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康志煌||台州府城历史名人赋(1)

 二维码 552
发表时间:2019-11-05 14:03作者:康志煌来源:西南文学网


江左邑城,浙东邹鲁(2)仙子之邦,陶钧之土(3)。临海钟灵,台州设府。兰芽出于侯门,骥子生于筚户(4)。晋唐以来,名人历数(5)。至如城隍悃悃,佑帝匡民;屈坦蒸蒸,辞官伴母(6)。佳名冠于孙吴,美德留于善簿(7)。多方致仕,任旭研文;一檄流芳,宾王讨武(8)。蜚声于东晋高层,梦笔乃初唐砥柱(9)。丰才之顾况,碧岑泼墨乃求官;“三绝”之郑虔,红叶肄书而空宇(10)。离离俊彦相承,后学为之鼓舞焉!

至于赵宋北南之代,颇多炳耀之英。伯端修内以悟真,道南初祖;颐浩抗金而遭劾,复位侈卿(11)。退老良谋以气顺,还童玉律乃神盈(12)。钱暄治水于东湖,立功一等;陈克彪词于华夏,扬临首名(13)。双谢宋皇之后盾,二徐台学之头兵(14)。表表说斋,书刻犹藏于日本;悛悛秦鲁,家资尽献于军营(15)。志图远大,才气峥嵘。自然添彩于府城也。

于是元至明清,人豪再现(16)投湖诏后,忠建文帝之樵夫;中槊阵前,报蒙元朝之兼善(17)季潭住于天界禅,子豫修于翰林院(18)精良之器,元敬发明;威猛之师,二华训练(19)。谭戚心齐,倭兵胆颤。匡襄抗日,士琦朝鲜垂芳;记载观华,士性神州览遍(20)兰洲绩厚而教兴,芝圃寿长而人羡(21)。陈炜乃清乃烈,行法“一鞭”;颐煊且著且研,成书百卷(22)。频造栋梁,甚多遗绚哉(23)!

如斯逮于民国,不乏才贤。瀛海同盟,文庆反清之战士;治河大略,映光灌顶之佛缘(24)。百福空军之首名司令,士元巨笔而多报主编(25)。著述等身,朱洗倾心于科普;揆持通讯,观澜戮力于农研(26)。噫!其勋赫赫,其意拳拳。卅三名士,同题府城史之诗耳!

一、说明:正文共492字(不含标点和注释符)。赋依《平水韵》。33位名人全写入。因讲究平仄、对仗等,有的地方用名人的字或号。


  二、注释:(1)【台州府城】台州府城位于临海市古城街道。二千年来,临海一向为台州经济与文化中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养育状元5人、进士357人。得天独眷,名倾江左,素有“小邹鲁”之谓。(2)【江左】即江东。【邑城】县城。语出自清叶梦珠《阅世编·建设》:“邑城正阳道院,俗称“水仙宫”,因其庙内供‘水仙五圣’像也。”(3)【仙子之邦】南宋文天祥曾作诗赞临海曰:“海山仙子国,邂逅寄孤蓬,万象图画里,千岩玉界中。”【陶钧】①指天地造化。语出自唐房玄龄等合著的《晋书·乐志上》:“四海同风,兴至仁。济民育物,拟陶均。拟陶均,垂惠润。皇皇群贤,峨峨英隽。”②比喻陶冶、造就。语出自南朝梁沈约《宋书·文帝纪》:“将陶钧庶品,混一殊风。”【陶钧之土】文中指临海是造就人才之地。(4)【兰芽】兰的嫩芽,常比喻子弟挺秀。语出自南朝梁刘孝绰《答何记室》诗:“兰芽隐陈叶,荻苗抽故丛。”【侯门】①诸侯之门。语出自唐刘禹锡《学阮公体》诗之三:“侯门有仁仪,灵台多苦辛。”②指显贵人家。语出自元无名氏《连环记》第二折:“俺只道侯门一入如天远,谁承望汉刘晨误入桃源,枉着你佳人受尽相思怨。”【骥子】比喻英俊的人才。语出自唐李大师、李延寿的《北史·裴延俊传》:“二子景鸾、景鸿,并有逸才,河东呼景鸾为骥子,景鸿为龙文。”【筚户】用荆条竹子树枝编成的门,形容穷苦人家所住的简陋的房屋。(5)【历数shǔ】列举;逐个说出。语出自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元年》:“因历数大臣过失。”(6)【悃悃】忠诚貌。语出自《楚辞·卜居》(战国屈原等撰,西汉刘向等编辑):“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王逸注:“志纯一也。”【屈坦】又称屈惠坦,生卒年不详,临海郡第一任郡守,是台州民间的城隍,为三国孙吴尚书仆射(相当于丞相)屈晃之子。三国吴孙皓继位,感念屈晃“志匡社稷,忠谏亡身”之德,封其子屈坦为临海太守,但屈坦无意仕途,一心侍奉母亲隐居临海。