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骆贤

 二维码 4209
发表时间:2019-08-19 16:13作者:骆贤来源:西南文学网


  骆 贤,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爱好文学,写有“时间与你”系列文章30余篇,累计达到5万字,自由职业者,热爱生活,常将生活中的感悟用文字表达并分享,有作品发表于《盘江股份》、《文学盘州•微刊》、《盘州时讯》、《西南文学网》等平台,西南文学网签约作家。


【作品选登】


时间与你•日落湄公河


到达琅勃拉邦,第一感受是温差,热带终究是很热,没有了春城的清爽,身体一直在出汗,变得黏黏的。

本来安排了车辆,而琅勃拉邦不大,遂决定骑自行车游逛,想了解一个城市,还是要深入到角落,不时地停下来,体验生活的气息。

湄公河边喝杯混合果汁,看生生不息流淌的河水,美景、美味、消暑,可谓是极佳的搭配。

走到南康江边,乌托邦酒吧引起了注意,索性进去看看,大多是金发的美女,帅哥,或是喝着啤酒聊着天;或是躺在榻上,闭目养神,听着富有生命节奏的旋律,也有在棕垫上打坐静心的,没能进入他们的世界;还有三五成群的型男,踢着沙滩排球……这是一个无序却和谐的场面,光听说,你是不信的,但它确实存在。

南康江很清澈,依然是大部分的金发男女,他们放下手机,带上孩子,带着情侣游弋在浅滩,好不快乐,享受着生命之源的馈赠。

这里车辆不少,绝大部分是丰田车,但整个城市没有红绿灯,也没有高速路,车辆与行人相遇,都会慢下来,执行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基本规则。

骑不动,就把车放在路边,虽然是上了锁,还是担心丢失,当地的华人朋友说,在这边呆了快两年,还从来没有遇到过物品丢失的情况,这才宽了心。

登上普西山,整个琅勃拉邦城收入眼底,两江在这里交汇,成就了作为古都的历史地位,全城没有高楼,却有城市的秩序,也有乡村的那份宁静,有富人区的堂皇,也有贫民区的小趣,人们不紧不慢,悠然过活。普西山顶,湄公河上,长河落日,如此绝世美景,值得良久的等待,天空纯净,夕阳西下的轨迹尤为清晰,恋人在落日余晖中亲吻,见证山河胜景,见证绝美恋情。

日落了,摆渡船已经靠岸,对面村庄泛着零星的灯光,河畔摆满了各类餐位,在朋友的推荐下,我们选择了有特色,性价比高的自助火锅,结果远远高于预期,不仅有河畔微风,更有餐饮的本质-美味,根本源于食材,个头小,样子实在一般,然而就是这样的材料,让我们享受到了久违的美味,记忆需溯洄儿时。因为落后,没有‘’先进‘’的技术,只能提供原生态的食材,反而成就了经典的美食。科技进步,获得了更多的知识,更多低质的食品,更好的医疗条件,但需要了解这么多吗?需要这么多人,活这么长时间吗?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客观的规律,忘记了世界本来的样子,忘记了原始的芬芳。

每天早上6点开始,所有僧侣都会走出寺庙,接受信徒的布施。凌晨5点,我们骑着自行车,来到大皇宫旁,准备布施,这是一项神圣的宗教活动,把准备好的食物提供给僧侣,最开始的形式是必须跪着,头不能高过他们拿着的容器,是对佛的虔诚,后面游客多了,很多人开始坐着布施。它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社会调节机制,一方面,这里是佛教国家,佛教地位至高无上,也承担着基础教育的社会职责,提供食物是信徒执行信仰的一种方式,维持了僧侣们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贫苦的人可以进入寺庙,出家为僧,保障基本生活,一部分食品也会经过僧侣的手传递到穷人手中,调节了贫富阶层的矛盾,社会始终没有忘记穷苦的人。富人直接救济广大穷人是不太可能的,相互之间也存在一些偏见,布施化解了这一困境,在保障社会安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午的琅勃拉邦,温度达到35℃,我们来到关西瀑布,景区非常简陋,除了售票亭,就只有几个临时歇息点及一个黑熊饲养站。瀑布飞泻而下,甚是壮观,在缓坡处形成了几个大的天然水池,池子里野生鱼很多,让我们惊讶的是,大家可以自由地游泳,不是坐壁上观,而是临渊戏水,即使这里没有任何的防护。我们也迅速投入其中,玩得不亦乐乎,落水冲背、水底傲游、枝头跳水……更为神奇的是,只需要停留片刻,野生鱼就会欢快地啃咬你的皮肤。原来,如果没有恶意的伤害,生物之间是可以和谐共生的,非常神奇的体验,不仅可以观察美,更可以体验美,户外野生鱼疗,平生仅此一次。

