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李旭斌 || 烈山绿

 二维码 223
发表时间:2019-06-24 20:49作者:李旭斌来源:西南文学网网址:http://www.xnwenxue.com

华夏第一村

我是寻着烈山之源再次来到红星村的。著名学者王春瑜曾为随州的烈山命笔:“悠悠华夏文明史,烈山脚下是源头”。“湖北省美丽乡村”红星村就位于夏文明之源头的“烈山脚下”。

绿道犹如一缕舞动的飘带,环绕纠缠着青山,村宅如同镶嵌在飘带上一颗颗耀眼的明珠,让人称奇。苍翠的杂木林,轻歌曼舞,摇曳多姿。如盖的树木,枝托着桠,桠撑着枝,盘根扎地,散着芬芳,吐露着香馨,醉得连几多寂寞的山雀也噤不住了,在樟树中窃窃嘻语。它们都是小小山村的静静守候者,它们都在深情地凝望着。是在思索?是在期盼?还是在诉说?“前边还有千亩紫薇园,万亩果园,我们红星村2017年已经绿化到湾,2018年绿化到户,达到四季有花,四季有果。”不等树林和鸟儿诉说出来,开车驼着我的红星村周勇书记开口了。

周书记有意放慢车速,让我一饱眼福。汽车穿梭在村间,就是穿梭林间,整个红星村都被一块巨大而柔软的绿毯覆盖着,满眼皆是原生态的野性,看不见一丝裸露的土地。人面桃花,相映成趣,绿色直逼人的双眼。吸着林间清新的空气,疲劳一扫而光。就在周书记说话间汽车突然钻出了深林。眼前豁然开朗的那一刻,只见车水马龙的神农大道对岸,神圣巍峨的神农大庙,载古俯今,呈现在翠绿的烈山之前;俯首云天的炎帝神农石像,高高矗立不远的山头......

中华大地上可能有成百上千自称“中国第一村”的。此时此刻,我才真正意识到,位于湖北随县烈山之下的这个红星村,才是真正的“华夏第一村”。也许红星村的人过于低调,一直没有想起,或者不敢号称自己为“华夏第一村”。因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众人心目中都是以财富而论尊贵、排大小。可理智告诉我们,真正的“第一”不应仅凭财富而论之,我说红星村为名符其实的“华夏第一村”是有依据的。

5000多年前,我们的始祖炎帝神农就诞生在这个村的烈山之上神农洞里,炎帝始祖曾在此植五谷、偿百草、织麻为布、结弦为琴......开创了中华文明史。请问中国还有哪个“第一村”能有如此功绩?比它更古老?

位于该村的炎帝故里风景区,至今依然保留有亿万炎黄儿女的千古图腾,请问还有哪个“第一村”能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它更神圣而伟大?

每年的农历4月26,成千上万的炎黄儿女从世界各地赶往此地寻根祭祖,请问还有那个“第一村”有如此之大的凝聚力?影响力?

红星村位于随县县城的城郊地带,炎帝故里“烈山”就位于红星村,在这片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上,先祖将农耕巧妙地融进了文明,使世间的一切与人类更加融洽、更加美好的共生存。时至当今,红星村的人们依然在追求与世间的一切“更加融洽、更加美好的共生存”。

按说红星村守着城乡之交的好位置,沾着中华祖地、文明之源的大光,本该立工兴商,富得流油,完全可以成为财富第一村。可他们没有发财,在全村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几乎没有一丝空旷之地,充塞眼帘的全是树林。行走在村道上,给人最多的感觉是绿浪滚滚,林涛声声,郁郁葱葱,浓荫蔽天。处处都呈现出村在园中,园在村中,人居花丛中的怡人景象。户与园林叠翠,园林与户交辉。开门即见景,放眼皆是绿。而且绿得赏心悦目,绿得深入人心。真不愧是我们的“祖荫”之地。


死人堰与建设冲

高远的白云,翠绿的松山,五彩的田园,汇成一片澎湃的绿色海洋。汽车穿梭林间就像在绿海潜行,路两旁,绿油油的树苗郁郁葱葱,正贪婪地享受着阳光的沐浴,吸取着大地的精华。它们手牵手,肩并肩,缓缓展开了一幅得天独厚,斑斓怡人的山乡风光图。就在这时,风光图里忽然闪现一汪碧绿的湖水,绿得就像一块无瑕的天然翡翠。我以为是幻觉,揉揉惺忪的睡眼仔细再看,发现碧水慢慢变得真实而清晰起来,而且越来越深刻,越来越神韵。转眼间一片白墙青瓦深出檐的荆楚派小楼从林海冒出,在碧水上升起,海市蜃楼一般乘着梦幻翱翔在蓝天下。水岸边,一排排垂柳一一向水,倒映在水中,构成一幅天水合一的美图。山风吟松涛,湖水映夕照,绿海立古楼,山凹炊烟浩。我努力寻找诗意时又感觉完全多余,其实她无需任何雕饰,原生态的美景让人一目了然。

周书记从方向盘上抬手指了一下前方说,这个湾子过去叫死人堰,去年才改名建设冲。

“死人堰?”我十分吃惊:“谁还敢住呀!”