屈坦生来便与众不同,颇有神异,能呼风唤雨,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在民间颇有口碑。至唐武德四年(621)设置台州时,占用屈氏故居为州治,遂奉屈坦为城隍。据说屈坦被尊为城隍爷之后,十分尽职尽责,台州境内凡遇水旱之灾,官民“祷祈多验”。南宋陈耆卿的《嘉定赤诚志》就确有其事地记载:“国朝政和中,以范守祖述请雨立应。”甚至连为躲避金兵而南逃至台州的宋高宗赵构,也曾受到过这位城隍爷的“庇护”。【蒸蒸】①纯一宽厚貌。语出自东汉班固编撰的《汉书·酷吏传序》:“而吏治蒸蒸,不至於姦,黎民艾安。”②孝顺。语出自南朝梁萧统等编的《文选·张衡<东京赋>》:“蒸蒸之心,感物曾思。”薛综注:“《广雅》(三国魏张揖撰)曰:蒸蒸,孝也。”(7)【善簿】迷信称阴间记录人生前行善事迹的簿册。语出自清末满族旗人费莫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那判官禀道:‘此人善簿堆积如山,恶簿并无一字。’”

(8)【多方】文中指任旭用多种方法来辞官。【致仕】辞去官职。语出自战国齐人公羊高的《公羊传·宣公元年》:“退而致仕。”何休注:“致仕,还禄位於君。”【任旭】(?—327):他立操清修,不染流俗,郡守蒋秀请为功曹,秀居官贪秽,每不奉法,旭正色苦谏,不纳,谢去,闭门讲习,养志而已。久之,秀坐事被收,旭狼狈营送。寻察孝廉,除郎中,州郡仍举为郡中正,固辞不就。东晋元帝先后4次召任参军、祭酒等职,或推患病,或借母丧,坚辞不出。明帝继位,又征任给事中,仍坚辞不就。太宁三年(325)三月,再次征任博士,诏曰:“临海任旭,并洁静其操,岁寒不移,精研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终未出仕。【宾王】骆宾王(约619—?)唐嗣圣元年(684)春,他由临海进京。当年九月,武则天废中宗自立,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参与其中,起草了《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当武则天看到此文,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皇然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武则天感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9)【蜚声于东晋高层】任旭因其高尚的情操,深厚的文学造诣,在东晋高层社会中颇具声望。他位列《晋书·隐逸传》,是见于正史的第一位临海人。【梦笔乃初唐砥柱】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七岁能诗,号称“神童”,后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亦以为绝唱。调露元年(679)授长安主簿,入朝擢为侍御史。

(10)【丰才】犹多才。语出自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八:“杨文叔先生,讳绳武,癸巳翰林,丰才博学。”【顾况】(约727约815),中唐诗人、画家、鉴赏家。唐至德二载(757)登进士第,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乾元年间为画临海山水,求知新亭监(新亭盐监设于临海,是当时江南十大盐监之一)。《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一十三·画四》之《顾况传》记载:“顾况,字逋翁,文词之暇,兼攻小笔。尝求知新亭监,人或诘之,谓曰:‘余要写貌海中山耳。’仍辟善画者王默为副知也。”【郑虔】(691—759),他少时即聪颖好学,资质超众,曾困居长安慈恩寺,学书无钱买纸,见寺内有柿叶数屋,遂宁市借住僧房,日取红叶肄书,天长日久,竟将数屋柿叶练完,终成一代名家,成为士林佳话。开元初任率更寺主簿、左监门录事参军,开元中授协律郎。