傍晚,我们骑着摩托车(外国人可以骑摩托车,需要戴上头盔),在城里转悠,体验漫时光,雷声轰鸣,大雨说来就来,不像国内江南的烟雨绵绵,这里倾盆滂沱,痛痛快快,在这里雨季占了全年的三分之一,雨季的湄公河更为湍急、壮观。

琅勃拉邦不是大众旅游目的地,更多是西方人,他们与本地很好地融合一体,酒吧、民宿、街头……他们随处可见,到处是西式建筑,或许是因为这里曾经被殖民吧。

两天的行程有些紧凑,该是离开的时候了,湄公河畔,普西山,布施,关西瀑布……有宁静、悠闲、和谐,无喧嚣、焦躁、混乱,希望你的贫穷,保持你的高贵,琅勃拉邦-乌托邦,期待再次遇见。


时间与你•一世尼汝


7月22日

选择参加尼汝的徒步,对旅行充满了期待。到达香格里拉藏式风格的近云酒店,见到了其他的队友,此行共15人,是来自各地的旅行爱好者。简单的安排和自我介绍后,大家回到了房间,准备迎接未知挑战,迎接属于自己的旅行。

7月23日

背上露营的设备,出发尼汝村,一路颠簸。因为持续下雨,路面塌方,我们只能换乘三辆面包车,一路上遇到草场、森林、大河、白塔、经幡……云松上挂满了树胡子(长松萝),向导介绍,只有自然生态极好的地方才有这种寄生植物。大家是进入了生态场,进入了天然氧吧,于是异常新奇,下车观览、记录美景。留恋处,向导总是催促,美丽的风景不仅于此。于是,相信前方会有更好的风景,而我们只需保持前行。

经过近7小时的车程,到达了尼汝村,几十户藏家依山而建,两面是高山,中间是河谷,伴随着淅沥小雨,云雾缭绕在山腰,村子若隐若现,柳暗花明,像圣境桃源。

因为连续阴雨,村里断电了,大家各自分工,杀鸡、洗菜、切菜、炒菜……一会儿的功夫,十几个风味各异的小菜就放到了桌上,开始意外而温馨的烛光晚餐,颠簸了一整天,加上略显浪漫的进餐氛围,饭菜很快被一扫而空。而后,大家分工把碗碟清洗干净,交还给纯朴的藏家。

升起一堆柴火,围坐其间,开始“杀人游戏”,总有比较活跃的伙伴被首先戕害,逻辑能力强的伙伴也难逃一劫,大家认真的玩着游戏,专注地分析已经结束的每一局。窗外透出通红的火光,欢快的笑声让山谷显得格外的寂静。

因为一大早就要出发,大家虽意犹未尽,也都回到了各自的藏家小铺,听着嘀嗒的雨声,欣然入睡。

7月24日

8点,大家都已经起床了,今天将开始正式的徒步之旅,想到体力消耗必定很大,我们准备了炒饭,给大家补充能量。

各自准备完毕,开始出发,在到达山脚之前,都是轻松地嬉戏打闹,玩着游戏有说有笑,而穿过一座木桥,挑战才算真正的开始,上坡接近40度,走了两百米,就觉得臀部酸痛,大家都在咬牙坚持,一路上领略野生菌、松鼠、苔藓、溪水、飞瀑……

走一段,歇一段,在平路和下坡段,大家总是很活跃,遇到了陡坡,偶尔有人打趣,也没有人回应,生怕泄了气,一下子瘫在地上。庆幸的是,在天然氧吧中行走,身体有足够的动力。