“人跑的只剩下几户老弱病残了。”周书记说,原来这湾子屋烂瓦,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因肝病死了很多人,大家就叫它“死人堰”,好在遇上了这次美丽乡村建设,房屋经过统一改造,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污水湿地处理,这一改就改成了现在的“建设冲”了。跑走的人转头又跑了回来。

红星村与炎帝神农故里烈山风景区相依相连,属于神农故里万米观光带范围,为服务世界华人寻根节,配合风景区创建5A级景区,他们的美丽乡村建设被“强加”了许多苛刻的规则和门坎。设计规格更高,建设质量更严不说,还只允许朝青山绿水寻,不允许朝金山银山走。

为了让全村的“死人堰”都变成“建设冲”。他们启动了打造“炎帝大道万米靓丽生态‘乡愁’走廊”工程项目。通过对全村农房进行包装靓化,改造升级,使之成为特色新居村,创建农耕文化民宿旅游示范园区。

农房包装改造涉及红星村6个组、21个自然湾的200多户,他们聘请专业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立足生态景观创意,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确定住房统一改造为“白墙灰边高台基,朱门青瓦深出檐”的荆楚派简约系建筑风格,让建筑与景观融合,更趋艺术化、人文化、品味化。要求每个村湾全部绿化亮化、道路硬化,雨、污分排,所有污水都进湿地,所有垃圾都进中转站。村宅、田园、山水要求与“一带三园”融为一体,成为一道靓丽景观。

为了新村更美丽,他们安装太阳能路灯60多盏,建设红星文化广场5000平方米,铺设污水管网数千米,堰塘堤坝改造4处,建设污水净化池6座,人工湿地6处。对全村卫生死角的垃圾进行了全面清理,配备了四个专业保洁员,一辆垃圾车,50多个垃圾桶。

昔日旧房焕新颜,一排排特色宅院错落有致地坐落在绿林间。红星村六组村民邹喜发站在整装一新的“荆楚派”的小楼前兴奋地说:“现在村子道路通了,环境美了,路灯亮了,咱家依山傍水,房子又有民俗特色,我可以在家开办民俗农家乐,让美丽乡村更有味道!”

然而,在如此环境里,因希望满满,而雄心勃勃的村民何止邹喜发一个?周书记说,目前,本次已有8户村民的民宿特色农家乐红火起来了。


祖地的绿 心底的绿

没有成为财富第一村不是红星人的错,如果兴工、买地,他们的地里位置更比一般地方得天独厚。可贵的是,在人们强调财富的时候,红星村强调的是绿色,谁让这里是中华民族的祖地啊!一开始,村里难免有人为没有兴工、买地发大财而抱怨声声。村民们这种急于发家致富的心情可以理解,如果没有经济产业,村民怎么活?美丽乡村的开发建设就是为了让村民安居乐业。

为了致富和绿化两不误,红星村只能将“乐业”寄托在绿色里。他们开发的绿色企业“随县神农苗圃有限公司”别出心栽。公司为周边市镇绿化源源不断地提供树苗,同时苗木本身覆盖着红星村1300多亩山地,还解决了 200多人就业。

与炎帝神农景区配套的500亩紫薇景观园,落脚在一片乱石岗上,已经开发200多亩,园内设计有观花台、探花楼,紫薇树形植物凉亭,紫薇民俗农家乐等。可供100多人就业。紫薇花期100多天,花虽小,500亩合在一起就是一片花海,把心灵融入这色彩鲜艳的紫薇花海中,让人感触到的绝非仅仅是美,生活、艺术、品质、情操都会赋予它更多内涵。

位于红星村的“中华炎帝生态植物园建设指挥部”提出的“一带三园”绿化创意是:四季有绿,四季有花,四季有果。他们开发的万亩果园,就是为“四季有果”而开设计,为展现诗意而营造,目的是让游客在此取得健康、诗意的生活。果园里栽种木瓜、石榴、梨子、樱桃、白桃、油桃,冬桃、黑宝石李子等上百种水果。这里的水果既有观的价值,又有食用价值,游客还可以在此体验采摘的情趣。

红星村虽然没有一夜暴富,可也让人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满眼的绿色点燃了人们的希望,陶冶了人们的情操,给予了人们更多的幸福感。游走在村宅间,可见鸭儿在池塘游水,花儿在花坛点头,鸟儿在枝头轻语。古色古香的各式院落典雅别致,经过打扮的灰白墙体、朱红门楼,书尽别样风度,承载着岁月斑驳的回忆。静静的林荫下,一群手把茶壶的老者围坐在石桌上走棋打牌。在那用古青砖、鹅卵石铺装的入户林荫道上,分明看见有嬉戏的顽童,有靠着樟木读手机的乡野闺秀,有戴着眼镜看书的大叔。勤劳的村民在满目翠绿的天地间耕耘、体验,品尝着乡村难得的轻松。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不意间巧遇多年前的老友张前辉。没想到他就是“神农苗圃有限公司”的老总。这位老兄弟擅长幽默,记得当年我们一起戏说有钱干什么时,他说有钱可以打大牌,玩美女。可如今与他再谈起有钱干什么时,他却说:“投资苗圃,方便更多人植树造林,让更多人就业增收。”或许那时和很多人一样,他真没想好有钱干什么。从他和乡亲们淡定、自信的神情中,完全可以看出绿色已经在红星村深入人心了。

烈山绿是祖地的绿,绿得神圣自然、翠而不腻;绿得有理有序、满而不乱。在这里可寻绿色文化,看绿色山水,走绿色村宅,开绿色产业。然而最值得钦佩的,还是他们那回归自然的绿色心态。


作者李旭斌,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编钟》文学杂志副主编。湖北省十大农民作家之一。有2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散见《延河》《长江文艺》《今古传奇》《中国故事》《芳草》《都市小说》《长江丛刊》《雪莲》《湖北日报》《中华传奇》《古今故事报》等全国近百家报刊。为湖北作协重点扶持的十位农民作家之一。出版、发表有系列小说集《桃花寨》《田家湾》,长篇小说《绿韵》《布袋沟》《贞洁碑》等。长篇小说《绿韵》获湖北省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长篇小说《布袋沟》为湖北省文学项目扶持作品,并获湖北省第三届网络文化节“长江杯”网络小说大赛优秀奖。

(编辑审核:吴洛)

文章分类: 散文天地
分享到: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