天宝九年,玄宗置广文馆于国子监,诏授郑虔为广文博士,时称郑广文,唐玄宗称其诗、书、画为“郑虔三绝”。郑虔是盛唐著名文学家、诗人、书画家,又是一位精通经史、天文、地理、博物、兵法、医药近乎百科全书式的一代通儒,诗圣杜甫称赞他"荥阳冠众儒"、"文传天下口"。(11)【伯端】张伯端(983—1082),道教南宗初祖。人称“悟真先生”,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之一。所著《悟真篇》是道家炼养思想的总成,是南宗的代表著作,主张以内丹为修道途径,按照万物化生的法则,反其道而修炼自己的精、气、神。还吸取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来说明内丹的修炼方术,并加以深化和发展,使之成为内丹学说的理论基础。【颐浩】吕颐浩(1071—1139),南宋初年名相。靖康二年,金军攻破东京汴京,赵构为金兵避追赶,率宰相吕颐浩、参政范宗尹等一行人来到临海章安,驻足18天。吕颐浩曾先后二次罢相都来到台州临海。第一次在建炎四年(1130)四月二十五日,吕颐浩因献“航海避狄”计被诬为“一昧避敌,为金人所轻”,加之自然灾害等原因遭人弹劾,主动请辞后,徙居临海。吕颐浩力主抗金,但屡遭秦桧诬陷,第二次被罢相后,携全家回临海寓居“退老堂”。建炎三年(1129年),吕颐浩任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同年,苗傅、刘正彦兵变,高宗被迫退位。吕颐浩与张浚、刘光世、韩世忠等将领率军勤王,平苗刘之乱,迎高宗复位,立下大功,先拜尚书右仆射,复迁左仆射。【侈卿】指大臣,重臣。语出自《国语·周语中》:“今郤至在七人之下而欲上之,是求盖七人也,其亦有七怨。怨在小丑,犹不可堪,而况在侈卿乎?”(12)【退老】吕颐浩遭人弹劾,主动请辞,回临海寓居“退老堂”。【还童玉律乃神盈】指张伯端道教内丹修行就是积聚能量疏通自身经络,练功时间越长,正气越多,病、邪、秽气等不干净气态自然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从而内气充盈,病气无存,达到神清气爽的精神状态,能量互相感应形成人体生物场,与宇宙不断重叠,直至合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13)【钱暄】(1018—1085),据《台州府志》记载,钱暄于熙宁四年十一月以光禄少卿知台州,当时临海城池水患严重,百姓谈水色变。钱暄组织军民在崇和门外三十步船场水军营(东湖前身)大力开展迁城凿湖之举,几经经营后,既为临海清除了水患,还为临海留下了一座风光旖旎的人文公园——东湖。今日东湖东侧尚有一条钱暄路,即为纪念他而命名,其路基就是由东湖挖出来的泥土堆积成。【陈克】(1081—1137),是临海扬名全国的第一位词人。早年的诗,文辞优美,风格近温庭筠和李商隐,在宋诗中另为一格。他的词写得更好,佳作多多。清李慈铭在所著《越缦堂读书记》一书中,论赞其词“在北宋诸家中,可与永叔(欧阳修)、子野(张先)抗衡一代,虽所传不多,吾浙称此事者,莫之先矣”。【临】临海简称。(14)【双谢】指谢深甫和谢道清。谢深甫(1139—1204),南宋临海人。庆元六年(1200)拜右丞相,后因孙女为宋理宗皇后,追封鲁王,临海有“谢鲁王”路及村名。宁宗称之“守法度,惜名器”。他为相稳健,以少傅致仕。谢道清(1210—1283),临海人,宋理宗赵昀[yún]皇后,右丞相谢深甫孙女,初封通义郡夫人,宝庆三年(1230)九月进贵妃,十二月册为皇后。后既立,贾贵妃专宠;贵妃薨,阎贵妃又以色进。谢道清处之裕如,略不介怀。太后深贤之,而帝礼遇益加焉。德祐二年(1276),元军兵临宋都临安,谢道清知大势已去,为不致都城临安生灵涂炭,抱着5岁的宋恭帝,带着南宋皇族出城跪迎,向元军统帅伯颜投降。【二徐】指徐中行和徐庭筠。徐中行(?—1123),北宋末年理学家、教育家。因目睹时局腐败,一生隐居乡里,致力于教授学生,东瓯各地学子,纷纷来投,时评“乡邦远近来学者肩摩袂属”,台州各地俱闻贞定先生笃行雅言。徐庭筠(1095—1179),徐中行第三子,秦桧当国时,他去参加科举考试,交了白卷,并提出五点其不足以为中兴的理由,自此与仕途绝缘。