中午1:30左右,大伙儿蹒跚地到达山顶的牧场,看见几头牛悠然地吃着草,用奇异的眼神看着大家,像是见到了珍惜动物一样。

卸下重负,进行短暂的休息后,大家开始进食,一起分享彼此的美食,饼干、香肠、豆干、话梅、牛肉干……就着小溪里取来的甘泉,咕噜咕噜地下肚。

在牧场旁边有一个小木屋,是牧民们休息的地方,大家开始去拾捡干柴,趁天亮,要准备一下晚餐的柴火,完了还有漫漫长夜的火堆,既是照明,也需要取暖。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一会儿的功夫,满屋子都堆满了干柴。

天下着微微细雨,隧决定先把帐篷搭好,也好有一个避雨的地方,在几位领队的指导下,我们迅速完成了任务,把个人的物品都放在帐篷内,防止被雨淋湿。

这时,玉鹏开始召唤大家“去七彩瀑布的跟我走嘞”,除了晓姗、兴东留在营地准备晚餐,我们排了一列,浩浩荡荡地出征七彩瀑布,路经一片长满野花的草甸,同行的美女们异常兴奋,纷纷臧进花丛,用相机记录美好的瞬间。

去瀑布的木栈小径异常崎岖,坡度很大,大家小心翼翼地踏着木板,往河谷方向前进。走到谷底,穿过一座历经风霜的木桥,终于到达了七彩瀑布,旁边四处是腐树、干枝以及剥落的树皮,增加了几分野趣。

河水从高10几米的岩埂上飞泻而下,长年累月,岩壁上长满了七彩玲珑的苔藓,在水帘的映衬下,七彩斑斓,变化万千,感叹自然界的神奇造化。

我喜欢平路和下坡,但是每次下坡,都很惊恐,意味着也有一段差不多的上坡路,特别是需要走回头路的地方。惊险的出征路,在召唤着我们回营地,酸楚的腿反馈到大脑,我痛恨上坡。

回到小木屋,火塘上悬挂着装满茶水的锑锅,能在下着雨的原始森林里喝上一碗热茶,算是人生的幸事,这出乎预料,晓姗和兴东还有两位藏族兄弟的辛苦付出,给大家带来大大的满足感。

天色慢慢暗下来,大伙儿拿出准备好的烧烤工具和食材,分工协作,提供食材的、刷油的、翻捡的、分配熟食的,分工让效率更高,很快就吃到了热腾腾的食物,这对劳累了一天的人们,算是最大的慰藉。

吃罢,大家还是玩起了游戏,欢笑声穿出木屋,在森林的空谷中久久回荡,我们仿佛成了最后的存在。若是在晴天,这里一定是繁星伴月,天空会多几分通透,这样的夜晚,应该会有很多的思绪。

晚上10点,领队们给大家熬制了一整锅的姜汤,真是诚意满满,大家喝了姜汤,驱退了寒意,热乎地钻进了睡袋,虽然帐篷外下着雨,大家暖暖的,没有一丝惧色。雨下了一夜,半夜有牛儿从帐篷边走过,能清晰的听见熙熙攘攘与树枝的摩擦声。

7月25日

早晨7点,醒来时,大家已经在稀稀拉拉地收检帐篷,浓雾笼罩着大地,我们像似栖息在仙境一般,温度很低,各自做好了保暖工作,所有的帐篷都放进了背包。

离营地800米左右,一根树木被开了槽,溪水沿着树槽流下来,很冰冷,温度在零下,大伙拿出洗漱工具,体验了一次颇有意味的野外低温洗漱,丰富了人生经历。

玉鹏从木屋提出一锅粥和一锅鸡肉,低温的原始森林的早晨,我们喝上了热粥,喝上了热鸡汤,这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的食物,感动至极,玉鹏和晓姗在木屋里呆了一晚,守着熬粥、熬鸡汤给大家喝,认真、贴心、周到,感谢他们的付出。

收拾好行囊,向最艰难的旅程发起冲击,因为下雨,路面泞泥而湿滑,大家需要格外的小心。出发前大家都准备了防雨鞋,结果证明大部分是徒劳的,很快膝盖以下都湿透了,森林中的雨,断断续续,雨衣便是脱了又穿,穿了又脱。

