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张禹端 || 大山不再寂寞

 二维码 241
发表时间:2019-06-24 22:06作者:张禹端来源:西南文学网网址:http://www.xnwenxue.com

在水城县龙场乡和顺场乡交界的龙顺公路边,有一座山就叫大山。我的故乡--顺场乡娘娘山村小蓝坝组,就在大山脚下。50多年来,我用双眼见证了大山的发展变化,大山也用它的发展变化记录了当地人的生活变迁。

在我以前的记忆里,大山上只是零星长着一些弯腰的松树和低矮的灌木,大山及周边,土地贫瘠,只能种些苦荞和洋芋。山里原本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浅层的煤炭,在很久以前,被大火烧成了灰烬,只留下了满山的红土白灰和满目疮痍。(这就是邻山“火烧厂”名字的来历)。深层的煤炭,经过多年的开采,所剩无几。农闲时节,周边的人常去挖煤。偶尔还会听到有挖煤人因煤井坍塌或者煤气中毒死亡的消息。寒假暑假,我也曾经加入过挖煤的队伍。在煤洞里挖上几天煤,其他人只能看清挖煤人转动的眼珠,微红的鼻尖和嘴唇,面部其他地方全被黑色的煤尘覆盖,只能靠辨别挖煤人的语言、动作和轮廓,去分辨谁是谁。记得有一首山歌是这样唱的:

挖煤哥哥黑又黑,背煤大姐白又白。

黑肉搭在白肉上,想起想起值不得。

大山两边是低洼的沼泽地,土质胶粘,适合做砖瓦,这也成就了当地几代人的泥瓦匠生涯。他们搭建简易厂房,修建窑子,在大山上挖煤炭,在水里玩泥巴,以陶土烧制砖瓦为生。在上世纪以前,烧制砖瓦算是当地人唯一的副业了。

农忙时节,或者窑子内没有烧砖瓦的时候,厂房内不会住人。到了夜间,除了偶尔听见山上动物和鸟凄惨的叫声外,听不到什么声音,看不到什么人影,大山躺卧在孤独的黑夜里,伴随着凄风苦雨,显得格外寂寞荒凉。人们常说:大山这个地方,鬼都打得死人。

我没有看见有人被鬼打死,倒是听说了一个人打死人的真实故事。上世纪90年代末,我家一个堂哥,名叫张禹天。因家庭条件较差,没有房子住,就栖身在废旧砖瓦厂的一间厂房里。他身强力壮,勤劳苦干,经常在外承揽一些小的建筑工程,靠做苦力挣得一些钱。可就在他深更半夜熟睡的时候,一伙歹徒悄悄潜入厂房,将他活活勒死,抢走了他所有的钱。案子至今没有侦破,此事也成了我一个伤心的记忆。

那些年,交通不便,从龙场到水城,一天只有一班客车,一趟要跑10个小时左右。有时车子坏了,免不了要在山上当山寨王。记得我来水城参加中考那年,因公路被水冲毁,我们不得不步行几十公里到杨梅乘车。那时,农村缺水、没电、没电视、没网络,雨天道路泥泞,出行不便,生存居住环境差。山里的人,千方百计想走出来。而一旦走出大山,如果没有特殊事情,又怕回去。两天的双休日,除了在路上坐车折腾的时间外,能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太少,很不划算。所以,一度很少回家看父母,成了一个不孝之子。

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的先后实施,乡村条件逐步得到改变,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扶贫攻坚力度的不断加大,水城县在这里设立了南部农业产业园区,把龙场乡的火烧厂和顺场乡的大山集中连片规划,投入2.6亿元资金,展开了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建设,先后在这里修建了占地面积30多万平方米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和附属设施。