他在家里,与父亲一起,以教书为业。与他们同时代的陈瓘认为正是二徐的贡献,所以“台学之盛,获冠畴者。”南宋淳熙年间,朱熹至台州,特拜二徐墓下,并题诗有‘道学传千古,东瓯说二徐’之句。”(15)【表表】卓异,特出。语出自唐韩愈《祭柳子厚文》:“子之自著,表表愈伟。”【说斋】唐仲友(1136—1188),又称说斋先生。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兼中宏辞,通判建康府。召试,除著作郎。疏陈正心、诚意之学。出知信州,以善政闻,1180年移知台州。乾淳之际,婺学最盛,东莱兄弟以性命之学起,同甫以事功之学起,而唐仲友则为经制之学。1181年修建中津浮桥,同年修缮白鹤山灵康庙,台州学宫(官学)。1185年修缮桐山桥,捐款二十七万文,占修桥资金三分之一,而死时家中贫困。著有《六经解》《帝王经世图谱》《说斋文集》。其刻书活动主要是南宋淳熙间(11741189)知台州在临海时,所刻之书有《荀子》《杨子法言》《中说》《昌黎先生集》《后典丽赋》等。其中《荀子》二十卷于淳熙八年(1181)在临海台州任上所刻,人称“宋椠上驷”,“雕镂之精,不在北宋蜀刻之下”。现日本尚有藏本,举为国宝。【悛悛】谨厚貌。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论》:“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秦鲁】秦鲁国大长公主(1047—1133),宋仁宗第十女,初封庆寿公主,宋高宗时改封为秦鲁国大长公主,享年八十六岁,是中国历史上少有长寿的公主之一。治平四年(1067)下嫁右领军卫大将军钱景臻(钱暄之子),靖康之难时举家随高宗南迁。国难之时,公主支持高宗继位,数输家资以充军费,高宗甚为感念。绍兴四年,高宗把台州临海城内的美德坊赐给公主居住,钱氏家族从此在临海定居,成为台州的名门望族,随公主一同来到临海的尚有“钱镠[liú]铁券”、钱氏大铜瓶、金涂塔三件钱氏之宝,其中“钱镠铁券”作为国宝级文物,长留台州临海767年。这位历经七朝皇帝的资深公主去世,高宗“辍朝五日,幸其第临奠,诏子孙皆进官一等,谥曰贤穆”(《宋史•公主传》)。(16)【人豪】人中豪杰。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於此时而不成封侯之业者,非人豪也。”(17)【樵夫】东湖樵夫,不知姓名,采樵东湖上,日负薪入市,口不二价。燕王朱棣破南京,建文帝朱允文焚宫不知所终,朱棣即位,建文朝大臣大多为朱棣所杀,殉难者众,情形惨烈,史称”壬午殉难“。秋,成祖登极诏至临海,湖上人相率县庭听诏,归语樵夫曰:“新皇帝登极矣。”樵夫愕然曰:“建文皇帝安在?”答曰:“阖宫自焚。”樵夫大哭,遂投湖中死。东湖内樵夫祠,历经岁月,屡圮屡修,万历十二年(1584),知府张会宗、知县周孔教疏浚东湖,徙祠于湖之北。清康熙十八年(1679),知府鲍复泰浚修东湖,重修樵夫祠并祀方孝孺于右,改为“双忠祠”。2000年,临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再次浚修东湖,樵云阁得以复建,而樵夫祠则在旧址处,置一方质朴巨石,镌刻“樵夫祠遗址”五字,以记旧事。【兼善】泰不华(1304—1352),字兼善,元文宗赐名泰不华。元至治元年(1321)赐进士及第,授集贤修撰,转秘书监著作郎,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至正八年(1348),台州黄岩民方国珍为蔡乱头、王伏之仇逼逐,入海为乱,劫掠漕运,烧掠沿海州郡。十一年(1351)二月,泰不华任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十二年(1352)三月,朝廷征徐州,命江浙省臣募舟师首大江,国珍怀疑,复入海以叛。泰不华自分以死报国,发兵扼黄岩之澄江,被方国珍水军包围,临阵中槊死,年四十九。追赠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柱国,封魏国公,谥忠介,立庙台州,赐额崇节。