今天的路程更远,坡更陡峭,大家都不敢有一丝懈怠,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当我们到达最陡峭的山脚,有人问兴东,还有多远,还有多少大坡,我看着兴东嘴角抽搐,他说因为知道路线情况,此时的感受是绝望的,大家再也不问了,只有默默前行,相信自己的脚步能够战胜一切。

到了最陡的绝望坡,玉鹏有意带我们饶过这道屏障,无奈雾大林深,走错了一段儿,当藏族兄弟七林扎西大声要喝着“走错了”时,我内心在那一刹那是崩溃的,背着30斤的物资,下着雨,走在道路忽明忽暗的原始森林里,有一种想放弃自我的感觉。兴东拍拍我,说“走!”。我拍了一下头部,转瞬重拾对生的信念,拖着酸痛难耐的双腿,继续前行。

在最艰难的坡路上移步,因为害怕落下,拖大家后腿,我采取了不科学的行进方法,冲一段,歇一段,终于还是抽筋了,把大包换给了安玲,看到晓姗、灿姐、小龙女、安英、攸姐、西红柿她们都在慢步坚持,有些惭愧。

其实大家都已经精疲力尽,只能小步前移,陡峭湿滑的小路让大家崩溃、绝望,但我们无不坚信,都能够坚持下来,这是每个人自己的旅程,有自我突破坚决,有对生的信念,有绝境中的等待与互助,有不抛弃不放弃的团队精神……

大雨中,手脚都冻僵了,也终于到达了垭口,看到了香格里拉最大的迪吉牧场,走出了原始森林,进入了宽广的草原,大家呐喊着,那是胜利的喜悦。

领队鼓励大家,前方只有一个小山包了,虽然比起走完的绝望坡,确实不算什么,但穿过大草原,翻过小山包还是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

看到了属都湖,看到了牛羊遍布和长满野花的草甸,山上的溪水汇集成河,蜿蜒逶迤流入属都湖。我们遵从林扎西兄弟的嘱咐,轻声漫步,穿过属都湖草甸,以免惊扰了神湖。

终于到了普达措国家公园,终于重归于现代文明,一上大巴车,大家都睡着了,像做了一场梦,直到近云酒店才醒来。

大家恨不得把自己扔进沸水池里,以重新获得整个世界的温暖,因为除了心脏已经没有热的地方了。

晚餐,安排了红酒,微醺的大家开始总结、分享,此次旅程,像似走过了一生,虽一路同行,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人格,有不同的感悟,却都情真意切,丰满而鲜活。旅行的总结活活变成了人生的回顾,大家彼此尊重,充满敬畏,又相互学习,因为还有更长的人生路要走。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是一场体验,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有艰难险阻、有顺境坦途。

因为追求幸福,所以不怕悲苦;因为追寻美景,所以不惧险峻。

奔腾的尼汝河、静静的尼汝村、神秘的原始森林、壮阔的迪吉草原、圣洁的属都湖,要观览绝美的风景,就要走最艰难的路。


时间与你•我的母亲


自打家里有了孩子,生活就变成了另一番景象。小家伙给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乐,成为生活的中心。他的成长却也成为一个不小的问题,我和媳妇儿要上班,需家里的老人来帮忙照看,要占用他们数年的时间,吃喝拉撒样样都得操心。现代人都面临这个问题吧,我始终觉得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父母为子女操劳了一辈子,还要为他们的后代辛苦劳碌,却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都是独立的灵魂,生活理想的样子,总是和现实相去甚远。

于是,母亲就来家里长住了,帮忙照顾孩子,事无巨细。母亲是一个根本闲不下来的人,前几年,我们几姊妹还有父亲在不同的地方工作,只有母亲带着大侄女儿在老家,大家的想法是,让她带着侄女儿就行,其他事情就不要做了。结果,她硬是在家磨起了豆腐,带着孩子还要早出晚归,背着上百斤的豆腐,到周边村子叫卖。后来,侄女儿长大了,要到城里上学,母亲带着侄女儿去了六盘水市,父亲、姐姐、哥哥都在那里工作,大家都以为母亲应该会闲下来了,毕竟大哥家里有三个孩子。想不到的是,母亲竟然在小区后面的路边开挖出几亩地,有向邻居借的,也有废弃的零星地块,就这样家里日常的小菜都不用操心了,还有不少节余。母亲又动起了脑筋,把剩余的菜做成酸菜拿到菜市场上售卖,还很紧俏,有了固定的客源。对此,大哥也经常有些想法,偶尔还会呵责母亲,觉得没有看好孩子,孩子们的营养也出了一些问题。

