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xiao.png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qrcode_for_gh_6cacc3437a78_258.jpg

扫描进入微刊

凌云 || 以生命诠释崇高 ——读王宗仁散文集《拉萨河的色彩》

 二维码 2137
发表时间:2019-06-08 18:11作者:凌云来源:中华读书报

20190608182136_.png


《拉萨河的色彩》

王宗仁/著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9年7月出版

定价:43.00元


以生命诠释崇高

——读王宗仁散文集《拉萨河的色彩》


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因为是编辑的缘故,已近水楼台地读过好几遍。可是每读一遍,内心都难以平复,感受到心灵的净化和境界的升华。因为,它浓墨重彩地为我们讲述了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在这片神秘土地上发生的气壮山河、鲜为人知的故事。

崇高是这本军旅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核。作者饱蘸深情地讴歌在世界屋脊的中华儿女,为了理想信念和神圣使命,无怨无悔地献出了自己(甚而亲人)宝贵的生命。

谁不珍视来到世上只有一次的生命。作品中的这些人物之所以有如此的壮举,是因为道德的驱使和正义的感召。他们是大写的人,有着金子般的心,是在用生命诠释崇高。作者每次上青藏高原,照例会去祭坟或寻墓,和长眠的战友对话。人们通常很忌讳的”“”“墓碑等字眼,在王宗仁的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甚而瘆人地出现在标题上)。在他视为精神高地的雪域高原,随处可见无名烈士的墓地。那里的地名记录了凄美悲壮的故事:五女峰得名于执行任务的五名护线女兵饥寒交迫,在路边被活活冻死(《雪山无雪》);南八仙得名于八名女护士在医疗所帐篷工作时,遭雪崩全部牺牲(《十八岁的墓碑》)。地名标示的地理位置就是摄人心魄的烈士遇难地。

雪域高原的葬礼可谓真正意义上的免俗。受交通所限,遇难者只能就地安葬,用黄土掩埋。一座座墓茔成了士兵们永远的归宿;甚而,坟墓只能用冰块雪团堆砌起来,形成高寒地带特有的水晶坟(《雪山无雪》)。连墓碑也没有,就用红柳权作墓碑(《遥远的可可西里》)。有条件做墓碑,烈士名字无从知道,碑文也是独特的,如:女文工团员之墓(《歌的高度》)和高尚的女兵(《女兵墓》)。朴实无华的文字是对墓主人最高的礼赞。

在作品中,作者王宗仁既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故事的亲历者或目击者(高尚的女兵的碑文就是由当年为刘刚操办婚事的作者所拟);既是写者,也是被写者。这种双重身份的书写,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冲击力。

作者当年驾车穿行于缺氧奇寒的青藏线上,也是将安危置之度外的勇士。他在作品中自豪地说:我曾多次站在死亡的边上,因而也就习惯了死亡的威胁。那篇气势恢宏的《雪山无雪》写的是他所驾驶的汽车被突降的暴风雪围困在唐古拉山上,为保护水箱不被冻坏,把棉军衣的棉絮甚至衣面都撕下来,蘸上柴油点燃给车取暖的英雄经历。

《拉萨河的色彩》中的作品具有很深的文学功力,写作上的匠心独运可圈可点。

一是注重叙事策略。结构上,或双线并进,插入倒叙,从容不迫;或悬念迭起,峰回路转,引人入胜,强化了文本的戏剧效果。二是作者在平朴的叙述中不时插入诗性语言。书中很多神来之笔。有时候,作者把诗性语言植入叙事主体,拨动读者的心弦,收到奇妙的效果。如在《十八岁的墓碑》中,纯朴的女孩竹子比刘刚更坚定地要把婚礼放到高原举行,认定在这个女人不去的地方组建一个家庭。哪怕这个家庭在那里只存在十天半月,那也是荒原上留下了女人气息的地方!写到此,作者由胸中燃烧的诗情迸发出惊人之语:为荒原设计这一幅美景的乡间女孩,彻悟世间,净了昆仑,怎能不让人敬慕!将作品的情感推向高潮。三是运用超验的写作手法。在王宗仁的笔下,战友虽死犹生。如在《高原上空的星》中,作者在战友的坟堆前发出奇思:这时候最好下一场大雪,少见的大雪。齐琛躺在地下太冷,需要盖被子,雪被。写到伫立在墓前默默与战友对话,忽然跳出一句:你为什么不说一句话,难道心里堵着什么委屈不成?以超验的写法,表达出对已故战友深深的牵挂和惋惜。

掩卷沉思,回味莫大的精神享受。文字是美的,思想是美的,意境是美的,叙事的手法是美的。《拉萨河的色彩》一书把我们带到遥远圣洁的雪域高原,带到极具时间跨度(最早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唐古拉山,让我们结识了一群有血有肉的平凡中见伟大的人(最难忘那些超凡脱俗的年轻女性),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的意义,领会到崇高的丰富内涵。


(编辑审核:吴 洛)

阅读后您觉得本站文章怎么样?
非常棒!
还不错
一般
极差
投票
查看结果
新发文章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