(18)【季潭】宗泐[lè] (1318—1391),字季潭,临海人。八岁时趋临海天宁寺出家,十四岁剃度。二十岁时至杭州净慈寺,师从大欣笑隐。洪武四年(1371)明太祖征江南有道僧人,应召称旨,住天界寺。九年(1376)春太祖临天界寺,赞赏其博学通儒,呼为“泐秀才”,命“育发以官之”,宗泐不愿为官,太祖御制《免官说》以赐。诏举高行沙门,居其首。洪武十一年(1378)两度应命出使西域,归国后乃授僧录右善世,仍住天界寺。【禅】①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②指禅房。【子豫】秦鸣雷(1518—1593),字子豫,临海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殿试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参修《国史》《会典》。二十九年(1550)升左春坊谕德,后历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太常卿、礼部右侍郎等职。四十四年(1565)主会试。四十五年(1566)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总校《永乐大典》,教习庶吉士。

(19)【元敬】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诗人。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多种陆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借鉴东南抗倭的经验富有创造性地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二华】谭纶(1520—1577),号二华,军事家,抗倭名臣。谭纶初至台州时,郡兵几万人,皆巽懦,倭寇转战深入,如履无人境,或费千金,不能得一贼人首。嘉靖三十五年,倭寇三万从宁波来攻台州,谭纶设计以退之。面对武备废弛,人不知兵的战局,招募一千新兵亲自训练,严明法伍,“分数既明,进步齐一,未久即成精锐。”人称“谭家兵”。倭犯栅浦,亲率兵出击,“三战三捷”。谭纶一生“垂兵事三十年”,战果累累,在历次抗倭战斗中,“积首功二万一千五百”,常年与抗倭名将戚继光公事,并称为“谭戚”。(20)【匡襄】辅佐帮助。语出自明许仲琳(一说陆西星)《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八百诸侯称硕德,千年师帅颂匡襄。”【士琦】王士琦(1551—1618),临海人,明代军事家。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任山东参政,与总兵刘綎[tīng]从经略邢玠出兵朝鲜抗倭。《康熙台州府志》:“中途闻裨将杨元丧师,宣传倭且至,人情震恐,咸劝暂归全州,(监军)士琦大怒曰:‘强敌在前,有进死,无退生’……(西路酋)行长遁入海。……杀(中路酋)石曼子。……会关白平秀吉死,三路倭遁,朝鲜平。”据《章安王氏宗谱》所记,朝鲜朝野要为他“勒金石而垂丹青”,在全州立《去思碑》。20世纪后半叶朝、韩国政府代表团访华时,都曾提到王士琦援朝抗倭的事迹。【垂芳】留下芳香。比喻流传美名。语出自汉蔡邕《刘镇南碑》:“昭示来世,垂芳后昆。”【士性】王士性(15471598),临海人,人文地理学家、名臣旅行家、诗人。少年好学,喜游历。宦辙所至遍游五岳兼及各地名山大川,除当时的福建省外,两京十二省均留下他的足迹。所到之处,他对一岩一洞一草一木之微,悉心考证;对地方风物,广事搜访,详加记载,并成著作,有《广志绎》《五岳游草》《广游志》等,今有《王士性地理书三种》《王士性集》出版。谭其骧指出:“从自然地理角度看,徐胜于王,从人文地理(包括经济)角度看。王胜于徐。”(21)【兰洲】刘璈(1828—1887),字兰洲。刘璈在台州主政九年,功绩卓著。台州文人王棻[fēn]言“入国朝二百四十余年,守台者六十余人,以刘公治绩为最。”