母亲来到昆明时已经55岁了,换了一个环境,在陌生的城市,我们真心希望她能闲下来,带带孙子,享享清福。闲暇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对于母亲尤其如此,看似平静的生活,有不停涌动的暗流。有一天下班回家,我看到母亲捡来一些纸板放在家里,就很好奇,她兴奋地告诉我们,捡纸板是一个很好的生意,没有任何成本,捡到了就去卖,没有捡到也不用操心积压的问题,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每天例行地给孩子喂完饭,换了尿不湿,就背着出去“工作”了,少的时候赚几十块,多的时候上百块,母亲总是很满意,每天都有不错的收获。

在这个事情上,我和媳妇是支持母亲的,带着孩子的同时还可以锻炼一下身体,也是不错的选择,只要她喜欢就好。除去照看孩子的时间,母亲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纸板”事业,对家务也是帮不上忙,特别是我又经常出差,只有苦了媳妇儿。但媳妇儿理解母亲,从来没有怨言,对此,我心存感激,这也是一家人该有的默契与和睦。

反而是我,偶尔对母亲有些想法,甚至语言上有时说得重了。我有自己的顾虑,一方面母亲经常早出晚归,几乎顾不上按时吃饭,总是回家匆匆忙忙地喝口水,吃点冷饭就出去了,这样对身体不好,毕竟年纪这么大了;另一方面我们现在的物质条件虽然不算太好,但比起早些年,已经优越得太多,需要的是改善而不是维持生活,不用如此地拼命,权当锻炼身体就行;再者,母亲会拿一些食物回来,这个是最不能接受的,现在我们不需要为了吃饭而发愁,不卫生的食品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儿吃了,都有很大的问题。很多次和母亲强调,绝对不能这样做,但她总是不听,觉得浪费了可惜,有时候我就会很生气,大声地斥吼她,她也不好受。总是说,“你们有各种按揭贷款,家庭开支也大,方方面面都要用钱,希望减轻你们的压力。”

我经常会在夜里想起这些事情,也时常无法入眠,母亲是来帮忙带孩子的,实在不应该恶语相向,我们是最亲的人,她会受伤,会难过。又想起那些年的艰难时光,是母亲让整个家庭越来越好,让我们兄弟姊妹有了更好的前程。

小时后,只记得父亲去昆明打工了,几乎不在家里,也没有收入可以带回家,是母亲一手把我们拉扯大。那时候没有其它收入来源,只能靠种地获取营生,母亲说过,生我们四姊妹,都是几天后就开始做农活了,总是把孩子们丢在地边的土坑里,或者关在家里。无法顾及孩子们更多的感受,只知道哭完了自然会停,然后定点喂食,保证有吃的,能慢慢长大就胜过一切了。那时食物匮乏,品质也差,营养非常的不好,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关于《大话西游》里悟空的话,戴上金箍不能爱你,摘下金箍救不了你,世间之痛大概以此为最吧。

穷则思变,家里孩子多,生活每况日下,这逼着母亲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挣钱,她是村里第一个开始做小生意的女性。我记得最开始是掰竹笋,早上五点过出去,到一个原始竹林里,掰了近两百斤竹笋,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十点过,这时她会把我们四姊妹叫醒,起来帮忙剥竹笋,每次都要到凌晨一两点钟,结束了,我们就去睡觉,母亲继续将剥好的竹笋煮好,然后一捆一捆地扎牢,第二天又是五点左右,背着沉甸甸的竹笋到镇上或者县里售卖。

