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傅柏林 || 美丽乡村行

 二维码 1218
发表时间:2019-08-14 19:37作者:傅柏林来源:西南文学网网址:http://xnwenxue.com/

乡愁的美景在作家采风团的脚下蔓延,涓涓细流的文字在笔下汩汩流淌, 如诗如画的山村风景在相机下闪烁。进村寨,蹲地头,爬山峰……短短一天的时间,不能完全领略乡村的美丽与活力;匆匆之行,难以忘怀村民的热情和乡村的韵味,但是,村民之干劲,乡村之发展,已向作家采访团生动地表露:美就在脚下。

5月5日,由钟山区文联组成的作家采风团走进贵州省钟山区新华彝族村。民族村寨,虎面图腾、彝族服饰、铃铛舞让作家们沉醉其中,而热情好客、淳朴大方的彝族村民更是让作家采风团难忘此行。

新华彝族村距汪家寨镇13公里,位于赫章、威宁、水城县三地交界处,属全国一类贫困村,全村560户2231人,其中贫困户149户586人,贫困面大,彝族占全村总人口90%,是钟山区最大的彝族村寨。新华村海拔2050米,系喀什特地貌,高山季风气候。自然环境优越,村寨民族文化浓厚,歌舞源远流长,是彝族传统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彝族自然村,素有“中国凉都特色文化村寨”、“贵州唢呐第一村”、“贵州省民族特色村寨”等美称。

村寨中,身着民族盛装的彝族同胞用当地古朴风情的铃铛舞,欢迎作家采风团的到来。据悉,彝族铃铛舞,俗称跳脚,彝语称作“恳合贝”,意为灵体告别之舞,是彝族先民在祭祀教化活动时按伦理辈分举行高歌创业公德的骑马战状舞蹈。彝族先民经历着频繁的战争,村民在护送阵亡将士时,通过祭祀活动,跳“恳合贝”,唱祭祀礼仪之歌,以尽子孙之孝,为了抒发悲痛之情,祭奠逝者,安慰生者,在祭祀途中演跳一种传统民间舞蹈。

铃铛舞具有连歌载舞的显著特色,舞蹈者先歌后舞,歌舞相间。此舞无音乐伴奏,仅以鼓点及舞者摇响手中的铜铃声来统一动作,唢呐只作间隙的吹奏。原始彝族铃铛舞仅限男性演跳,现在由于观念更新,女子也加入其中,而且场景不限,节日、喜庆、农闲时都可以演跳。如今,彝族铃铛舞所表现的内容,是彝族人民传统的生产生活场景,经过艺术化处理,内容健康,风格朴实。由于彝族有婚嫁、丧葬皆歌舞的习俗,铃铛舞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因而得以世代相传,并保存着完好的原生状态。

彝族服饰更是新华村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女人即使不够美丽, 身穿绚丽多姿的彝族花衣,身着裙长及地,修长优美的百褶裙,转眼间就能流光溢彩;再文弱的书生男子,穿上彝族男子的服装, 头上扎着“英雄结”,身披一件“擦耳瓦”(羊皮披毡),瞬间也会焕发出彝族勇士的英武、剽悍。别看彝家女子跳舞时衣裙飘飘、文气秀美,卸完妆后卷起袖口,上得厅堂, 下得厨房,个个是刺绣能手。彝家小伙在舞台演出中虎虎生威,在春耕秋收时,个个是行家里手;在家庭生活中,向上孝敬父母,下为妻儿挡风遮雨, 成为父母家人的骄傲。

新华人不仅舞好歌美,酒更美。彝族同胞的“坛坛酒”口味的独特,成为祭祀祖先、迎宾敬客、喜庆娱乐、连情交友、调解纠纷等必不可少的饮品。席间,作家们刚一入座就被热情豪爽的彝家妹子、小伙唱着优美动听的祝酒歌围住:“远方的贵宾,四方的朋友,彝家有传统,美酒敬宾朋……”彝族酒文化不但是彝族朋友礼仪姻亲的粘合剂,还是联络感情、化解矛盾的桥梁,更是解除疲劳、壮神御寒的良药。随着社会进步,彝族酒文化不断地焕发出它的生机与活力。

当年的偏远山区,崎岖泥泞的山路,“雨天出门一身泥,晴天出门一身灰”的新华村,2016年3月,由钟山区政府投资1.03亿元,分两期安置246户940人,钟山区政府按照“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显山露水”的设计原则,坚持保留原有地形地貌,建设房屋、道路、广场、供电、污水管网、绿化亮化等设施,并对所有的安置房进行了精装细修,免费为搬迁村民们添置了电视机、电视柜、电炉、床铺、沙发等家居用品。目前,第一期建设房屋32栋40套,现已安置33户村民。如今一栋栋别墅式的小洋楼错落有致地镶嵌在青翠树木中,街道干净整洁,公路变得平坦而悠长。正在建设中的光伏发电站,将助推当地经济发展,给彝族同胞致富带来一次难得的机遇。青山环绕,宛如一道绿色屏障,挡住了村外的喧嚣,举目四望,群山含黛,森林花草里散发淡淡的清香。公共配套设施的健身广场,让新华村这个美丽的小山村越发的宜居。文化上墙,无论是古时的忠孝礼义、还是现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让村中增添了一份人文气息。颇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意境,那种恬静,那份惬意,宛如进入一座风景秀丽的公园。

行走在新华村林荫小道,远远近近矗立着一排排高大的树木,蓬勃茂盛,浓密的枝叶遮挡着春日的骄阳,也为作家采风团送来阵阵清爽春风。道路两旁栽种了一些说不出名字的花丛,艳丽受看,装点着乡间的道路,让曾经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乡村街巷变得干净整洁,给行人带来了心情上的轻松和愉悦。干净整洁的柏油小路,设施齐全文化活动场所,拉近了乡村彝寨与城市间的距离。一座青山,几棵古树,几幢老屋,一种民俗,深沉悠长的乡村韵味,好一派现代田园风光。乡村美了、村民富了。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一个彝族同胞脸上。美丽乡村正在人们的期盼中崛起,美好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彝族同胞正行走在幸福快乐的康庄大道。



作者简介:傅柏林,四川成都市人,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南文学网散文编辑,六盘水钟山区文学沙龙会员,《星草》杂志社成员。作品散见于《天津日报》《人民铁道报》《华夏散文》《散文选刊》《中国铁路文艺》等报刊杂志。   



(编辑审核:杨 宇)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