任内他修浮桥、建社仓、浚东湖、治城墙,极大地恢复和发展了太平天国运动后衰败的台州社会经济,同时对台州文教事业的重振更为后人所铭记,在其任内复建府学,修葺文庙、重建谭纶祠,拨款在京专设台州会馆,供台州考生赴京投考旅宿之用。重建、扩建、整顿充实书院32所,义塾89所,其时创立了三台书院即是今天台州学院与台州中学的前身。离任后光绪年间即出进士17人,其中临海8人,台州文教重新步入正轨。民国《台州府志》称此时“台之文教乃大振复。”【芝圃】王世芳(1659—1798),又字芝圃,临海东塍[chéng]岭根人。49岁中秀才,80岁选贡生,乾隆二十年(1755)官遂昌县训导,至三十五年(1770)112岁方离职退休,任上政绩斐然,史志传奇。得乾隆皇帝数次召见,并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三十六年(1771)两次受邀赴京为皇太后恭祝万寿,是选召臣中官职最小年龄最大者,深得皇太后恩宠,亲赏碧玉朝珠,大段荷包,乾隆皇帝亦赐世芳《百有十二老人诗》,加封国子监司业衔,并下旨在世芳家乡岭根村赐建“香山九老”木牌坊,以昭“升平人瑞”。一生历经顺、康、雍、乾、嘉五朝盛世,有子四人,孙十一人,曾孙五人,玄孙七人,来孙八人,晜[kūn]孙一人,一门七世同堂,旷世罕见。世人问世芳养生之术,答曰:“惟知屏思虑,节饥饱,顺天和而已。”(22)【陈炜】陈函煇(1590—1646)原名炜,临海人。崇祯七年进士,补靖江县令。他废苛捐杂税,行“一条鞭”法,减轻百姓负担,又完成赋额,设社学教育生员,当年有人中举;致力水利,疏浚河道,开辟良田,吏部考绩列第一。清顺治二年(1645)六月南京失守,时鲁王朱以海居台州,劝其监国,并侍监国至绍兴,任少詹事兼待读学士,后进东阁大学士兼礼、兵二部尚书。次年,江干兵溃,鲁王出奔。他返台州,哭入云峰山中,赋绝命词十首,自缢身死。甲申国变,函煇在籍,悬太祖高皇帝像于府堂,莅牲设誓,起义勤王。复移檄京师各镇,共举义旗。”【颐煊】洪颐煊(1765—1837),临海城关人。他少时苦志力学,读经不辍,拜入浙江学使阮元门下,深得器重,对其有“精研经训,熟习天文,贯穿子史”之评。阮元督两广,知颐煊优于文学而短于吏才,延请入幕,政务之暇,时常研讨经史百家学问。他一生研经辩史,手不释卷,勤于笔耕,著述甚多,著有《筠轩诗文钞》十二卷,《台州札记》十二卷,《诸史考异》十八卷,总计成书二十多种一百余卷。其所著《平津读碑记》八卷,堪称金石考据丰碑,极具考经通史之价值,其本人亦被誉为“乾嘉学派”之殿军,《清史·文苑》有传。(23)【遗绚】犹遗美(指遗留下来的美好风尚、德行等)。语出自唐房玄龄等合著的《晋书·孝友传序》:“採其遗绚,足厉浇风,故著《孝友篇》以续前史云耳。”(24)【文庆】王文庆(1882—1925),临海东塍岭根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结识孙中山、黄兴、陶成章,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投身反清救国革命活动,参与策划了湘赣、浙皖、广州黄花岗等历次反清起义。武昌起义成功后,他积极参与策划杭州新军起义,并亲率敢死队员投入战斗,先后率军光复杭州、南京等地。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他亦当选为临时参议会议员。1916年,他反对袁世凯称帝,组织浙江独立,被推举为省临时参议会议长,后任省长,民政长等职。1917年,他应孙中山之邀,南下广州策动粤浙两军联合护法,并当选为护法国会参议院议员,因积劳成疾在上海病逝。章太炎起草《祭文》,盛赞其功:“瀛海归来,浙局底定。名满东南,气慑藩镇。”临海城区文庆街即是为纪念他而命名。【映光】屈映光(1883—1973),临海东塍人。青年时加入光复会。1912年8月,任浙江都督府民政司司长,次年民政司改为内务司,任内务司长,后改为民政长。1918年初任段政府国务院顾问,并授“赞威将军”,成为北洋军阀中皖系人物。次年任山东省省长,修治黄河,著有《治河说略》。1924年宣布浙江独立。1929年受佛教密宗灌顶法,称为“法贤上师”,曾修订《大藏经》。