后来,竹笋不好卖了,母亲又探索了卖猪油的生意,记忆最深刻的是,生意好了,她会买一些馒头和不是那么好的水果回来,也会偶尔买一些旧衣服回来,那是几姊妹最美好的童年记忆,到了家里会把一些零钱丢在地上,装作很有钱的样子,很得意地分给我们。但如果生意不好了,母亲情绪就会很低落,我们也跟着难受。最难过的一次,母亲因为在街上和人争摊位,那可是她的命根子,被人打了,回到家里,看到母亲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我们都哭了,真想快点长大,为她出口气,与她分担重负。

母亲早出晚归,我们往往见不到她,那时候村里时常没有电,姐姐和妹妹怕黑,就跑来与我还有哥哥睡一张床。每天晚上,我们尽量都会晚一点才睡,母亲有时候早早地卖完货物会提前回家,就能等到她。最喜欢听的就是母亲的咳嗽声,偶尔还有歌声,村子很小,每个角落都能清楚地听到她的声音在回荡,那是母亲快到家的标志,我们兴奋得不得了。后来听母亲说,那是因为在晚上她也害怕,所以才经常发出一些声音,给自己壮壮胆。

有一次,我和母亲去云南富源县赶集,卖猪油,我也带上捡了几个月的核桃去卖。一整天只是买了些东西给我吃,她吃一点剩余的,从富源县坐火车到了平关镇,天色已经晚了,母亲没有选择坐车,因为每个人要两块钱,有二三十里路吧,便拉着我往家里走,那时候路况很差,到处坑坑洼洼的,我们顺着拉煤的大车的灯光,一路蹒跚前行,每过一段,她就把我放进箩筐里,背着我走一段,我问母亲,“我有没有你背的猪油重啊?”那时我应该才七岁左右,但已经比较懂事,知道母亲平时背的猪油差不多都是两百来斤,我哪里比得了,心里特别难受,也一直要求把我放下来,想自己坚持着走回去。

母亲说即使砸锅卖铁也要供我们读书,除去哥哥很早就没有念书了,我们都很争气,后来去镇里、县里上学了,姐姐考取了中专,我和妹妹考上了大学。母亲买了一辆拖拉机给已经辍学的哥哥,带着他去拉黑煤,来支持姐姐、我还有妹妹念书,有一次,哥哥被煤管站的抓住,狠狠地打了一顿,几个月才好起来,母亲难过了许久,决定从新找挣钱的路子。后面带着哥哥,到处卖洋芋种子,跑遍了盘县的每个角落,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母亲一直用点点滴滴的劳作支撑着整个家庭,村里人觉得母亲是最勤劳的人,那是荣耀,也是心酸,好在艰辛的每一步都是算数的,汇集成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勤俭持家,勤劳致富,已经成为母亲一生的习惯,母亲的言传身教,也使其成为了家庭的核心价值观。

想到这里,不由觉得难受,我们四姊妹不就是这样,被母亲扶养长大的吗?什么都要做,只要能够维持生计,再苦再累也没有怨言,只要儿女有好的发展。我们长大了,我们成家了,我们有了自己的事业,反而开始埋怨母亲,我们有什么资格?顿时流下了泪水。

在这些无声却有味岁月里,变的是我们的年龄,是我们的物质条件,不变的是母亲对家庭的爱,对子女的爱,在你困难时,她用十年如一日的劳作让你走出艰辛,在你条件优越时,也希望分担你的一份压力,减少你的一份忧愁。

把世界和爱给了我们,您身负的重担是我们安稳的现世,母亲,您辛苦了!


时间与你•我的老家


在我的老家笕槽沟,有最美好的童年记忆,我想这辈子乡情是最为浓烈的,此生都在寻找回家的路,有一生的眷恋。村子并不大,有村民70来户,在一片盆地里,房屋依高差逐级而建,混泥土铺筑的道路联通了所有人家,若是有人放开地喊一声,所有村民都能清晰地听到。

