号文雅,而且使受助者倍感温馨。


文章分类: 热点话题
分享到: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