晚年居台湾桃园大溪齐名寺。(25)【百福】周至柔(1898—1986),原名百福,民国革命军中将,去台湾后晋升陆军一级上将。1933年5月特选赴欧美各国考察空军教育,1934年7月回国,任中央航空学校校长,抗日战争时期兼任空军前敌司令部指挥,1946年任中国空军第一任总司令。【士元】项士元(1887—1959),临海城关人。1924年起先后任《之江日报》《杭州国民新闻》《杭州市报》社长、主笔,其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二十一补充师秘书,党部书记。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创办《救国晚报》,兼任杭州记者联合会常务,1944年参与省通志馆史料征编,任浙江省史志馆浙东办事处主任。项士元先生学术造诣深厚,一生史学、文学、新闻学、金石学、方志学、民俗学、语言学等著作求学不倦,撰写各种已刊及未刊学术著作110余种。其重要著作有《中国簿录考》《两浙艺文志》《台州经籍志》《云栖志》《寒石草堂诗集》等,为研究台州乃至浙江地方史提供了丰富的来料。(26)【朱洗】(1900—1962),临海白水洋店前村人。实验生物学家,中国细胞生物学和实验生物学的创始人与奠基人之一。1925年后他考入法国蒙伯利埃大学,师从胚胎学家巴德荣教授。师徒二人共同首创的青蛙单性生殖研究成果,受到世界瞩目。1931年,朱洗以论文《无尾类杂交的细胞学研究》获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朱洗婉辞了巴德荣教授的盛情挽留,用历年的积蓄购买了一批书籍和实验仪器,抱着“科学救国”的满腔热情,毅然回国。新中国成立后,朱洗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所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朱洗一生著作450万字,是我国清末以来写科学书册和科普读物最多的科学家,而且在实验胚胎学、细胞学的理论研究上,有卓越贡献,为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观澜】王观澜(1906—1982),临海城关人。他是《红色中华》主编,历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农业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副主任兼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农业部顾问组组长。他是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开创者和直接领导者之一,是新华通讯社第一任负责人,是中国共产党最早从事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的领导人之一。他撰写了《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多篇文章,为创建和实施中共土地革命的理论和政策,做出了很大贡献。建国后一直在党和国家的农业领导岗位上工作,后又任中国农业大学的领导职位。数十年间,他一心为中国最广大的农村和农民寻找可持续发展、致富的理论和光明出路,被公认为党内的农业和农民问题专家。

    【作者简介】康志煌,笔名村居秀士,文学学士,一级教师。福建省作协会员、中国诗赋学会会员、中华辞赋社会员,曾任中国辞赋网驻站作家、大中华诗词论坛之“辞赋骈文”版主、永春县诗词学会理事。作品载于《党建》《光明日报》《联合日报》(菲律宾)《泉州晚报》《中华辞赋》《神州辞赋》和中国作家网等。代表作有《永春赋》《舜帝陵赋》《中华赋》等。作品多次获奖。常应约稿。著有《村居秀士文集》。有诗、赋、联由名家书写收藏、制匾、勒石等。

(编辑:罗仕明 审核:吉庆菊)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