春天,这里生机盎然,有蝉鸣蛙叫,也有鸟语花香,美好的光景从这时开始。清晨,小村子被浓雾笼罩,与袅袅炊烟交织一起,像缠绵悱恻的恋人,村舍若隐若现,说似仙境也毫不为过,总是有孩童拿着野花穿梭在这个童话式的乐园里。这个季节最重要的节日是清明,一个家族聚在一起,烹羊宰牛,祭祀祖先,保佑家族兴旺,护佑风调雨顺,儿时交通不便,总是要带着纸钱步行十几公里到另一个乡镇悬挂,对祖先的怀念,对家族遗训的遵从,是整个民族的传统,让我们充满敬畏。春风起时,村子显得十分喧闹,那时经常没有电,我们却从不闲着,大家相约躲猫猫,藏在村子的各个角落,总是玩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有几次因为躲藏得太隐蔽,没有被人发现,结果朋友都回家了,我却还在那个骄傲的小角落,最后发现只剩下自己,于是怏怏而归,等下次玩耍,还是会记得那个位置。在念书的大寨子里,有一个人工的池塘,里面生长着无数的万年鱼,中午放学,我们做好渔具,或者带着玻璃罐,就去捞鱼,每天捞几条,就连大人也参与进来,做了各种各样养鱼的池子,大多活不过几天,我们却十分享受这个过程。

夏天,是耕种的时节,总能够看到勤劳的庄稼人扛着犁头牵着老黄牛,一步步坚实地朝着土地走去。如果你觉得这个季节是辛劳的,我更想用快乐的劳作来形容,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大家摩拳擦掌,选择好自己的利器,在生养我们的土地上有说有笑,相互帮衬着做完近一个月的农务。每年的六月初六,在家族成员的基础上,约上要好的三五邻里一起过节,村里有句俗语“六月六,吃羊肉”,是这个小寨子一年中比较重要的节日。很多农户家都有一定数量的牛羊,午饭过后,三三两两地约着去放牧,到了晚上六点左右才回家,牛羊很聪明,总能找到来去的路,对我而言,放牧是世界上最漫长的事情,始终在煎熬中度过一分一秒,不喜欢也就不擅长,难免出现一些事故,有一次,我在山上睡着了,牛羊把几块土地的庄稼全部糟蹋了,最后家里做了赔偿,硬是被老妈骂了半天,因为内疚也哭了许久,这是童年中最糟糕的记忆。如果放牧让我觉得怡悦,那就是在山上烧烤,不像现在主要是各种肉类作为食材,那时候就是到附近村民家的地里薅土豆、玉米、小瓜、黄豆之类的,说白了就是偷采,一起放牧的伙伴会做严格的分工,“找食材”的,捡柴的,“煽风点火”的,一场原生态烧烤顺利地组织起来,愉快地吃罢,就赶着牛羊兴尽而归。闹热的夏天,总是有很多的故事,我们村有一条小溪,却没有能蓄水的洼地,到了多雨水的夏天,我们通常要去其他村的泥塘里游泳,总有寄人篱下的感觉,于是几个孩子头商量着,决定做一件大事,要拥有属于本村的泥塘泳池,这是一项大工程,一干就是几个月,从挖池塘,堵边口,到用水桶提水倒在池子里(我们单纯地以为用水桶就可以把池子灌满,可第二天水总会被全部吸走),再到挖沟渠,有团结一心的勤劳,更有朴实无华的智慧,从此我们可以很硬气,可以说是自力更生,值得扬眉吐气。有更多的追求,也有更多的烦恼,自从有了这个游泳池,隔壁村的小孩儿就时常造访,每次遇到就要打架,我们人少就被打,我们人多就打人,对于本身就很团结的小伙伴,外部压力让我们更加坚不可摧。村子周边有几座山上结满了野生的杨梅,在阳光的照射下亮闪闪的,看到便口水直流,吃上几颗,就停不下来,最后酸到连豆腐都咬不动。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亲戚、左邻右舍,又有了在一起相聚的机会,比耕作时笑得更开心,看到田地里长出的累累硕果,这是一年的收成,意味着安稳、丰腴的一年,比起钱财,这种自力更生来得更加实在。秋季对于在沙淤小学读书的我们是无比欢快的,走在放学的路上,周边的农作物就遭殃了,等到收割时,已经不在了大半。这时很多水果都成熟了,到了晚上,我们就会偷偷地出动了,有些品质较好的水果,或者稀奇的产品自然成了目标,有一次去摘李子,大伙儿都很兴奋,七八个人都上了树,树尖的小伙伴说不能再上了,话音未落,树瞬间就折了,大家被压在树下,半天才缓过神,若不是年轻,怕是要出大事儿。马蜂也在这个季节筑巢下崽,要知道蜂崽子是世间绝佳的美味,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我们到处寻找它们的踪迹,以发现蜂巢,到了晚上就可以去烧了,然后拿到家里喂养,等到蜂崽最多的时候就可以享受美味。风险与收益共存,这是永恒的道理,如果被马蜂蛰到,皮肤就会迅速肿起来,甚至溃烂,甚至有生命危险,烧马蜂一般在晚上,我偏偏不信邪,和哥哥在白天就行动了,结果硬是被蛰了九次,肿得一个头两个大,母亲照顾了我们一晚上才好转,也算是庆幸,心里却落下了永久的阴影。秋天还有一种野果子叫鸡酥子,也称野荔枝,树枝上挂满了红艳艳的一片果子,美味极了。