今年春节期间,我陪父亲在园区散步,边走看边,目睹了这里美丽喧嚣繁华的景象。原先灌木丛生的山头,瞬间被修理成平地。龙普公路、龙顺公路和新建的二级公路环绕或贯穿园区,园区内修建了连接东西、南北的数条公路和街道。公路和街道两旁,修建了人行道。道路的两旁安装有崭新的太阳能路灯。一片片绿色的草坪,一栋栋青砖白瓦的小洋楼和很多综合楼房相映成趣。小洋楼共有150多栋,每栋两层。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整齐划一。综合楼房分南、北两院,有114栋。综合楼房一般四至六层。三栋楼房围成一个院子,一栋正立,左右两栋环抱。每个院子从一个大门出入。院子既是停车场,又是住户的休闲区。院内栽有风景树,建有花池。这些小洋楼和综合楼房,外饰华美,内装精良。走进房间,看到室内的设计和装修,与城里的房子一模一样。吊顶、地板和墙壁,十分华丽。房间布局合理,有大有小,根据搬迁户人口多少进行安排。房内实现了“五通”,通水、通电、通电视、通宽带、通手机信号。统一安装了热水器、灶台。室外安放有垃圾箱。这些安置房,可满足1120户、6000多人口的搬迁安置需求。

原来低洼潮湿沼泽地,被打造成清澈碧绿的人工湖。湖水如镜,水光潋滟,别墅、楼房倒影湖中,美丽如画。搬迁户和游客可在湖边步道散步,在湖面上划船。火烧厂这边的山顶上,建有观景台。爬上观景台上观景,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周边碧绿的茶叶基地尽收眼底,一排排楼房和周边的青山绿水映入眼帘。园区内建有寺庙,可满足旅客烧香拜佛的需求。建有宾馆、餐馆和超市,观光、度假、休闲、娱乐、养生一应俱全。平时旅客不算多,每逢节假日,来往的游客络绎不绝。我置身其中,如临仙境,令人心旷神怡,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父子俩走着走着,就遇到了家族中的一个侄儿,名字叫张周齐。前几年,因他家妻子长期生病治疗,导致家庭困难,乡里把他家纳入精准贫困户。在这里给他家分了房子,刚搬去过春节。他看见我们,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去坐。聊天中,他对我爸爸说:“老爷爷,现在国家政策真的太好了,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不出一分钱,还能住进这样好的房子嘛!”

为了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早在几年前,水城县就在园区周围规划并连片种植了3.5万亩茶叶,并把贵州名茶“水城春”的生产加工厂基地(水城县茶叶公司加工厂)建在了这里。引进服装厂等20多家企业入住园区。园区管委会无偿给住户提供门面经营,两年半之内不收任何费用。在园区修建了中学、小学、幼儿园、医院,真正解决了搬迁户的就业、教育和医疗问题。

居住在这里的贫困户,春夏两季可在园区周边的茶叶基地采摘茶叶,交给加工厂。每人每天有100元至200元左右的收入。其余时间可以到服装厂或园区内的其它企业打工,每月有2000至3000元不等的收入。或者自己开个小门店,自主经营。不管做哪样,活路都不算累,满足一家人穿衣吃饭和日常生活开支没有问题。张周齐说:“比起你们老辈人来,我们这辈人过的日子,简直是神仙日子了”。

现在基础设施完善了,各方面条件好了,二级公路、高级公路直通水城,1个多小时就可到达市区。农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城里有的,农村都有。一到周末或闲暇的时候,城里人都喜欢去园区旅游、休闲,呼吸新鲜空气,释放工作压力,陶冶郁闷的心情。我也常常以看父母的名义,回去享受当神仙感觉。

回想儿时生活在这里的一幕幕情景,一桩桩往事,我思绪万千,不禁生发感慨。昔日的荒凉之地,因各级各部门加大了资金投入,加快了建设步伐,加大了扶贫攻坚力度,周边群众和搬迁户的生产、生活和生存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老百姓过上了从未有过的好日子,各行各业焕发出蓬勃生机。白天,园区内机器轰鸣,人影穿梭,人声鼎沸,到处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晚上,灯火通明,路灯、霓虹灯闪闪发亮,搬迁户、周边住户和游客,三三两两,成群结队,在马路上或湖边散步,欣赏夜景,唱着山歌,逍遥快乐。春节期间,更是人山人海,络绎不绝。沉睡了多年的大山,终于不再寂寞。


(编辑审核:吴洛)

文章分类: 散文天地
分享到: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