冬天,除了零星的农事,就是上山放牧牛羊,在外打工的也陆陆续续归来,这是村里人最集中的时候,大家围着火炉,聊天的聊天,喝酒的喝酒,打牌的打牌,是对一年的总结,也是为下一年蓄力。大部分人家都会在临近过年的时候杀猪,在农村组织杀猪饭,一方面是请人帮忙杀猪,其二是借机宴请亲朋好友,被邀请的,都是被认为可以一起玩耍的,很是热闹。总觉得以前的冬天很冷,飘着鹅毛大雪,冰冻的十分厉害,从村子到小学有5里的路程,很多人都准备了一个小火炉,里面放满煤炭,一路上边走边取暖,为了保持火炉旺盛,还需要不时地荡悠。上课时,教室里挤满了学生,四十平米的空间,有90号学生,加上火炉的热气,还算有一丝暖意,只是教室顶上被熏得黑黢黢的。课间,大家总是喜欢玩一个游戏来取暖,就是在教室的角落里面挤人,经常听到最里面的人在嚎叫,大家也管不得这么多,毕竟取暖为先,其他的都不重要。中午放学,烤上几个土豆,即使有一股浓浓的烟味,还是会吃得美滋滋的。

农村总是变着法子地创造各种各样的节日,提供让自己愉悦的机会,忙时酣畅淋漓,闲时能够悠然自得。

童年的种种历历在目,有刻骨铭心的美好,小伙伴们一起砍柴,一起割草,一起做农活,一起打弹弓,一起打弹珠,一起打纸板,一起上山抓野鸡……时光太短,记忆悠长,转瞬间,都成了内心中被深藏的部分。

后来到越来越远的地方求学,再后来为了生计疲于奔命,全家人离开老家已经有六年之久,这些年获得了基本的物质保障,精神却日益空虚,回想起来,儿时虽物质不充裕,却有着最纯粹的精神食粮。

今年回到老家过年,村子发生了很多变化,道路通过硬化通畅了,建起了很多高楼,安装的路灯使村子彻夜通明,树林变得更加茂密,但家依然是那个家,我想念这里的人,这里的物,这里发生过的一切。吃杀猪饭,走亲串戚,听老人讲故事,贴春联,祭祀山神,放鞭炮,和儿时的玩伴回忆过往,看看熟悉的山河,走走曾经走过的路,过上了那个熟悉的年,原来一切都还回得去。过年,不再是儿时渴望的鸡鸭鱼鹅,不再是绚烂的烟花,不再是购买新衣服,不再是颜色鲜艳的香槟,而是原始的感情回归,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是一份难以割舍的牵挂,这才是春节该有的样子。物质的差距越来越小,可以带来幸福感的增加也十分有限,精神的满足成为幸福更加重要的方面。

我有一个小小的房子,小小的房间也有小小的客厅,有一个大大的院子,以山林河谷为伴。夜晚,瞩目满天繁星,微风拂面而过,这是我见过最亮的星星,和记忆中的一模一样,有一瞬间的感动,让我内心震颤,使我热泪盈眶,我爱笕槽沟,那里有我的家,那里就是我的家。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